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张理涛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结节性苔藓。为疣状结节性损害,分布于四肢,以小腿侧为多。常见于成年女性[1]。结节性痒疹的病因尚未阐明。因结节性痒疹诊断多依靠临床表现,患者病理资料留取较少,至今国内尚没有大样本结节性痒疹的病理学分析。现总结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确诊结节性痒疹34 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回顾分析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04年1 月—2014 年12 月确诊的34 例结节性痒疹患者的临床与组织病理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具有详细临床病史和临床照片,均取皮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完整的组织病理资料,显微镜下观察后留取照片,收集到的34 例结节性痒疹患者的病理特点细化总结列表,见表1。
表1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34 例结节性痒疹组织病理表现
2.1 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特征 34 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中男19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40.5 岁(13~71 岁)。病史1 个月~40 年,平均病程12 年。多数患者在成年发病,但有1 例13 岁儿童患病。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躯干部。其中皮损位于上肢7 例,位于下肢12 例,四肢均有者9 例,累及躯干者6 例。皮损为散发者32 例,泛发者2 例。在36 例结节性痒疹的既往病史记录中,1 例伴有贫血,3 例伴有乙型肝炎,5例伴有糖尿病,2 例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占全部病例的32%,另有1 例病人后被证实合并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常见的可能引起结节性痒疹瘙痒的疾病及原因[2],包括昆虫叮咬7 例,下肢静脉曲张1 例、毛囊炎4 例,湿疹3 例,约占44%。追问病史,有26 例自述存在性情急躁、易怒等社会心理疾病,且患病后上述症状加重,约占76%。临床多表现为半球形结节性损害,伴有剧烈瘙痒,表面多有明显抓痕,部分患者病程较长,出现了苔藓样变。其中病程大于6 个月的患者共26 例,除可见典型半球形结节外,全部伴有苔藓样变,色沉明显。病程小于6 个月患者皮疹以丘疹、结节为主,部分患者结节搔抓后破溃,并伴有血痂及抓痕。
2.2 组织病理特征 34 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表皮及真皮病理改变。表皮可见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浅表轻度海绵水肿,表皮下纤维蛋白沉积;真皮可见真皮乳头层、网状层增生,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真皮浅层纤维化,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小汗腺导管纤维化,真皮水肿,胶原纤维增粗。每例患者具体病理表现又有所差异,其中在表皮中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最为常见;真皮中以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纤维化、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最为常见,见图1、图2。
图1 病理可见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假性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可见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浸润,真皮浅层纤维化,小汗腺导管纤维化,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HE 染色×200)
图2 病理可见表皮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浅表轻度海绵水肿,真皮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皮上部血管膨大变薄,真皮浅层纤维化,血管内皮细胞增生(HE 染色×200)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Miyauchi 和Fernandcrz - Flores[3-4]曾通过研究表明部分的结节性痒疹的皮损起源于毛囊,我们收集的病例中就存在3 例原发毛囊炎损害,这是否可以为结节性痒疹的皮损起源于毛囊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有待于进一步收集病例总结观察。在Lee 等[5]报道的结节性痒疹的临床回顾性研究中,列举了可能与结节性痒疹发病相关的疾病,如:昆虫叮咬、淋巴瘤、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缺铁性贫血等。除淋巴瘤和丙型肝炎外,笔者收集的病例中存在同样疾病。可以看出,国内结节性痒疹患者可能的病因与上述国外报道基本吻合。同时,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国内出现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合并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的结节性痒疹患者也越来越常见。但是国内外缺乏上述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在笔者收集的5 例伴有糖尿病,2 例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中,病程均大于1 年,最长14年,其中伴有糖尿病的结节性痒疹患者,自觉瘙痒感明显强于其他患者,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神经末稍及植物神经,致其功能紊乱有关。笔者还观察到1 例以结节性痒疹为首发症状的HIV 患者,无其他伴随症状。HIV 患者发生结节性痒疹的机制尚不清楚。HIV 伴随的皮肤损害多样,尤以结节性痒疹较常见,且多见于有色人种,发病率4.8%~24%[6-7],曾有研究显示结节性痒疹常提示CD4 细胞计数<50 μL 的HIV 患者死亡率升高[8]。
结节性痒疹皮损表现早期为丘疹,然后变成结节,临床变化较为迅速,病程迁徙,加之患者搔抓等不当的物理刺激,结节逐渐增大变硬,结节周围可出现继发性皮损。镜下观,“经典的结节性痒疹”的特点是角化过度,甚至假上皮瘤样改变。偶可见真皮血管和神经组织增生,真皮上层炎细胞浸润,有时含有丰富的嗜酸性粒细胞和表皮下纤维蛋白沉积[2]。从表1 可以看出国人主要病理特点如角化过度、假上皮瘤样增生符合“经典的结节性痒疹”的特点,但在笔者统计的34 例患者中,100%的患者病理存在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还有大于50%的患者存在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炎细胞浸润情况与“经典的结节性痒疹”病理不完全相符。
近年来,情绪、心理因素开始考虑为结节性痒疹发病的潜在因素。曾有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结节性痒疹患者其焦虑和沮丧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9]。在这34 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中有26 例也存在急躁、易怒等社会心理疾病。所占比例较高,应引起重视。总之,结节性痒疹的发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在明确诊断的同时,应注意到结节性痒疹不一定是单一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个发病信号。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293.
[2] Rwland Payne CME, Wilkinson JD, McKee PH, et al. Nodular prurigo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46 patients[J].Br J Dermatol,1985,113:431-439.
[3] Miyauchi H, Uehara M. Follicular occurrence of prurigo nodularis[J].J Cutan Pathol,1988,15:208-211.
[4] Fernandez -Flores A. CD10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prurigo nodularis[J].Histopathology,2008,52:642-643.
[5] Lee MR, Shumarck S. Prurigo nodularis: a review [J]. Australas J Dermatol,2005,46:211-218;quiz 219-220.
[6] Atadokpede F,Yedomon H,Adegbidi H,et al. Muco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in Cotonou,Benin[J].Med Trop(Mars),2008,68:273-276.
[7] Monsel G, Ly F, Canestri A, et al. Prevalence of skin disorders in HIV patients in Senegaland relationship to degree of immunosuppression[J].Ann DermatoI Venereol,2008,135:187-193.
[8] 刘彦春,李杏红,李兴旺,等.北京地坛医院HIV/AIDs 首诊患者690 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2):98-99.
[9] Dazzi C,Erma D,Piccinno R,et al.Psycholog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prurigo nodularis: A pilot study[J]. J Dermatolog Treat, 2011, 22: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