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伟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分析*
吴杰伟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关键词]韩国;流行文化;东南亚;传播;本地化;文化交流
[摘要]20世纪末,韩国流行文化产品成为东南亚民众休闲和娱乐的主要选择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以电视剧、音乐、电影、时尚产品等文化形式为代表的“韩流”在东南亚地区得到广泛传播。本文主要考察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分析韩国流行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讨论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广泛传播的原因。本文认为,韩国流行文化运用区域化(东方化)的形式包装全球化的主题,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宽传播途径,充分利用东南亚地区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在东南亚地区获得充分的传播。在中国政府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背景下,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模式对中国文化战略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Cultural Analysis on the Spread of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Wu Jiewei
(Research Center of Eastern Literatur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Korean Wave (Hallyu) appeared in Southeast Asia by the end of 20 centuries and became a popular choice for relaxation and entertainment in this region. In past 10 years, the Korean Wave has swept Southeast Asia from the TV drama, film, music, fashion and other genres. A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spread of the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and discuss the spreading and acceptance of pop culture in a modern communi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Korean Wave is a regional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globalization in Korean localized way, which including traditional values, oriental figures, romantic stories, etc. In addition, this paper notice that the impact from digital technology and immigration to the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韩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1988年汉城奥运会①2005年,“汉城”更名为“首尔”。此处沿用当时的中文表达方式。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韩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的偶像组合HOT、NRG、Baby Vox的海报布满中国大街小巷,引领中国青少年的穿着打扮。也是在这个时期,“韩流”(Korean Wave)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进入21世纪,韩国流行文化(Pop Culture)也逐步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影响,2005年韩剧《大长今》的热播更是成为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的助推剂。
随着韩国流行文化在亚洲的传播,韩国流行文化逐渐成为研究韩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并在21世纪初达到研究的高峰。对东南亚“韩流”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韩国流行文化兴起的原因、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模式及其对当地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沈都宝(Shim Doobo)的《韩流在东南亚》、徐钟硕(Suh Chung-Sok)等人的《韩流在东南亚:关于韩国文化产品的文化相似性和全球化分析》、夏洛·史迪雅迪(Charlotte Setijadi)的《质疑文化相似性:东亚电视剧在印尼》、郑裴智(Chung Peichi)的《在东南亚地区共同打造“韩流”:数字化融合与亚洲媒体区域化》和武洪先(Vu Hong Tien)等的《以电视剧为媒:韩国电视剧对越南妇女婚姻观念影响的分析》等研究成果分别从文化传播、文化相似性、文化的本土化等角度分析了韩流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和影响*详见Shim, Doobo,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Kyoto Review of Southeast Asia, Issue 11, 2011; Suh, Chung-Sok, etr., “The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Proximi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Korean Cultural Products”, KAREC Discussion Paper, Vol.7, No.2, 2006; Setijadi, Charlotte, “Questioning Proximity: East Asian TV Dramas in Indonesia”, Media Asia, Vol.32, Issue 4, 2005; Chung, Peichi, “Co-Creating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Digital Convergence and Asia’s Media Regionalization”, Journal of Creative Communications, Vol.8, No.2-3, 2013; Hong Tien Vu & Tien-Tsung Lee, “Soap Operas as a Matchmaker: A Cultiv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outh Korean TV Dramas on Vietnamese Women’s Marital Intention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Vol.90, No.2, 2013.。
随着中国政府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过程中,将会与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再次发生重叠,通过研究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内容、途径和效果,可以为中国文化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提供积极的借鉴。
二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情况
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开始实施以流行文化为中心的文化政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国内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自豪感,以平衡西方文化对韩国社会的冲击。文化政策在国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之后,1998年,韩国政府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KOCCA),以促进文化商品如电影、游戏、艺术、音乐和动画等出口到国外。韩国电视剧和电影就是得益于文化产业振兴政策,率先走向东南亚地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南亚地区的电视台在引进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偏向于选择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产品。韩国电视剧的价格只有日本电视剧的1/4,是香港电视剧价格的1/10,更加符合东南亚地区的市场需要。1998年,《星梦奇缘》(Stars in My Heart,又译《星星在我心》,韩国文化广播公司)在越南电视台播出以后,韩国电视剧的播出量越来越大,甚至占越南电视剧总时长的40%。
表1 韩国电视节目出口数据统计表
说明:金额单位为千美元,节目时长单位为集,括号里的数字为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Park, Young Seaon, “Trade in cultural goods: a case of the Korean wave in Asia”,JournalofEastAsianeconomicintegration, Vol.18, No.1, 2014, p.96.
