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绪明
【摘要】我国旅游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对接。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我国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课程设置大而全、缺乏特色,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旅游本科教育需要冷静反思,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及培养模式。
【关键词】旅游管理 人才培养 本科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大众化和多样性消费需求,都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十二规划》对“两大战略基点”和“两大战略重点”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旅游业”。我国旅游业正进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同时也将进入深度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实现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方式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向主要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人才资源素质提高的根本转变,我国旅游业对人才资源需求的紧迫程度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旅游教育质量;加强旅游科研,尽快形成能够支撑和引导产业发展新要求的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体系。而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办学模式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阚如良,郑宇飞,胡春梅,2010)。故此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文献梳理总结具有现实意思。
—、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研究文献总体分析
本文的文献查找是通过知网查询,截止日期是2014年12月27日,首先通过主题收索,在主题里查询“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显示出1464条结果,再在收索结果里加上“本科”显示出243条结果,由此可见,文献在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专科和高职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一步检索发现,在1464条结果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只有177 条,而在本科的243条中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只有29条,可见我国现在文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是不够的。而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则要求加强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热点、难点的研究,提升旅游企业的科研能力和自主性,促进科研与产业互动。显然,从总体文献检索来看,当前对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不能满足社会对旅游业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
二、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比较模糊,专业方向不明确,大多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过于宽泛,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重点(朱若男,张德成,2007)。只有认清办学方向,明确培养目标,才能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应对挑战(朱若男,张德成,2007)。旅游人才的质量高低是与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有高职、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本科学生定位为“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合型人才”,即培养目标是旅游行业、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秦志英,2009)。随着教育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的进程,促使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和视野研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根据转型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秦志英(2009)提出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为地方培养既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深厚实际操作能力与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郑春奎(2009)指出旅游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应是为地方培养旅游行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我国旅游业进入人力资源高要求与高素质人员低进入的悖论怪圈,造成有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极大浪费(谷慧敏,2004)。以牺牲质量换取规模的扩张,全日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学科调整,理论贫乏,教材短缺及专业定位迷茫等问题(粟娟、尹华光,2005)。旅游管理设置的课程大而全,缺乏学校及地区特色,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使大学本科生无法面对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生的竞争,无法满足旅游管理岗位的用人要求(刘海鸿,2004)。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脱离了学生实际,影响了人才培养规格,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汪晶晶,章锦河,2010)。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应细化,形成“产业发展、学科建设、引导产业”的旅游专业教育良性发展之路(魏小安,厉新建,2005)。由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扩张式发展战略,造成师资力量薄弱,相关课程设置很难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国内院校也各自封闭,互不沟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和人才的质量(朱若男、张德成,2007)。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具有操作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但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及实践教学形式相对简单等问题的存在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质量的培养水平(雨莲、陆林,2012)。为了适应旅游人才市场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要,高校要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刘海鸿,2004;吴耀宇,2011)。
刘冰清(2005)提出专业定位要体现特色、课程设置要合理完善、构建“双师型”和弹性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人为本,多管齐下的对策。张丽梅(2007)提出如何建立旅游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库,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并探讨了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白凯和吴成基(2009)在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总结和知识迁移情境理论借鉴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型专业知识迁移的过程可划分为认知、调研、职业化三个阶段,以此为基础建构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CRP实践教学递进模式。韩振华和何亚岚(2010)提出围绕岗位要求,设计“能力递进式”教学思路,围绕学生特点,设计“岗位仿真式”的教学内容,把知识点设计成案例、实验、课题等形式,在岗位角色和岗位情景中加以体现。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刘焱(2014)创新性地将PARTS战略引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教学主体、合作利益、合作机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旅游实践教学效果,强化旅游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四、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杨卫武,2010),旅游业的发展对承担着培养中高级人才本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便愈发凸显出来(刘雁,2014),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本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在旅游企业工作的不足20%(郭倩倩,2008)。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与高等教育体制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者间存在矛盾(保继刚、朱峰,2008)。如旅游从业人员总体诚信教育不够,旅游投诉大部分都源于诚信方面的问题(潘之波,2010;叶朝坤、罗有贤,2010;石芳,2011)。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至今仍未摆脱“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老路(朱若男、张德成,2007)。旅游高等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脱钩(钟志平,2003)。早期旅游人才培养研究多关注社会实践能力(谷慧敏,2005)。如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王木丹,周江林,2004;包永宏,2007),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李丰生,周江林,2005),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陈玉,2004)。
新形势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开始关注创新能力,张定方、张肖敏(2005)提出“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个方面予以构建创新培养模式。刘以慧、王京传(2008)提出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产学研、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显现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现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于世宏(2008)提出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学生就业订单,现实互动性产学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旅游本科教育要重视体验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性旅游管理人才(周丽洁,2010),旅游实验教学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赵新建、张小红、章牧,2011)。
五、展望
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而旅游院系培养的人才不愿或未能在旅游行业就业,教育模式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李先跃,2011)。旅游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混乱了高校各个培养层次的目标,出现了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专科化的倾向。因此,新形势下,不同高校的旅游教育需要冷静反思,认真研究自身的优势,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找准定位及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SJGLX259)。
参考文献
[1]刘焱.基于PARTS战略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32).
[2]刘雁.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新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4,(02).
[3]丁雨莲,陆林.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4]吴耀宇.浅论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33).
[5]秦志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和高职教学差别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4).
[6]李先跃.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5).
[7]周丽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探析—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08).
[8]陆林,黄剑锋,张宏梅.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的旅游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10,(08).
[9]汪晶晶,章锦河.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10]陆林,张宏梅,汪婷.基于制度创新的旅游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2).
[11]郑春奎.试论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07).
[12]梅亮,李炳义,王艳.旅游专业餐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三维架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07).
[13]保继刚,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05).
[14]李萌.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旅游学刊,2008,(02).
[15]朱若男,张德成.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2).
[16]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1).
[17]刘海鸿.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09).
[18]钟志平.建立“双体系”教育体系突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特色[J].旅游学刊,2003,(S1).
[19]张毓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研究[J].财经科学,200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