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霞?刘强
摘 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存在着创业教育目标功利化,成为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缺乏;社会参与不够;对毕业生后续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不足等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体系平台;构建以学校、政府、社会相融合的创业教育师资教育平台;加大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创业教育向创业服务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问题分析
课 题:本论文为山东省教育厅2014年高校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批准课题(J14WH63) 《高职学生“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及满足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要,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广泛兴起。创业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创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日益活跃的创业活动相比,我们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一、在创业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业教育目标功利化、形式化
一些高职院校只针对少数学生进行的“精英式”创业培养,或者将创业教育等视于企业家“速成”教育,抑或把创业教育当成就业时走个过场的教学任务,单纯依赖于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和要求,成为就国家提创业而搞创业教育的完成任务式的提高就业率的一个渠道。缺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规划和建设,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度研究,也就无法实现系统的创业意识启蒙、知识普及、素质培养、技能训练、创业引导、项目实施、政策宣传、信息共享、社会资源整合等,从而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实施。
2.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模式单一化、僵化
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院校往往采取上课,邀请企业家来校举办一个讲座,与学生座谈等方式在学生毕业前进行就业创业教育,而对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的发挥缺乏研究、引导和组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沿用纯理论教学的模式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需要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学校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有专业老师协调组织指导,由学生实施和体验,并不断反馈调整完善,三方缺一不可。
3.创业师资队伍匮乏
创业教师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现在的老师大多从校门到校门,缺乏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而且创业教育在我国提出只有十二三年的时间,教师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经历上都不具备,所以对学生的指导也就很难做到位。尽管国家也进行了创业指导师的培训,但接受培训的人较少,培训时间也较短,而且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培训就可为之的事。此外,还有思想认识的问题,高职教师的思维与创业者的思维模式有着很大差异,不容易跨越。所以引入社会资源很有必要。
4.社会参与度不高
创业教育基本上是高职院校的“独角戏”,还没有形成一种学校、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机制。换个角度说,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系统办教育的大思维,资源整合的意识、能力还不够强,造势、借势的能力还不够强。
5.只关注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忽略了毕业生在就业期间作为“社会人”对创业教育的强烈需求
如果说创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那就应该从高职学生一入校开始,播撒希望的种子,进行创业启蒙、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力提升、意志品质养成、创业生涯规划,一直到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成才跟踪、服务等等。每个环节都是整个过程的一步。现在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教育的时代,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也应该如此。
二、创建开放性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桎梏。为了促进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创业教育体系。为此我们开展了高职学生创业教育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认知、需求和学生结构,分析存在的问题、优势、资源,理清创业教育的开展思路,从问题出发,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开放性创业教育体系。
1.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
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大众型、常规性教育形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开发并建立其课程体系,进行创业教育规划、建设和实施。以系统的创业意识启蒙、知识普及、素质培养、技能训练为主导,让所有学生都受到创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个体意愿、能力、素质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进行创业引导、项目实施,使其成长成才,实现创业目标。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体系平台
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应加强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参与创业教育的快乐、挑战、充实与成就感,使之成为他们愿意投入精力、参与体验、接受教育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在形式上应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多样性的形式,老师的理论传授与学生的实践体验相结合,培养与训练相结合,能力提升与意志品质养成相结合,校内教育资源与校外教育资源相结合,自身成长与榜样引领相结合,正规教育与学生社团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创业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
3.构建以学校、政府、社会相融合的创业教育师资教育平台
针对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联系,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教育作为综合型的教育课题,也需要一个综合型的平台予以支撑,这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目前我们与济南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联合做了一个《高职学生“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共同研究交流相互的工作经验,分享和复制成功的教育培训模式。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将政府部门的优势和平台资源运用到学校创业教育当中,使学校的创业教育更丰满,更务实,更贴近社会,也会更好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
4.加大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创业教育向创业服务发展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延伸。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对受教育者有着很高的要求,不是通过一些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就能实现创业目标的,需要创业者不断地学习、实践、努力、坚持、奋斗,是不断地遇到问题并积极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也需要学校对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调查研究、跟踪服务、问题反馈、指导修正,再进行新一轮的从源头上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以不断完善其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
[2]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3]郝迪婧.我国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其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