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通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2015-03-10 12:13赵建爽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阅读推广

摘 要 通俗图书馆不同于普通图书馆,其“通俗”定位,在于其肩负普及常识,开启民智,教育民众的职责。其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基本特征包括,以教育平民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平民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阅读为中心的服务方式。通俗图书馆带给我们的启示,即阅读推广活动要基于读者的需求,要关注弱势群体,要讲究实效性与长效性,要建立保护民众阅读权利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 通俗图书馆 阅读推广 社会教育

分类号 G252

Reading Promotion of the Popular Librar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Zhao Jianshuang

Abstract A popular library is unlike an ordinary library, and its "popular" position refers to its duties in universal knowledge, enlightenment and public education. Its basic features in the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clude taking educating civilians as a guiding principle, taking serving civilians as the core concept, and taking reading as the core task. What we can learn from popular library is that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eeds of reader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emphasiz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and protecting the public right to read through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words Popular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Social education.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1]。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清末民初,开启民智,传播知识,扫除文盲,增强国民能力乃是当务之急。自1913年10月21日京师通俗图书馆成立之后,全国各地的通俗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市县镇迅速成立,并蓬勃发展起来。相比普通图书馆而言,通俗图书馆用款不及省立图书馆十分之一,而阅书人数却多至数十倍[3]。通俗图书馆不仅简易省费,而且成绩显著。了解通俗图书馆如何引导民众到图书馆来?了解其怎样深入到民众中去?了解其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宝贵经验及其服务于民众的思想和做法,是我们在当今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中所要借鉴的。

1 通俗图书馆的起源

通俗图书馆的设立与发展可以说受当时社会背景和政府政策支持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背景表现在晚清一批出国考察或留学归来的有影响力的仁人志士,他们普遍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和希望在于广大民众,主张振兴国运,抵御外侮,需要依托于全体国民;民众作为国家的主体,是一国元气之所在。“故民质而优,则其国必昌……民质而劣,则其国必亡,居今日而谋保国倡种之策”[4]。更有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皆今日至切之务”,而“三者又以民智为最急”[5]的主张。另一决定因素是民国成立后,蔡元培作为首任教育总长“深感教育之责任,不仅在教育青少年,须兼顾多数年长失学之成人”,他认为“必有极广之社会教育,而后无人无时不可以受教育,乃可谓教育普及”[6]。遂增设社会教育司,负责管理图书馆等事项。当时很多图书馆都是在旧有的藏书楼基础上改建而来,其藏书以经史子集等旧书居多,而读者热切渴望阅读到介绍新知的白话文类图书,为了适应广大普通民众的知识需求和阅读能力,民国政府特别设立通俗图书馆,其职责是普及新知,开启民智,教育民众。

2 普通图书馆与通俗图书馆

“图书馆之种类有二:其一为学者的图书馆,专以供研究者之便益为目的;其二为通俗图书馆,不限特殊目的,惟与一般人民之便益,而增进其智德。故第一种图书馆以收藏参考的图书为主旨,而第二种图书馆则以收藏娱乐的图书为主旨”[7]。通俗图书馆因其倾向于通俗读物,而区别于普通图书馆,主要表现在上级隶属单位不同,角色定位不同,设立理念不同。

2.1 分别隶属于社教司下不同的科室

1918年12月《教育部分科规程》中规定:社会教育司下属第一科(图书博物科)负责“博物馆图书馆事项”;同时第二科(通俗科)负责“通俗图书馆巡回文库事项”。可见民国时期博物馆与图书馆是一体对待的,而通俗图书馆与巡回文库一体对待。

2.2 角色定位不同

《通俗图书馆规程》规定:“自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各自治区得视地方情形设置之。私人或公共团体、公私学校及工场,得设立通俗图书馆”[8]。而《图书馆规程》则规定:“自省、各特别区域应设图书馆,储集各种图书,供公众阅览。各县得视地方情形设置之。公立、私立各学校、公共团体或私人,依本规程所规定得设立图书馆”[8]。通俗图书馆定位于通俗教育,面向县域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年长失学人群,倾向于基层主办,即由县级政府承办。图书馆定位于较正规化教育服务,一般由财力较为充实的省和特别区域来承办,面向市民和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读者。endprint

