徐学松
摘 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满足社会需求,符合企业要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服务学生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同样需要改变教法,要注重实践能力,以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为手段。
关键词:中职 教学做合一 理实一体化 项目模块化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集工程材料、热处理工艺、机械零件毛坯成形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内容冗余、杂乱无逻辑性。因此,要提高课程有效教学,重要的是改变旧的教学形式,合理安排课程,增加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笔者对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课前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不光要备教的内容,还要备学生:如何让学生将关注度集中在教师授课内容上;怎样安排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调控;怎样评价等。教师上课前做了充分准备,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形式多样了,学生才会在感兴趣的有趣氛围中学习。
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讲授铸锻焊时,该部分包括金属变形理论、铸锻焊毛坯制造方法和缺陷分析等内容,教师授课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开展各部分教学。如铸造加工应该按金属的铸造性能和收缩性、常见的砂型铸造和几种典型的特种铸造、铸铁的冶炼、浇注及铸造产生的缺陷的顺序授课。如果将教学顺序颠倒,知识的逻辑性和自然性被打乱,不利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教师在上课初就要抓住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自觉、愉快地跟紧教师的教学活动。近年来笔者学校提倡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授课,通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设计的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进行展示,使学生快速被吸引过来。
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来说,在讲解齿轮结构与参数时可以通过模型展示讲授此轮齿数、分度圆、渐开线、齿轮模数等,在展示模型之前可以播放齿轮的发展、齿轮传动的应用、齿轮传动的演示过程等视频。利用辅助手段教师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对课堂上实实在在的东西更感兴趣。
三、理实一体化,做到教学做合一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机械学科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统一。除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学生想真正理解、掌握,必须通过实践动手操作。很多“差生”理论知识较差,但实训很积极,能力往往比理论成绩好的学生强。抓住这个特点,完全可以弥补这些学生的不足。
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车工切削加工,讲解车床进给量、切削速度、被吃刀量车削三要素时,教师课堂讲解多次,学生仍然问题很多。如果通过实践操作训练来教学,学生参加实际切削加工时,必须亲手做、必须要考虑这三要素。如果学生课堂理论没学好,只有去翻书查找、请教同学或求教教师,不知不觉中,学生加深了印象,加强了理解,完成了实践,掌握了知识。
四、以项目教学为引导,推进教学策略的实施
项目模块化教学是将课程体系中的知识重组,使授课内容模块化。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已经学过了金属工艺学、机械基础等,那么授课时重复的内容就要简单概括,不做重复讲解,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相应地调整教材中的章节,重组知识结构,建立以“项目为章、模块为节”的教学模式。
如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机械加工技术部分,主要模块包括车、铣、刨、磨、钻、镗等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和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基础子模块。各种机械切削加工方法都包括了机床结构、刀具夹具选择、工件装夹和切削要素等内容,可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总结机械切削加工特点,再结合学生钳工、车工实训的经历,提出疑问,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自觉学习项目里各模块的知识点。
总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旨在通过体验式的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做合一的共同努力,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法,明确“理论是基础,实践是能力”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技能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陈本德.《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三江学院学报,2011(3).
[2]李妙玲,朱春熙.基于模块化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新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