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金锋
(闽南理工学院 福建石狮 362700)
大学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柯金锋
(闽南理工学院福建石狮362700)
摘要:运动员在训练阶段的实时状态、个人竞技能力、运动队管理机制、教练员水平等因素均可能给大学田径运动员比赛结果造成重要影响,使比赛成绩出现或高或低的变化。笔者选取几所高校的田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影响其比赛成绩的各项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和提高比赛成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比赛,影响因素
从本质上看,田径比赛是对训练时教练员水平、运动员水平、训练方法等的综合检验和衡量。大学田径运动员处于教练员的指导之下,做出了巨大努力、定期进行重复性技术训练,其基本目标也正是为了满足比赛过程中创造优异成绩的需要,让刻苦训练得到成绩的回报。可是在正规的田径比赛时,并非所有参赛者都可以取得理想成绩,这固然因为有运动员自身实力的限制,同时也有其他相关因素的制约,导致运动员的真实能力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那么在进行大学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培养与提升运动员比赛效果呢?从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更加全面的思考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尝试创办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几所高校运动员当作基本研究对象,重点关注100m跑和跳远两个较有代表性的田径运动项目,在各高校中各随机抽选出50名运动员当作研究样本,其中跳远运动员20人、100m跑运动员20人。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其一是数理统计法,借助数理统计法实现了对研究样本的跟踪调查,尤其是对其进入大学之后的成绩加以了解,把收集到的资料内容加以科学统计。因为一般高校均指定大一、大二、大三几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大四学生因为出于实习、找工作的需要而没有时间训练,所以不将其定为研究对象。其二是调查访问法,通过对我省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教练员的走访调查、调查问卷等办法,取得实时资料。
2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各校各年级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呈逐年下降状态的,详见表1。
表1 几所高校各年级运动员平均成绩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短跑还是跳远,运动员的整体成绩均呈现出逐年降低的倾向,同时降低倾向也体现在年级的增长上。
对于运动员自身来讲,其成绩的逐年降低倾向也非常明显,详如表2所列。
表2 几所高校各年级运动员各人成绩
由表2可知,运动员整体成绩呈现下降趋势并不表明全部运动员成绩下降,有大三阶段,几年间依然有为数不少的运动员保持成绩稳定甚至有所上升,当然运动员成绩下降是普遍趋势。
2.2结果分析
2.2.1时间计划在训练模式上,大学田径运动训练普遍采纳了高中阶段的方法,每天利用半天时间接触文化课,利用半天时间抓训练,通常训练都以2个小时为1个单元。虽然各大学具体的教学安排有所区别,但大致情况相当。其中确保训练时间的充足是使比赛成绩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大学田径运动队员训练时间不足是一个显然存在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一级运动员平均每天接受训练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而在这次调查中了解到,福建省几所高等院校田径运动员并不能保证每天训练,基本为每周训练3~5次,每次约为2个小时,只有一所高校训练时间接近3个小时,但距离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依然有很大差距。除此以外,教练员在安排训练计划时,通常会依自身主观判断为准,容易导致训练计划与运动员、比赛实际情况相脱离的问题。
2.2.2比赛情况在调查中了解到,只有个别学校个别年度参加3次以上的校际比赛,大多数学校每年均仅参加1次比赛或者每两年参加1次比赛。因为存在比赛任务不足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田径运动员的竞技经验偏少,容易出现临场时的自我身体、心理调控能力不足的弊端,一些偶发性情况,如天气异常、选手犯规等皆有可能造成其身心不适、影响比赛成绩。出现竞赛参加次数不足的原因有学校经费投入过少的原因,很多体育经费首先被用来确保教学需求,如场馆建设、基本器材购置等。对于这些问题,多数教练员表示无奈,并且表示会对训练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应该说,鼓励田径运动员多在比赛实践中摸索经验是极为有效的办法,在竞技实践中,除了能够掌握基本战术、技巧以外,还可以得到思想上与意志上的全面考验,而这在平时的普通训练过程中,是极难体会得到的。
