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中几个“度”的把握

2015-03-11 18:23杨剑峰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

杨剑峰

[摘 要] 开展探究性教学,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活动空间,但如何把握“度”,使一些教师产生了困惑,实施过程中甚至出现许多误区.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度”的把握问题,以使数学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探究的度

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日益受到数学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进取的人格以及科学的态度.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堂,一般采用“问题情境→初步探究→建立模型→深入探究→结论→应用与拓展”这样一种全新的基本教学模式. 它把重点落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体验成功的艰辛与乐趣,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师生的能力与素质,更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后续学习中节节攀升,让人惊喜不已.

但是,探究性教学中,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探究性学习也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过度的自主探究会影响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系统掌握;片面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可能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困难;指导失误有可能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结构. 因此,能否有效地把握好教学中探究的“度”,不仅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而且关系着教学的整体效果.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探究性学习,合理有效地把握好下面几方面的“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把探究性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处理好学习探究的“度”

很多教师热衷于自主探究性教学. 但凡问题都让学生去探究,但凡知识都让学生去自学,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探究形式化. 现行初中数学课本,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探究,教师要把握好探究的度,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适宜组织探究式学习. 简单容易或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学生会感到没有意思,毫无兴趣;太难的内容,学生无从下手,没有探究的勇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难易适中、操作性强、教学适宜的,才能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究,从而自己得到结论.

例1 如图1,AB=AD,∠BAC=∠DAC,△ABC和△ADC全等吗?为什么?

变式 如果把△ABC与△ADC拉开如图2形状,若要使得它们全等,还需要什么条件?独立思考后讨论合作完成.

这种变式难易适中、操作性强、教学适宜,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培养学生推理习惯.

处理好延伸拓展的“度”

拓展环节中,有些教师会设计一些探究小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但往往由于学生忙于学习任务,无暇顾及,教师又不闻不问,这让拓展延伸成了形式,无果而终,草草收场. 教师要处理好拓展延伸的“度”,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有时延伸数学故事,有时延伸数学史料,有时延伸问题探究……,留给学生问题的同时考虑好问题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课后,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探究活动进行跟踪,还要以一定的形式展示学生探究的成果,促进他们探究的延续.

以初三中考复习课为例. (苏科版九上第27页第12题)

如图3,将一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置在直角∠AOB的平分线OC上的任意一点P,使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与∠AOB的两边分别相交于点E,F,试证PE=PF.

简评 图3,构造Rt△PME≌Rt△PNF,证:PE=PF.

变式1 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试探究PE、PF数量与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简评 图4,当点F在BO的延长线上时,构造Rt△PME≌Rt△PNF,仍可得证:PE=PF.

变式2 看图5、图6,在此基础上,看2008年盐城市中考数学28题:只需以P,E,F三点作正方形即可.

变式3 图7,2008年徐州市中考数学28题:将图3中的∠AOB改变为等腰直角三角板.

创新题:图8,将点P变成一个沿AB平移的动点,同时30°的三角板还可绕P点旋转. 原来的Rt△PME ≌ Rt△PNF,此时变成相似,同时还能进一步发现Rt△PEF∽Rt△PMN,这样就不难发现在绕点P旋转时,Rt△PEF为Rt△PMN时面积最小.

这样的变式拓展,把教材中典型例题和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延伸拓展,使之形成体系,具有针对性综合练习功效,达到复习效果. 这种探究,操作性强、教学适宜,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发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培养了推理习惯,贯通了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问题设置的“度”

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准备、研究不深入,致使一些问题过于简单,让探究学习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也有探究问题过于困难,导致探究活动无法开展,最后成为假探究,真灌输. 因此,教师也要考虑问题探究的度,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

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设置如下问题:

1. 用一张长方形纸任意剪一个直角三角形,同学们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

2. 重新利用这张长方形剪一个直角三角形,要使得全班同学剪下的都全等,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看法)

3. 按照你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验证是否正确,并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剪纸、测量、验证等操作、交流,体验在边角边对应相等的条件下两三角形全等)

处理好探究时间的“度”

探究性学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学习过程中,如围绕某个问题长时间探究,那么其他问题将可能无法完成. 学习中常会出现,由于在时间上没有加以限定,一节课结束了,学生还在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导致学习任务无法完成. 也有不少教师因为怕浪费时间,怕完不成任务,引导学生探索时,往往蜻蜓点水. 学生刚开始探索,又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的思路上来,自主探究还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 所以,探究性学习要处理好时间的“度”,要给足探究的时间,让学生真正的观察、猜想、验证与交流,也要控制引导探究的方向,保证安排合理、紧凑,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如:某兴趣小组在课外实践时测得一高为3米的电杆的影子长为2.7米. 同一时刻,某大树因靠近一栋建筑物,影子不全在地面上,他们测得地面部分的影子长BC=7.2米,墙上影子高CD=3.6米,求树高AB.

在小组合作探究下,学生给出了三种研究方法.

法一:过D点作DE⊥AB,法二:过C点作CG∥AD,法三:延长AD交BC延长线于点F.

如:在Rt△ABC与Rt△ADC中,∠B=∠DAC=90°,问增加什么条件能使△ABC与△DAC相似. 这一题目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在学生的讨论、比赛、归纳中出现了十多种增添方案,激起了学生思维和创造的兴趣.

这种例子,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探究时间可以科学把握. 教学中,教师按照自己精心思考设计的方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创新思路、创新方法.

“探究性教学的实践,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了主体意识,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但不当的探究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或增加学生负担和困难,或形成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探究性学习,有效地把握探究性教学中探究的“度”、延伸拓展的“度”、问题设置的“度”、探究时间的“度”,在“度”中找准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把探究性学习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唯此,才能给初中数学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带来无限生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