通过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的努力,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从表1对日本、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包括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等7个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日本是近年来韩国电视节目的主要出口地,从2001年至2011年,出口金额增长了80多倍,节目时长增长了5倍多。对中国市场方面,虽然出口金额和节目时长都在增加,但是所占比例则在下降。而在东南亚地区,韩国电视节目出口金额和节目时长都在不断增加,虽然出口金额的比例保持在10%左右,但是节目总时长则在不断增加。2011年,虽然韩国电视节目对日本的出口金额占60.4%,但节目时长只占27.3%;出口到东南亚的电视节目金额虽然只占9.9%,节目总时长却占30.4%。这其中有出口到日本的电视节目价格较高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韩国电视剧在东南亚地区的“出镜率”要远远高于东北亚地区。
韩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经济收益方面,在外交方面也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国明星在越南的社会影响力,助力外交活动。2001年,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访问韩国时,金大中总统邀请韩国演员张东健和女演员金南珠参加晚宴。韩国明星的人气也促成了韩国政府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更紧密的关系。2001年,韩国偶像团体U-KISS赴新加坡参加一个为庆祝两国建交而举办的青少年音乐会。马来西亚的很多民众也在长期的韩国流行文化消费中,建立起了对韩国的良好印象。
从传播的范围看,韩国文化在东南亚半岛地区主要在越南和泰国具有较大影响,在海岛地区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和印尼。1992年,韩国与越南建立外交关系,韩国电视剧作为两国文化外交的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进入越南的电视台。随着越南民众对韩国电视剧喜爱程度的提高,韩国电视剧由政府输出转变成商业输出。如果说韩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打破了韩国流行文化在越南传播的壁垒,那么韩国商业公司则通过文化产品营销为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爱上女主播》是韩国电视剧在泰国电视台的首秀,但比较成功的电视剧是iTV在2002年播出的《蓝色生死恋》,这部韩剧击败了美国和中国电视剧,成为当年泰国收视率最高的外国电视剧。《情定大饭店》、《冬日恋歌》等电视剧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从而吸引更多的泰国电视频道购买韩国电视剧的版权。2005年的《大长今》更是吸引了社会上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成为民众日常交流的主题。2002年,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泰国取得巨大成功,随后相继有一些韩国电影进入泰国市场,同时也有一部分韩国电影,如《无血无泪》、《人民公敌》等,以DVD的形式进入泰国市场。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韩国的音乐组合也在泰国逐渐受到观众的欢迎。而在老挝,民众喜欢韩国电视剧的原因在于韩剧运用现代的风格描绘宁静、浪漫的都市生活,提供了他们向往的生活。
虽然进入印尼的时间较早,但是韩国流行文化在印尼的影响力没有在泰国的那么大。由于印尼民众对文化产品的购买力相对较弱,韩国流行文化在印尼市场一直没有得到稳定和系统的发展。韩国流行文化对印尼的影响集中在电视剧方面,韩国的偶像明星也曾在印尼举办演出活动,但演出活动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电视剧的影响力。韩国电视剧《浪漫满屋》、《大长今》和《我的名字是金三顺》在菲律宾播出时收视率都超过40%,成为菲律宾前五位最流行的电视剧。菲律宾的电视台开始模仿韩国电视剧的内容和制作模式,投资摄制本地化的电视剧。ABS-CBN电视台就曾在2012年模仿韩剧拍摄了青春偶像剧《公主和我》。韩国电视剧进入马来西亚,是通过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贸易活动传播到吉隆坡(华人约占总人口40%)地区,然后再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中传播,进而传播到马来人和印度人群体中〗。
从产品类型的角度看,韩国文化进入东南亚地区,首先从电视剧开始,然后是电影和流行音乐,进而是电子娱乐产品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韩国流行音乐(K-pop)是韩国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K-pop在东南亚开始流行的时候,互联网技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视频网站YouTube和社交网站Facebook对其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说电视剧是“第一代”韩国流行文化的核心,那么,2010年以后,流行音乐就成为“第二代”韩国流行文化的核心。朴载相《江南Style》的MV最初是为了本国观众制作的,但通过YouTube在欧洲受到热捧,并通过美国歌星T-Pain的个人社交网站扩大了传播范围,随后才逐渐在亚洲地区流传开来。韩国JYP娱乐公司选择泰国歌手尼坤(泰、美双重国籍)作为2PM乐队的成员,获得很多泰国听众的支持,也拉近了韩国音乐与泰国听众之间的距离。韩国有500余家网络游戏企业,每年开发的网络游戏产品达到300款,由于国内市场的饱和,众多企业开始考虑向其他国家拓展。韩国网络游戏在东南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例如2009年,韩国游戏在泰国、菲律宾和越南的玩家人数占总数的80%。印尼的网络游戏产品主要来自韩国、中国、台湾及欧洲,其中韩国游戏产品市场占有率为40%,玩家占比为80%。韩国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品,如饮食、化妆品等,在东南亚地区也很受欢迎。20世纪之前,东南亚人很少知道韩国的美容产品,大多数青少年购买的化妆品来自日本或欧洲国家,而现在,东南亚的青少年经常使用韩国化妆品。同时,到韩国旅游的东南亚游客数量逐年上升。例如2011年,有12.5万印尼游客到韩国旅游,比2010年增长了15%。韩国旅游局将拍摄电视剧的场地建成主题公园,吸引大量的东南亚游客在拍摄场景中体验韩国文化。