2.3 设立的理念不同

《通俗图书馆规程》第七条规定:“通俗图书馆不征收阅览费”,其经费“由主管公署列入预算,具报于教育部。”通俗图书馆提供免费的服务,其“不在培养一二学者,而在教育千万国民。不在考虑精深学理,而在普及国民教育”[9]。《图书馆规程》第九条称:“图书馆得酌收阅览费。”图书馆利用兑换阅览券的形式酌情收费。对于普通平民来讲,不收费的吸引力更大。

3 通俗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基本特征

通俗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基本特征包括,以教育平民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平民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以阅读为中心的服务方式。

指导思想——以普通大众为对象,教育平民为宗旨,完全不同于明清以前的传统藏书观念。民国之前的中国传统的藏书机构长期以收藏和保存文献为第一要旨,如明清的藏书楼各类珍奇秘籍满阁,其大门常常紧闭,只为少数达官贵人服务,平民大众很难一睹其真颜。因此藏书楼的图书根本无法谈及图书的利用率,其藏书范围也不广泛,只收藏珍本、精本,不收藏通俗出版物。民国时期图书馆的藏书理念以“用”为主,采取“中外并蓄,典雅与通俗并存”的收藏方针[10]。通俗图书馆为解决普通平民实际困难而设立,其藏书内容也根据民众的需要收藏实用性比较强的通俗图书,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知识或技能,满足知识水平低的民众的需求,在当时推动平民教育工作和引导民众到图书馆来读书的工作,受到普通平民的广泛欢迎。

服务理念——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核心。服务是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也是实现图书馆功能的方式和手段。民国时期,通俗图书馆以“教育机关”而定位,成为社会教育事业的一部分,肩负增加知识,开启民智的重任。“中国人民知识程度稍低,促进教育之责任,恐非学校所能单独负起的,其不能入校读书或无力购书者,此后均可到图书馆阅览”[11]。通俗图书馆以收藏通俗浅显易懂的读物,免费阅读的方式来吸引大量的普通大众读者。还设立识字班,阅报室,使得那些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妇女、儿童和经济困难的读者也能在此各得所需。通俗图书馆的存在目的定要使得普通民众也得到平等求知和学习的良机,获得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

服务方式——以阅读为中心。古代藏书楼只有少数人可以使用,“但非士夫官吏,即不得享其权利;虽积学之士,苟无势力,亦不得入其门。盖专制时代,阶级观念深刻,限制之事,在所不免耳”[12]。也正是“楼高百尺势矗天,两楼并崎如比肩。左右以书为垣壁,中留方丈容人旋”[13]。以藏为主的古代藏书楼其实就是一个外观雅致漂亮的书库而已,完全是封闭式的管理,其只为迎合特殊阶层——士林的需要,仅供少数人使用,根本谈不上阅读效果和利用效果。而通俗图书馆以用为主,其服务方式均围绕阅读来开展,最大程度地做到书尽其用,人尽其书,灵活使用各种办法来扩大阅读。如设立图书馆代办处,开展巡回书库借书,设立学校文库和家庭文库,对读书多的读者设立奖励办法,读者甚至足不出户借阅图书。以读者阅读为中心开展工作,图书馆才能真正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充当平民接受再教育的良好工具。

4 民国时期通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4.1 提高阅读能力,扩大阅读主体的数量

民国之前,受教育是当时少数阶层的特权,我国农工不识字的占大多数,以致于当时国民愚昧,民众的文化水平极低。当时一批有志之士,倡导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民众教育,向普通民众灌输常识,促其养成国民精神。只有把知识普及于民众,才是社会教育的根本目的,时人普遍认为具备汇集知识这一属性的印刷物,传播知识最为有效。通俗图书馆“以印刷出版物感化社会”[14],向普通民众传授知识与技能。沈祖荣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状况,“我国现时急需的就是普及教育,要使一般的民众到图书馆来,换句话说,就是图书馆须负了先锋官的使命,勇猛地打进民众的阵伍,先以华佗的妙手回春的仁术潜心地去医治一般的文盲,等他们得见了天日,然后效法解粮官的行动,奋慎地尽量地去填补他们的大欲”[15]。