2.2.3管理能力因为高校田径运动员还有其他的学习任务,训练与比赛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通常运动员文化课及训练内容分别由各自院系及体育院系负责,若两个部门的沟通协调程度不足,则容易导致运动管理的倏忽。在思想上,一部分运动员在进入高校之后存在变化,刻苦训练积极性明显减弱,认为训练得好或者不好并不非常重要,会以各种院系的事情搪塞训练,直接造成了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与休息时间不足。特别是有些运动员不按时休息,甚至经常熬夜,影响到翌日的正常训练,导致训练时由于身体原因难以完成任务,当然不利于运动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到比赛成绩。
2.2.4教练水平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田径教练员水平差异较大的状况,有些教练员来源于专业运动队,其自身的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在理论知识上则稍嫌不足;而有些教练员则来源于各所体育院校,在理论基础上可圈可点,然而谈及实践经验又明显匮乏。这两部分教练员各有其不足之处,同时还具有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既负有教练员任务,同时还要进行平时体育教学,这自然会影响到教练员的精力,使其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精研业务,提升田径运动员竞赛实践指导能力。
3田径运动员比赛影响因素改善建议
3.1训练理念
高等院校在自身课程安排上必然会对运动员训练任务时间造成影响,因此要求运动员在特定时间内训练、教练员在特定时间内指导,从而使文化学习与训练时间这一对矛盾得到真正化解,至于每个星期训练次数是多少、每一次训练持续多长时间、方能确保两个互不耽误,笔者做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52%的运动员所持观点是:每个星期需要训练5~6次,才能保证运动的效果与质量,并使竞技时的成绩更加理想。同样有超过半数的运动员表明:每次需要训练2.5~4h,才能对训练结果产生巩固作用。而部分教练员和体育运动专家的观点则是:学习和训练互不影响是非常困难的,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也不能完全固定,具体情况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由教练员进行差异化对待。对于教练员来说,需要在有限时间之内,积极调整训练计划与训练模式,充分提升每1次训练课的效果。具体而言,即增加训练监督力度,如田径运动员在训练前期的准备工作、训练过程中的完成效果、训练之后的恢复效果等,接下来再根据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对训练计划是否合理、是否还有上升的空间加以分析,从而进行及时性调整。
3.2比赛次数
正规比赛给田径运动员造成的刺激与影响是各项因素中最大且最具可变性的,运动员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基本目标均指向比赛,在比赛时表达自我、证明自我。作为所有训练的核心指向所在,可以对训练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反过来表现在比赛成绩上。借助比赛能够积极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检验田径运动员在技术上的合理性与心理上的适应性,给接下来的改进训练奠定依据基础。因此对于各高等院校以及教练员来讲,需要更加关注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尽可能增加比赛投入费用,鼓励田径运动队更多地进入到比赛中去,特别是进入到级别更高的比赛中去,如全运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等。
3.3提升管理能力与教练水平
首先,要对运动队管理能力进行提升,体育院系同其他院系及时有效沟通,促进运动员生活、学习、训练多方面内容的协调,特别是给予运动员以必要的思想引导,使其认识到训练和学习的有机、有效结合才能保证两不耽误。其次,平时的体育教学需要同指向性明确的竞赛训练分离开来,使教练员得以从平时的体育教学任务中脱身而出,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化训练内容研究,这样才能够使教练员更好地发挥优势进行训练理念及训练方法改进。同时,鼓励教练员进行行业培训,在对外交流中掌握更先进执教能力也是极有必要的。
4总结
体育比赛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体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能力也自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田径运动比赛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如训练模式、训练时间、管理机制、教练员能力等,这些因素与运动员自身能力(包括体能、智能、心理能力、准备活动等)共同作用,呈现出竞技场上的差异化效果。
(责任编辑胡安娜)
导的人数并不很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需要教师加以鼓励与带领[6],对此建议高等院校需要增加对学生体育锻炼骨干人员的培养,使参加体育比赛的人数迅速增加。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裁判,使学生了解比赛项目规则。
中图分类号:G 8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45(2015)04-0122-(03)
通讯作者:柯金锋,626052666@qq.com。
收稿日期: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