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

2016-12-29 09:42邓艳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数学教育融合

邓艳华

【摘 要】社会教育活动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在社会教育中贯彻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蕴涵社会教育,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的目的,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教育;数学教育;融合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提出将“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并明确了“社会”范畴的教育目标以及指导要点。社会领域课程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品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为目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在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离不开用数学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为人的社会交往服务的。

一、数学与社会

(1)数学来源社会。数学产生于人类的实际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数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社会的工具。数学是社会国际化的工具,用规定的社会语言符号来表示,达到社会通用的效果。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人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数学来源于现实社会,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充满了数、量、形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从《指南》中的指导性的论述中得知,社会生活包含着数学,空间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的指导,数学教育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开的,也是人类交往的需要。数学教育离开社会生活,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2)社会需要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全部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知识和工具。《纲要》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某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幼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社会交往的需要。比如: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学写数字,让幼儿统计家里或幼儿园物品的数量,这样既练习了数字、学会计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练习了较抽象的统计,又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二、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相辅相成

(1)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学习情境。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社会为依据,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幼儿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现实是幼儿园学科知识选择的重要依据。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各类知识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而数学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反映现实世界的规律,并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服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让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方向指引,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丰富经验支持。莱夫和温格提出认知与学习的情境性能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就要不断地为孩子创设情境,在情境学习中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教育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一是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相结合。如排队时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吃饭时,请小朋友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等是幼儿在自身的各种日常生活中学习辨别方位。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超市购物”主题的系列活动中,认识10元以内的钱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运用有关加减、组成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如创设“银行”的模拟生活情境,儿童练习点数物体,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数量以及学习实物与数点的一一对应。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感性的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具体化。

(2)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提供操作交往机会。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充分操作的基础上。“操作式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数概念的建构。在教师预设好的环境下,幼儿产生了交往、交流的需求,在活动中互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大班数学活动《小猴请客》,通过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幼儿既学会了数的加减运算,在请客的过程中学会礼貌用语,学会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

三、幼儿园社会活动与数学教育融合的策略

(1)社会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现今,幼儿园教育以主题活动为基本线索,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使主题活动能与数学学习结合的活动,依据幼儿学习数学与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在主题的指导下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样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

(2)社会教育活动情景学习与数学教育活动的结合。认知与学习的情景性理论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个体从学习者到实践参与者的转换,社会行为规范是一种行为模式,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只有在具体情景中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为幼儿预设活动的情景,融合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可以设计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

(3)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融合。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鲁戈夫认为,同伴地位的相似性有时能使他们起到成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同伴的合作性学习,更能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预设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操作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又发展了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及协作。如大班数学活动“地铁线路图”,通过幼儿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合作完成地铁线路图的设计,并能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站台的数量,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达到了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要真正实现与数学活动的融合,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两者教学活动内容的融合性与目的性,找到二者之间的适切点,挖掘其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施行)[S],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05(1).

注:本论文属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前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农村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基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思考”(课题批准号为:XJK16BXQ24.)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数学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