图书馆面向平民开展服务需要先创造自己的用户——即读者,将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普通民众转变为有阅读能力的读者。通俗图书馆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提高阅读主体——平民的阅读能力,挖掘潜在读者,扩大读者数量。因此在通俗图书馆里设立了识字班、生字问讯处,并在开馆时间、规章制度、借阅手续等方面为民众着想,尽可能延长开放时间、简化借阅手续、提供便利服务,使得各种类型的读者都能便利地使用和利用身边的通俗图书馆,以“补教育前途之不及”[16]。通俗图书馆肩负着社会教育的职能,向广大民众普及知识,传授技能,提高民众素质,唤起民众觉醒,达到社会改良的目的。

4.2 提高知名度,吸引民众到图书馆来

民国之前的藏书楼是远离社会为士绅所专有的机构,刚刚从日本和欧美新引进的“图书馆”一词,为世人所不熟知,对于普通民众来讲更是陌生。民国初年,我国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农工大多数不识字,且脑海里根生蒂固地认为图书馆是为知识阶级利用的场所,一般对图书馆望而却步,不知道图书馆是人民所共有的,也是人民共用的机构,不知道在图书馆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找到提高工作技能的办法。只有大家了解了图书馆的职能和用途之后,民众才会自觉地到图书馆来阅读。图书馆才能使爱读书的有书读,还要使社会上无人不爱读书[17]。

民国时期图书馆员把图书馆职业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他们把象征智慧的图书——推送到民众面前,把给予民众以精神享乐和提高民众素质和知识水平当成是自己能为一个社会谋取真正幸福的幸福。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和利用很多手段来进行宣传。

他们在报纸上登广告进行宣传。《湖南通俗报》就刊登这样的广告:“本馆备有各种最新的图书,杂志,报纸,专供大家阅览。诸位有闲得的时候吗?何不来本馆看些最有价值,最有趣味的新书报刊?不费一个钱,可以得到许多的知识,可算是最好没有的事了”[18]。endprint

他们在图书馆门口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民国时期某省立图书馆门口曾有几句这样的广告[19]:“朋友们:图书馆是为你们每人预备的读书地方。爱研究学术的,请进来!爱看新鲜小说和有趣味的图书杂志的,请进来!想知道时事和解释疑问的,请进来!想求清静读室,和精神愉乐的,请进来!”简单动人。

他们利用讲演会宣传图书馆的功能。1924年穆耀枢在成都筹办通俗图书馆,在开馆前一个月里,他面向教育界、学生界、工商界、军政界、女界、普通市民组织了一系列讲演会,宣传图书馆的作用与意义。连续6天的讲演针对性很强,穆耀枢在这些讲演中极力劝导民众充分利用图书馆。例如,向教育界讲演时,宣传图书馆是“为辅助改进教育之利器”“图书馆能使教育者增进经验”,同时也是“训导学生之绝好场所”“有转移学风之功能”;向工商界的讲演时,宣传“图书馆能给工商界以补习机会”“能帮助制造能力之增进”“辅助贸易法之改良”,而且“最使工商界调查各项事务”[20]。

他们进行游艺宣传,在图书馆经常放映影片,举办图书馆实况展览等等,使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便认识了图书馆,知道读书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产生读书的念头,主动到图书馆来。

4.3 活动形式多样,吸引民众到图书馆来

通俗图书馆是在大力推行通俗教育的环境下诞生和发展的,其定位于“通俗”,服务对象有教育程度较低和年长失学的民众。通俗图书馆进行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有识字教育、一般文化知识教育, 还有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这样民众在阅读时就可以依其所需, 各得其所。

