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计学教师“双师型”素质培养路径探究

2015-03-11 10:41冯大康申屠留芳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艺术设计

冯大康 申屠留芳

高校设计学教师“双师型”素质培养路径探究

冯大康 申屠留芳

在当前高校应用转型大调整背景下,探析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创建双师激励环境、创设多样化实践训练机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等改革路径,以实现设计学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与提升。

高校;应用转型;双师型;产学研

注:淮海工学院2013校级教改一类课题(代码 XJG2013-1-17)。

一、缘起

前不久,央视财经频道就近期国家教育改革频出新政而播出了一档以“人才制造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经典栏目。 该节目从小学教改,到中学取消高考文理分科改制,再到大学百所高校应用转型大调整,思考中国未来人才培养新方法。值中国未来人才制造转型升级重要关口,面对蓬勃发展的企业遭遇招工难题、不断增长的大学生遭遇就业难的现实矛盾,高校无疑面临着重大的变革抉择。随着高校设计学专业毕业生规模逐年壮大,对于未来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亦越来越成为高校改革重要内容。 而要变革未来人才培养方法,首先得变革教师职业素质。应用转型升级改革内容之一,是要求高校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让他们走出学校参与社会应用实践,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实际应用力与创造力。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首先需具备这些素质与能力。“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则不失为实现此目标的良好途径。笔者愿将此文作引玉之砖,结合自己近年来对“双师”素质研究心得与培养工作实际做出探讨分析。

二、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然

“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是教育部为加强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人才而提出来的[1]。 随着部分本科高校跨入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队伍,早期广泛用于高职院校的“双师型”理念同样可借鉴于今天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据考查,德、美、日、澳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具有较强社会实践应用能力,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深受社会欢迎,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采取了类似“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望成为高校应用转型大调整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设计学教师“双师型”素质培养途径

1.打造“双师型”结构师资团队

本研究将“双师型”概念借用于本科高校设计学教师建设,暂界定为:高校设计学专业的“双师型”,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一要具有广博的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基础知识、较高的艺术设计专业理论研究水平,较强的艺术设计教学能力与教研、科研能力,二是要具有娴熟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表现技能、精湛的专业实践创作技艺、丰富的实践创作经验,并具有一定对艺术品的管理经营推广能力,指导学生实践创作和创业的能力。

研究个体“双师”素质,首先需强调结构合理的集体“双师”队伍构建。 根据设计学专业自身发展内在要求,这支队伍可由设计基础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验课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组成。该团队既能讲授专业基础与理论课,又能指导实践技能训练,使不同教师发挥所长并相互间得以互补。 当然,设计学“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最终目标是要促使教师以适当理论指导具体实践、提升实践创作能力改革教学,因此“双师型”教师在这支队伍中占据重要比重。

2.创建良好的“双师”激励环境

首先,在职称评定、绩效分配、岗位设置等方面设置激励机制,使教师成就“双师”素质。 例如江苏教育厅在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定现行办法中,将艺术专业教师分为理论与实践型两类。要求理论型教师需具备一定实践素质,实践型教师则需具备更高水准的实践技能,这类教师的艺术创作展演、获奖或实践项目成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抵理论成果之不足。淮海工学院在落实该政策过程中,定制了一套针对实践创作作品的具体考核办法,将教师的专业实践业绩纳入职称考核重要指标。这些政策和措施无疑为设计学“双师”素质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其次,创建“双师”激励环境还需强化队员竞争意识。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教师只愿守好大学校园那“一亩三分地”,过分重理论轻实践。究其原因,一是保守,二是缺乏危机感。 加上一些管理者在师资调度、业绩考评、工作监控,以及团队整体动力体系构建方面缺乏经验,形成空档,造成团队的实践力较弱。 创建一支具有危机感与竞争力的团队,构建一套健全的分配制度是本科高校设计学“双师”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3.创设多样化实践训练机会

