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燚 李建有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家庭康复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择73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干预组采用家庭康复教育,出院后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教育并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两组在术后12个月内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恢复,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FIM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GH、PF、RP、BP、MH、VT、R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SF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家庭康复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阶段,实施出院后家庭康复教育有利于患者持续正确康复训练,提高髋关节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 髋部骨折;家庭康复教育;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3-0145-04
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骨折类型,由于骨质疏松极易在外力打击下发生骨折,而髋部为人体运动枢纽,对下肢运动及患者日常行为能力都将造成严重的损害致残率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或内固定手术是目前较为适合老年患者的手术手段,术后患者可通过积极的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恢复大部分髋部功能而减轻对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术后患者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进行康复训练,然而常规护理仅集中于住院期间的教育指导,因此本科室制定一套针对家庭康复的教育方案,并对2012年2月~2013年1月的37例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干预,观察该教育方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实施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73例,男 41例,女32例,年龄63~78岁,平均(67.39±6.46)岁,双侧全髋置换术22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4例,跌倒26例,坠落10例,其他3例,受伤至入院治疗时间≤24 h,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平均(6.38±3.22)d。文化程度:小学23例,初中38例,高中及以上12例,出院后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排除病理性骨折、既往瘫痪或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恶性肿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史、出院后进入社会福利机构康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7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致伤原因、接受治疗时间、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干预组由高年资护士、骨科专业医生、康复医生共同制定家庭康复教育方案及宣传册,由至少1名护士及1名高年资护士组成小组负责执行出院后家庭康复教育,教育方式包括家庭访视、互联网通讯、电话随访、家属集中教育等,持续至术后12个月。具体内容:(1)家庭康复教育宣传册:教育对象为家属及患者,家属教育包括患者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康复运动原则和步骤、康复运动具体执行方案、生活行为能力锻炼方案、饮食指导、睡眠指导及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教育包括康复运动重要性、配合康复运动的方式、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内容采用图文并茂形式表达,并留干预护理小组电子邮箱地址、互联网通讯号码(QQ、微博、微信)、电话号码。(2)出院教育:告知家属及患者家庭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发放宣传册,并进行使用方法讲解,取得家属及患者的认同和接受,对家庭康复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预先强化宣传,如体位、锻炼原则、安全性及护理教育随访方案等,与家属互留联系方式,建立患者家庭康复档案。(3)家庭环境改造教育:采用家庭访视、互联网传递照片等直观方式对患者家庭中卧室、床铺、过道、洗手间等进行安全性改造指导,以方便患者起床、运动、行走及防滑、防摔等为原则,如床硬度、高度适中,过道宽敞无障碍,地板为防滑砖或防滑垫,过道及厕所加装扶手等[1]。(4)家属协助进行康复运动:按宣传册教育方案进行,出院至术后3个月每2周、术后6~12个月每3~4周定期进行电话或电子邮件随访,沟通患者康复进度及疑问,及时给予指导,并强调安全原则,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二次伤害,家属有疑问可随时采用以上方式联系护士进行指导。(5)家属教育:每月开展家属家庭康复护理小课堂,以示范性教育为主,详细讲解协助患者康复运动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进行家属集体心理辅导,通过病友会形式提供家属交流平台,疏解家属心理问题,促进家属对患者的理解,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耐心、关心和鼓励。(6)患者教育:在患者行走能力恢复前主要采用电话或视频的方式进行交流,主要关注患者情绪及依从性,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患者康复后期可直接参加家庭康复护理小课堂,增加与病友交流功能康复知识的机会,并可由专业医生进行康复进度及效果评价,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出院教育后出院,由护士常规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定期门诊复诊。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由专科医生及护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量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缩减版(MOS12-item short foru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患者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为国际普遍采用的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包括髋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最高分为 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70分以下为差[2]。FIM量表:为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对伤残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康复效果的客观评价系统,共18个评定项目,采用7级评分,1~7分代表完全依赖至完全独立,最高分为126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功能恢复越好[3]。SF-12量表:由SF-36量表缩减而成,共12个条目,评定时间短,并且适用于髋关节骨折患者生活质量评定,Cronbachs alfha为0.879,具有较高信度,包括健康总评(GH)、生理功能(PF)、生理功能对角色影响(RP)、疼痛(BP)、心理健康(M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对角色影响(RE)等8个维度,各维度均采用百分制得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比较
经术后康复,两组干预前Harris髋关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髋关节功能得到显著恢复,而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比较
