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对青年的影响及其思考

2015-03-11 05:01曾祥明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祥明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青年。它既有助于培育青年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流动能力,又将弱化青年的民族传统和政治信仰体系。因此,要辩证认识、积极引导,加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青年教育。国家应创造青年发展的有利的人文社会环境,实现对青年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青年也应加强自我教育,强化自我的时代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传承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奉献靓丽青春。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文化软实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强化了青年的全球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和自立意识,为青年走向世界、效力国家、服务人类创造了更多更广的机缘,但也带来了青年理想失落、信仰动摇、价值观异化、伪“宗教”热和道德滑坡的负面效应,严重干扰青年激扬青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使命。习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因此,要加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青年教育,特别是培育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辩证认识文化全球化对青年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响恰似一把“双刃剑”,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

(一)培育青年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流动能力。世界各民族经过不懈努力创造了自身丰富而优秀的民族文化。文化全球化有利于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与繁荣。青年正处于精力与智力发展的黄金期,对各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较好的学习能力。文化全球化促使中国青年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规则意识不断增强,关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变,愿意加强与各国青年和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文化全球化推动中国青年身处国内却能获得全球的资讯、熟悉世界主流文化的思维、掌握世界交流的语言与方式等,帮助其用世界的眼光去思考国内国际问题。具有全球视野的青年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的发展,增强其国内外流动的能力,获得更优的发展资源以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二)消解青年的民族传统和政治信仰体系。文化全球化虽然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与借鉴融合,但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优势地位大大改变了文化交流中双向或多向流动的局面,而出现美欧文化对文化交流的单向主导。这种单向性的文化全球化破坏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甚至有些敌对势力趁机强行或潜移默化地推行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不利于中国青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比如,时下中国青年中出现的托福(TOEFL)考试热潮。熟悉这类考试的人都清楚整个TOEFL考试就是一部美国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成就的宣传书。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美国式的思维方式作文,否则很难得到较高的分数。从某种角度看,整个语言考试的准备过程就是一个强化美国价值观念和美国思维方式的过程。美国中情局元老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要求他们采取的方法去思考问题。”通过这类考试,西方国家不仅掠走了我国大量的优秀人才,还轻而易举地达到了输出其价值观的目的。有关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然而回国人员不到一半,仅有144.48万人。刨除近年来激增的自费留学生以及国外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回国外,其中的留学精英回国数量甚少。文化全球化使青年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重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和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现状都对我国青年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和误导,特别是当其面临艰难的生存和发展境遇时,青年的理想和信念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动摇。

二、文化全球化时代青年教育的意义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弱则国弱。基于文化全球化对青年的重要影响,加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青年教育意义重大。

(一)青年教育是文化全球化时代保持民族本色的关键。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说到底是民族文化的兴衰存亡。文化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思潮之间的激烈较量对青年的影响全面而深刻。在一次课堂小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青年学生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均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产的。民族的传统的作品在青年中缺乏足够的市场,传统中华文化在青年人的头脑中渐行渐远。青年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生力军,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是保持民族本色的卫道者。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的高度上来重视并加强青年的民族文化教育,让中华文化在青年中化于无形、内化于心。

(二)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志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就一直在实现着救亡图存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时候,但这个目标还很远。如,2013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排世界第89位,中国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尚未实现国家统一的大国,常常受制于人,复兴之路任重道远。之所以说远,是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发展难题有待克服,更因为文化全球化致使青年中泛滥着金权主义、享乐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不良思潮,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等中华价值观缺失,以致其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和中华崛起的使命感不强。习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青年肩负着民族的未来,新的时代为当代青年搭建了实现梦想的舞台,青年年华为当代青年提供了放飞梦想的翅膀,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志青年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所在。

三、文化全球化时代青年教育的策略

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面对文化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大势与当前“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国家和青年都应认清形势、积极面对、敢于担当。

(一)国家应创造青年发展的有利的人文社会环境,以内外兼修的态势实现对青年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第一,构筑外来文化防火墙,维护文化安全。对于外来文化,要保持文化自主性,有明确的自主判断;积极接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并加以中国化,但坚决地抵制不良的外来文化;建设本国文化信息技术体系,从技术层面让不良外来文化无处藏身。同时,积极揭露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价值观的虚伪本质和多重标准。善于用青年人自己的话语体系把西方价值的本质讲述给他们听,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构筑稳固的思想防线和文化“防火墙”。

第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营造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源泉所在。我们既要善抓机遇,勇于借鉴与创新,融入世界主流文化,又要不畏挑战,敢于破题与立意,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并举。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习总书记曲阜孔府和北京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古迹的考察就表明了党中央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坚定决心。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增强青年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同时,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以青年人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成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和人民当前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组成部分”。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要善于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成果来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凝聚青年人的社会共识。

第三,加强文化外交,构建中华文化话语权。文化外交对于提升一国国家形象,打造文化世界中的话语权及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应“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我国青年发展的国际环境,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青年自身要有时代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危机意识,争做实现中国梦的建设者。第一,主体意识与危机意识的自我教育。著名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当代青年对待传统文化历史的虚无态度和对待欧美文化的盲目崇拜,甚至因对未来的迷惘、困惑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质疑、责难,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精神。”面对文化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的强大攻势,青年往往最容易被攻陷。因此,青年要自觉增强主体意识和危机意识,明白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把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精神素养,从而养成崇高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操。珍视和爱惜自身的传统文化,用中国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认识和辨别世界。如,北大学生自发发起学习中国历史、研读古代名著的“修身工程”,以此坚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志和信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第二,民族精神与政治信仰的自我启发。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百年奋斗赢得的尊敬。”面对文化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青年“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为自己民族不屈不挠的不懈奋斗充满崇敬之意和自豪之情,做到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时刻提醒自己意志坚定、立场明确,知道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什么应该借鉴什么应该摈弃,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自觉树立为国为民的理想信念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心和奉献心,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谱写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新华社,2014-05-05.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31/c_118788013.htm

[3]习近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EB/OL].中国新闻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

special/xijinpingfangou/content-3/detail_2014_03/29/35273637_0.shtml

[4]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3-07-22

[5][美]迈克尔·巴尔.中国软实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QX01),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青年项目(BWSK20130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J14090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课程建设项目(k140901)部分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汪 洋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