如何让更多的民众到图书馆来,我们的前辈在图书馆内设置了布告栏,张贴图书馆规则、新到图书通告、名人小照、各处景物图片、统计图表以及世界大事提要等等;还分送图书馆藏书目录给阅者或者可能成为阅者的人;联络各种学术机关及会社,为其制定参考书目;开演讲会及放电影,推荐馆藏图书目录;为了民众了解图书馆,发行图书馆工作月报及刊物,公布图书馆的工作效能和成绩;举行图书馆展览会,宣传图书馆内部工作情况;改进图书馆内部的设备和工作,使民众乐于常来,来之则安。另外还组织读书合作会、学术演讲,新书介绍签,读者推荐介绍图书,设立问讯处负责辅导读者阅读和解答生字,还有的图书馆规定凡在该馆读书半日者,盖发奖品赠券一张[21]。《新陕西月刊》曾刊登“西安文化程度的小小测验:省立第一图书馆四月份阅书人数统计”。阅书人数统计能够体现一个地方民众的文化程度,可见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当时提高民众文化程度上的作用。

4.4 图书充实多样,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

通俗图书馆定位于初中级教育,普惠于民众,其搜集图书以通俗易懂为主。收藏使用书籍要通俗而适合一般民众的阅读力;要有趣而能引起一般民众的爱好;要种类多,而能满足民众各种的求知欲;要有教育的意义而能有益民众的生活;要有比较永久的价值[22]。通俗图书馆向全民开放,提供免费阅览,凡来阅览人士,没有阶级限制,没有年龄要求,阅读人数务求众多,读者权利务求普遍平等。

从1918年全国图书馆调查表中可以看出,为吸引普通民众前来读书,通俗图书馆藏书以内容通俗、文字浅显的新学刊为主。以1914年京师通俗图书馆藏书分类为例,可以分为小说、图画、教科书、文学及英文、实业、理科、法制、经传等十类,虽图书门类不一,但都通俗易懂,可以满足各阶层民众依其所需,各得其所。通俗图书馆的社会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其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仅有识字教育、一般文化教育,还有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地通俗图书馆的藏书以适合普通民众的阅读口味而定,以适宜大众阅读为准则,吸引更多的民众到图书馆来是通俗图书馆的宗旨和追求。

4.5 方便民众使用,把图书馆办到农工中去

民国初年涌现的通俗图书馆是为担负社会教育功能的职责而建,故其在选址时首先考虑让民众便利地使用。李大钊在谈到劳动的教育问题时指出“劳工聚集的地方,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书报处,专供工人在休息时间阅览”[23]。“在工人集合之场所,公司,工会,茶点等处,陈列关于工人能阅之图书,按时交换。变更开放时间,便工人歇工时不致飨以闭门羹。于农村农民集合之场所,如农会,茶店等处,陈列关于农人能阅之图书,按时交换。农工即仅粗识文字,陈列图书,尤以图多字少之图表最为适用。”[24]

在娱乐地区设立通俗图书馆,如1916年在中央公园设立图书阅报所,其目的是放下图书馆的身份,方便普通民众休息娱乐时能读书,看报。哪里人多就在哪里设立读书阅报摊,在集市上,在游园会上等等可以扩大阅读的地方,办理流动图书馆。设立巡回书库,把图书馆搬到农民的身边,让合作社的社员们多多看书[25],并将各个分巡回书库农民借阅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农民的阅读习惯,慢慢让农民养成爱看书的习惯。

5 通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给我们的启示

5.1 阅读推广活动一定要基于读者的需求

清末民初,不论未受教育的青少年,还是年长失学人群,智识低下,急需加强学习以增强其生活与生存的能力。通俗图书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虽投入不足普通图书馆的十分之一,却取得明显的效果,并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借鉴通俗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经验,做好我们现代阅读推广活动的关键就是要了解我们的读者群体的需要,从而有针对性推出一系列的活动。

5.2 阅读推广活动一定要关爱弱势群体

“当今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人称市民的‘大书房,都市的‘第三空间”[26],那么都市之外地区的“大书房”在哪里呢?民国时期的图书馆设立非常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活动。普通图书馆设立于省市大城市,为有一定阅读水平的读者提供更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服务,而通俗图书馆一般设立于县乡镇区域,为阅读水平低,生活技能较低的普通民众服务。通俗图书馆把图书送到集市、田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图书就送到哪里。当今公共图书馆广泛设立于大城市中,城市居民不缺乏各类阅读资源,倒是我们的县乡镇的图书馆设施和图书资源堪忧,更没有分一点精力把图书送到农民以及农民工聚集的区域,此类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图书馆人深思。endprint