学校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专业交流活动、研究机构或实训平台,并设法让教师自觉参与其中。淮海工学院在组织教师参加艺术写生、特色采风、交流访问、个人展览、作品参赛等专业实践活动中,在为教师提供多种实训平台的同时,鼓励教师完成特定的专业创作任务。通过此种参与体验,教师的绘画及设计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影响范围得到拓宽、与业内新锐前沿的互动性增强,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潜能。 一些教师在纽约、渥太华、北京、上海等城市艺术机构举办了个人专题展览,参加了国际艺术博览会以及各级各类美术作品群体展览等学术交流活动;一些教师利用学院创办的艺术研究机构勤奋创作工艺美术、数字影像作品,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创作水平;还有一些教师将艺术设计创意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开发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生动有趣、备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取得许多优秀教学成果。 这种“校外实践服务社会、课外科研反哺教学”的内外互动结合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走出去、多参与”,创设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活动与交流机会,将在自觉状态把教师推向学术创作与专业训练这个实践大平台。

4.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原教育部长周济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与多样化,重点是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 艺术设计作为国内新兴学科,校企合作状态目前尚处于探索期。企业若能从高校获得自己所需的先进创意理念与制作技艺,才会产生合作动力。 因此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应主动出击,要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影响与资源,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组织教师到艺术设计与制作第一线现场参观或挂职锻炼,帮助企业解决创意与技术方面难题,及时跟踪学习制作现场的新知识、新技术,参与艺术创意改造与制作技术革新,促成校企合作项目的产生,或聘请企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使专业教学贴近设计制作一线,为设计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找到能放开手脚进行全面实践锻炼的社会大环境。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在推行“产学研”过程中,通过创办教师科研工作室、学生实训工作室等方式,将教师科研、学生专业实践、艺术创意产品开发等多种实践有机结合,取得了初步成效。 该院艺术设计专业长期与义乌创意开发研究园、南通家纺、江苏新元素科技、东海水晶城、酷哥动漫等企业联合创办学生实践工作室,为企业输送提供了大量带有高校艺术气息的文化创意产品、宣传网站、海报等设计方案以及新媒体技艺与创作新理念,部分被企业予以采用,其中《十二生肖》家纺图案设计甚至在央视得以展示,敬业的态度与优秀的作品获得合作企业一致好评;再如,该院基础绘画类教师通过长期与艺术机构签合约等方式,将所创作绘画艺术作品定期输送艺术市场,既实现了教师艺术创作的市场转化,也让学生看到了纯艺术创作的希望。该院一些设计专业课教师将自己的社会实践项目带入课程教学,让教学不再停留于理论化、虚拟化的课堂单一授课形式中。 例如《数字影视广告》课程将地方交警大队栏目宣传片与地方校园宣传片两项实践创作项目作为课程作业,师生们奔走于交警队调研采访、肩扛摄像机街头取景,手握 DV 穿梭校园。这种“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也把学生引向了工作室与具体的甲方单位,使得课程教学不再那么单调乏味,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参与能力和就业自信力,也符合学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该院一些教师还将自己的省、市、校各级各类教学、科研课题进行切块并指向特定专业课程,积极推行专业学科的学术化与产业化发展。 如,《商业插画》授课教师将地方原始岩画研究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对古代地域文化资源的思考研究中寻求传统文化的当代开发应用手段,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地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城市文化建设中;《产品设计》 课程教师将立项的海洋文化研究项目引入教学,通过实践研究开发产生了一批富有了一个海域特色的现代新型产品形象设计方案。可以看出,积极的产学研培养模式探索与社会实践参与,带动了科研与教学同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地方经济,从而有效促进了“双师”素质培养。

5.完善硬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双师”素质培养除了软实力构建,硬实力完善也必不可少。加强实习基地、实训实验室、工作室、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心等实践场地与设施的建设,为师生模拟实际工作场景、仿真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成立实践教学检查组,定期对实践教学环境、训练情况、教师参与度和学生反映等综合评价进行把控。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走向校外的桥梁,也是对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需统筹兼顾保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四、结语

面对高校应用转型大调整改革新政,我们若能通过大量实践训练平台不断探索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与方法,创建一支有着精湛的科研、实践与教学能力的设计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定能更好地适应高校应用型改革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实践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使高校设计教育始终充满生机与时代活力。

[1]白政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内江科技,2007(16).

[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C].第二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