经术后康复,两组干预前在FIM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内FIM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恢复,而干预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FIM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前SF-12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SF-12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干预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GH、PF、RP、BP、MH、VT、R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个月SF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6个月、12个月SF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髋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运动负重关节机构,髋关节骨折将导致患者长期卧床失去行动自由,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是重大打击,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运动灵活性下降,极易在日常生活跌倒,发生髋部或股骨骨折是高危人群[5],由此造成的心理打击将降低患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产生严重的抑郁情绪,也成为老年人脱离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6]。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发展,对患者的治疗已不再仅停留于院内的治疗,对于这类可能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应利用多方面资源进行家庭康复干预。社区医疗服务是目前较为有效的家庭康复机构,但大多数患者仍无法获得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7],如何扩大以医院为基点的家庭康复教育则成为完善服务的另一种途径。家庭康复教育是在患者出院后延续相关康复知识的支持和指导,对于需要长期家庭康复的患者有重要意义。
家庭康复教育的方案设计由本科室组织经验丰富相关医生、护士制定,主要通过获得家属支持和接受,以家属为主要的康复协助者进行教育。利用目前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与家属及患者的沟通和指导,如电子邮件、各类即时通讯工具、电话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家属及患者提供康复信息。互联网是较为普及的一种功能强大的通讯方式,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功能可以提供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直观交流,建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在工作时间或工作之余定期进行询问和解答。如家庭环境改造是患者家庭康复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内容,有利于患者利用家庭有限条件进行康复锻炼,更可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其中防滑和护栏是最为重要改造项目[8,9],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沟通指导家属改造,利用图片或视频对实地进行考察和考核,对时间和精力都是很好的节省并可达到基本理想的改造效果,值得推广。而且家庭康复主要照顾者由较年轻家庭成员承担,其对现代通讯方式的使用更普遍,高效的沟通也可以减少其往返医院和家庭的时间成本。
丰富的方式为家属示范正确的康复手法、活动方式、活动量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较仅以书面的教育方式更直接更亲近,拉近心理距离,增强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10]。除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交流外,传统的健康小课堂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小课堂是组织家属和患者集中交流的平台,在完成统一教育内容之外,还可以通过病友及家属间的倾诉、沟通,获得更好的康复护理经验,扩大社会接触范围,改善家属由于长期康复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11]。在患者具备行动能力后,鼓励患者参加,在小课堂中与其他康复效果更好的患者交流,从中获得希望和鼓励,更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康复[12,13]。
通过以上教育方式,干预组在术后12个月内的髋关节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于髋关节的功能康复更快更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也得到更早的恢复。干预组术后3~12个月FIM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独立性得到较早的恢复,效果更为优越。SF-12是SF-36的缩减版,项目大量缩减,仅12项更利于老年患者使用,且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14]。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是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15],通过家庭康复教育干预组患者生理及心理各维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于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活动范围大量集中于家中,并无更多的社会接触,故社会功能维度无显著差异,但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干预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明显增加走出家门的社会接触,社会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均反映了干预组通过积极的家庭康复教育获得了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教育通过手段的创新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日常生活能力、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仇婷,陈丽萍.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延伸服务及居家护理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09-811.
[2] 林俊,廖建玲,杨芳梅,等. 术前康复训练指导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19):1759-1760.
[3] 吴天荣. 系统康复性训练对髋臼粉碎骨折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804-2805.
[4] 陈城,陈继营,张国强,等. SF-12量表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5):415-418.
[5] 谷芳玲,余先米,冯丹英. 髋关节置换术后阶段性体位的健康指导[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9):1414-1415.
[6] 冯奇,林旭波. 康复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95-1896.
[7] 周忠华. 系统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89-191.
[8] 李延辉. 个体化康复治疗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170-5171.
[9] 蔡艳芳,郭履平,杨月楼,等. QQ群+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13,15(5):695-696.
[10] 唐洪钦,赵丽,谭小云. 全程式健康教育处方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36-138.
[11] 常雪琴. 髋关节置换术后运用多媒体健康教育防止人工关节脱位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16-1417.
[12] 刘晓华,李泽辉. 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3,27(21):2224-2226.
[13] 沈文霞,宁余音,周艳琼,等. 移动教育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2013,27(25):2756-2757.
[14] 徐起琴. 路径化健康教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773-775.
[15] 彭小苑,欧阳艳菲,庞雪利. 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术后生活方式改变的健康教育[J].中医正骨,2013,25(5):14-16.
(收稿日期: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