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爱珍
早发性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脑电图改变及预后比较分析
袁爱珍
目的对比分析早发性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脑电图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25例儿童期良性枕叶癫痫患儿, 按照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建议区分为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组)10例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组)15例, 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EBOS组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低于LOS组(P<0.05)。EBOS组与LOS组在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OS组与LOS组在单侧阵挛、继发强直阵挛发作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间期EBOS组为克隆样重复性多灶性尖慢复合波, 在后头部不同部位多见, LOS组为枕叶阵发性活动, 放电常伴泛发倾向, 多见一侧枕叶放电。发作间期EBOS 组放电多为枕区θ、δ波, LOS 组多为快节律、快棘波。EBOS组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更好。结论EBOS组和LOS 组具有特征性的一侧或双侧枕叶放电的脑电图改变, 且临床特点和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不尽相同, 有助于临床分型和治疗。
儿童良性枕叶癫痫;脑电图;预后
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将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分为早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EBOS)和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LOS)[1], 两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在缺乏特征性表现只有运动型症状时分型困难, 从而导致无法明确其诊断、治疗及预后。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良性枕叶癫痫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本研究对本院近几年经过治疗的25例确诊为儿童期良性枕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5年1月本院神经科收治的经临床和脑电图诊断为儿童期良性枕叶癫痫患儿25例,病例入选标准:发病年龄≤16岁;临床表现为各种视觉症状、运动症状或偏头痛症状, 脑电图显示枕叶放电或阵发异常;发病前精神运动、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将25例儿童期良性枕叶癫痫患儿分为EBOS组10例和LOS组15例, 发病年龄6个月~14.5岁, 病程1个月~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型号为PI400A-B动态脑电图仪, 根据国际10/20系统安放电极, 扫描时间至少20 min, 对全部病例均进行全天候动态脑电图监测, 进行睁眼、闭眼以及过度换气诱发性试验。采用单级导联、双极导联方式分析。以后每3~6个月复诊1次, 随诊并记录患儿病情变化情况、脑电图改变情况以及对抗癫痫药物的反应。随访5个月~6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表现 EBOS组患儿平均发病年龄(5.5±2.4)岁, 明显低于LOS组的(12.0±2.6)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OS组发作频率(0.9±1.6)次/月, 持续时间(14.8±23.6)min,主要为闪光症状;LOS组发作频率(11.7±19.5)次/月, 持续时间(4.0±6.2)min, 主要表现为视觉症状, 两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OS组有2例(20.0%)出现单侧阵挛, 3例(30.0%)出现继发强直阵挛发作,倾向于夜间发作;LOS组无一例单侧阵挛, 有11例(73.3%)出现继发强直阵挛发作, 倾向于白天发作, 两组阵挛发作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电图改变 两组病例≥90%为一侧或双侧枕区放电,闭目出现, 睁眼消失或减弱, 发作间期EBOS组脑电图表现为克隆样重复性多灶性尖慢复合波, 在后头部不同部位多见,多数表现为睡眠期放电增多;LOS组脑电图显示枕叶阵发性活动, 放电常伴泛发倾向。部分患儿枕叶放电仅出现在睡眠期, 少数脑电图始终正常。发作间期EBOS组放电多为枕区θ、δ波, 波及一侧半球或双侧后头部;LOS组多数为快节律、快棘波, 迅速波及一侧或双侧半球。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动态脑电图不同放电部位例数比较(n)
2.3 抗癫痫药物反应 EBOS 组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随访5个月~6年, 10例单药均可完全控制发作, 患儿智力发育良好。LOS组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较差, 5例单药控制发作, 其余10例中7例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 3例3种抗癫痫药物治疗。
儿童良性枕叶癫痫是一组具有特征性的癫痫综合征[2],根据症状学特点, 200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将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分为EBOS组和LOS组, 两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在发病年龄、临床特点、脑电图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EBOS组以夜间睡眠发作、发作性呕吐、强直性眼偏转三联征为主[3], 起病早, 本研究EBOS组突出临床症状发作期呕吐, 为100%, 长伴有意识障碍, 80%在夜间发作, 多表现为头眼偏转发作, 常泛化全身, 发作频率小但持续时间长。LOS组发作较频繁但持续时间短暂, 以白天发作、视幻觉症状、发作性头痛三联征为主, 较少泛化全身发作, 眼球及头部强直性偏斜也是枕叶癫痫的特点, 本研究LOS组11例继发强直阵挛发作, 2例头转侧发作, 3例跌倒发作, 仅1例全身泛化且发作时间短暂, 未见持续状态, 多数伴有明显发作期或发作后头痛, 发作频率高, 均为白天发作。
相关研究表明, 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发作间期异常放电率高, 本研究中, 两组病例≥90%为一侧或双侧枕区放电, 棘、尖波, 棘慢、尖慢波, 枕叶多见, 闭目出现, 睁眼消失或减弱。发作间期EBOS组为克隆样重复性多灶性尖慢复合波, 在后头部不同部位多见, LOS组为枕叶阵发性活动, 放电常伴泛发倾向, 多见一侧枕叶放电。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亦有所不同。
儿童期良性枕叶癫痫多认为呈良性发作, 尤其EBOS预后较好, 对于发作稀少者一般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本研究显示, EBOS组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 随访5个月~6年, 10例单药均可完全控制发作, 而LOS组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较差。
综上所述, EBOS组和LOS 组具有特征性的一侧或双侧枕叶放电的脑电图改变, 且临床特点和对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不尽相同, 有助于临床分型和治疗。
[1]韩洁, 姜红, 王妙英, 等.儿童期特发性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动态脑电图改变.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8):1594-1596.
[2]周浩, 梁锦平.早发型良性儿童枕叶癫痫18例脑电图及预后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 25(3):199-203.
[3]王璐.早发性小儿癫痫临床特征和脑电图变化研究.医学综述, 2014, 20(18):3425-34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0.029
2015-06-23]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神经电生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