5.3 阅读推广活动应该注重实效性

全国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从2002年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全民阅读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阅读推广如何能激发起读者的阅读需求呢?阅读指导如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呢?因此阅读推广需要注重实效性,要知道阅读推广的根本在于实施,需要提出与建立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办法,阅读推广活动要避免停留在口头上,避免空洞没有内容的推广。

5.4 阅读推广活动应该具有长效性

做好阅读推广活动应该设立长效机制,将此项活动作为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来开展,对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图书馆员进行业绩考核。阅读推广活动不要应景、应时举办,避免临时的、节日的、运动型的活动。阅读推广活动要深入到基层、各个地方,不因乡镇偏辟、山区边远、地区欠发达就成为被阅读推广遗忘的角落。民国时期的巡回书库,巡回书车等等在当时非常深入人心是值得当今图书馆反思,目前设立在城市中的24小时自助书籍借还机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5.5 全民阅读权力应该受法律保障

阅读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力,应该为每个公民提供阅读的场所和读物,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剥夺其他公民的阅读权力。建立保护民众阅读权利的法律法规,为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提供法律支持与法律保障。

总之,民国时期的通俗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很多实践活动经验不可或缺,可供我们今天借鉴。也正如穆耀枢所说“图书馆事业,能得人开始信仰者,不能不归功于通俗馆”[20]。虽然通俗图书馆的设立与存在只有20年的时间,在其历程中也有不足与缺憾,但其积极参与“启民智,伸民权,利民生”的救助年长失学之成人的社会教育运动实践,也让世人认识、接受和利用了图书馆,也使我国的早期图书馆事业有了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余英杰.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现场热词:读书[EB/OL].(2010-02-27)[2013-08-30].http://news.xinhu

anet.com/politics/2010-02/27/content_13062499.htm.

[ 2 ] 朱永新.给中国教育的100条建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36-40.

[ 3 ] 刘桂芳.通俗图书馆与民国初期社会教育[J].图书情报工作,2010(5):150-153.

[ 4 ] 无名氏.论社会改革[J].东方杂志,1906(8):167-173.

[ 5 ] 严复,等.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上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74-175.

[ 6 ] 蔡元培.蔡孑民先生言行录(上)[Z].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1.

[ 7 ] 陈渊蒸,等.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1840-2000)[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60-161.

[ 8 ] 李希泌,张椒华.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M].北京:中华书局,1982:184,185.

[ 9 ] 沈绍期.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J].教育杂志,1918,10(8):37-45.

[10] 张书美,刘劲松.民国公共图书馆现代化进程探析:以国立北平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12):25-28.

[11] 李文裿.国立北平图书馆新筑落成开幕记[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1(6):4-6.

[12] 金敏甫.中国现代图书馆概况[Z].广州:广州图书馆协会,1929:7.

[13] 徐凌志.中国历代藏书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362-363.

[14]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9:402.

[15] 沈祖荣.世界民众图书馆专号卷首语[J].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4(2):1-2.

[16] 李桂林,等.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5:1010.

[17] 查良钊.公共图书馆与成见的宣传[J].晨报副刊,1925,

5,31,第120号:196.

[18] 谢灼华.中国图书史与中国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315.

[19] 陈颂.如何引导民众到图书馆来[J].武昌文华图书科季刊,1929,1(4):359-369.

[20] 穆耀枢.两年来之四川图书馆事业[J].西陲日报(第二周年纪念增刊):45-52.

[21] 革命图书馆鼓励儿童读书[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2,7(4).

[22] 朱智贤.民众教育馆业务设施之最低标准[J].山东民众教育月刊.1934,5(5):54-69.

[23]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3.

[24] 提倡乡间农工阅读兴趣之办法[J].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1932,1(4):132.

[25] 有了巡回书库社员们应多多看书[J].合作讯.1932

(81):2.

[26] 吴晞.阅读,请到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手冊》序言[J].公共图书馆,2011(3):57-59.

赵建爽 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北京,100081。

(收稿日期:2013-09-22 编校:刘勇定)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阅读推广
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