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5-03-11 03:28伏姜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伏姜

摘 要: 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而我国的教育落后集中表现在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上,因此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与学生相互动、引导与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并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并重、知识与运用相结合。

关键词: 研究生素质教育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更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日益引起国家相关领导和专家的关注,而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中间力量,其对应的人才模式的构建更是重中之重。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要场所,必须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工作[1]。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受到所在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的影响,因而处于不同的时代,人才培养模式会有所不同[2]。而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下,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挖掘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具体有以下特征: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3]。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教育模式。

1.教师与学生相互动、引导与自学相结合。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其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所谓良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看待,在教育活动中做到走到学生中,就是要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更了解学生的需求;所谓良好的教育内容是:教师应该做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掌握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和教育科研成果并及时充实到教育内容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了解周围的发展进步,让学生有更开阔的视角;所谓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信息、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刻苦性和创造性上有更积极深刻的认识。深刻的学习目的理解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是简单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做一个会自己获得知识的人;同时学习不仅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深刻的学习刻苦性的理解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怕苦怕累就不可能获得真才实学,要有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深刻的学习创造性的理解是:学习不仅仅是按照课本、按照老师的思路理解知识,更应该在掌握这些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知识服务生活,让生活验证知识,真正掌握知识[4]。

2.课内与课外相并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和课外是学校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课内教育注重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获得学习的主战场。课外教育注重理论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内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并重,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只重视课内教育而使学生形成的眼高手低、学无所用的尴尬境地,而且可以消除仅仅依靠课外教育而使学生形成的缺乏理论知识、用无所知的尴尬。

3.理论与实践相并重、知识与运用相结合。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是,现在的高等院校过多地强调知识掌握和学习,这样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进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直觉和洞察力出发,优化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坚持按“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的原则设计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关键点

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1.做到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依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人是各不相同的,有差别的人,所以在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采取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形式。比如对科学研究充满好奇心并且能静心做研究的学生,应该耐心培养,让他们加入科学项目的研究中;而对于善于与人沟通、喜欢社交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参与到项目的申请和宣传工作中;而对于思维逻辑清晰、文字功底扎实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参与论文的撰写。

2.鼓励、训练学生尽快参与项目。在研究生教育中,应该让导师与学生尽快熟识,让学生尽快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和高年级的研究生应指导低年级的研究生学习、积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让他们及早感受创新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在接下来的科研活动做好准备。

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应当重视激励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又有正激励还是负激励之分,采取的正激励和负激励都必须符合实际,做到适量适度[5]。

当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随着知识教育界的学生对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理解,随着知识教育界的同志们将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逐步实践和应用,大批符合时代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必将大量涌现出来,到时必将会促进中国的经济、社会、科技等全面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促进中国梦更快实现。

参考文献:

[1]罗建国,赵亮.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J].大学教育科学,2004(2).

[2]赫冀成.教学科研融合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3]王复亮.创新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

[5]杨曼英.创新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