三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方式
韩国流行文化是亚洲对全球化做出的反应,也是全球化在韩国的本地化过程。韩国流行文化从制作到传播,始终坚持两个方面的结合:在内容上,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在传播途径上,坚持数字化传播与移民传播相结合。
在内容方面,尽管有的文艺评论家批评韩国电影从美国和日本借鉴了过多的商业因素,但总体而言,韩国的文化产品根植于传统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情感因素、家庭关系和儒家思想,吸引了很多东南亚受众。不过,虽然韩国文化体现的是东方文化,深入观察还是可以发现,韩国流行文化是用一种东方的表达方式,呈现全球化的主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用集体主义的主题阐释个人主义行为。众多韩国电视剧虽然很强调家庭或集体的观念,但是表现的主人公都以个人奋斗为主线,甚至是强调个人对于家庭或集体的反抗。韩国的音乐组合虽然人数众多,但组合存在的时间一般很短,歌手短暂参与组合后,很快就独立发展。
第二,用东方的面孔传达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市化的生活、明显的同质化的特点,这些是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世界之后受到的批评,韩国流行文化恰恰就具有这些西方文化的特点。不过,韩国流行文化很巧妙地换上了东方的面孔,并且在文化产品中表现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充分享受,从而很好地规避了西方文化面临的阻碍,满足东南亚民众对于理想生活的想象。
第三,用年轻人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虽然韩剧中也有家庭伦理剧,并且诸多文化形态都非常积极地表现对于长者的尊重,但是,韩国流行文化产品的主角一般都是年轻人,基本上都是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观察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
在传播途径方面,韩国电视剧和电影都需要通过机构传播,而音乐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2009年,Rain在雅加达演出时,很多印尼歌迷就通过互联网欣赏他的表演。2010年Wonder Girl的音乐会也延用了这种成功模式现在可以经常看到新加坡的女孩在地铁上用手机看韩国流行乐队的照片,也可以看到泰国的大学生在三星的手机或平板上看韩国的电视剧。数字技术的发展使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途径得到极大的扩展。除了技术手段,韩国人大量移民东南亚地区,也是促使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广泛传播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韩国移民进入东南亚地区。这些新移民与早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原因而移民的人不同,其移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机会。在韩国新移民中,很多移民就从事与韩国流行文化传播有关的工作。2013年,东南亚地区有韩国移民273,088人,约占韩国海外移民的3.90%。虽然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东南亚已经成为继中国、美国、日本和加拿大之后韩国移民最多的地区。此外,韩国也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旅游客源地。2008年,前往菲律宾旅游的韩国人数超过前往美国旅游的人数,韩国成为菲律宾最大的旅游客源地。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生活成本较低,从而吸引了很多韩国留学生到这两个国家学习。还有很多韩国的退休老人将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作为养老的居住地。东南亚地区的“韩国城”(Korean Town)也应运而生。2009年,韩国政府开始在东南亚地区设立“韩国文化中心”(Korean Culture Center),如越南河内(2006年,早于韩国政府2009年出台设立“韩国文化中心”的政策)、印尼雅加达(2011年)、菲律宾马尼拉(2011年)和泰国曼谷(2013年)。
四东南亚接受韩国流行文化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东南亚地区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在工业产品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文化产品成为“反帝”和“反殖”的主要标签。在本地文化产品无法与西方文化产品竞争的环境中,本地化的东方文化产品成为替代性的选择,最初是香港的娱乐产品,随后是韩国的娱乐产品。东南亚地区对于周边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文化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更喜欢轻松、雷同、简单、节奏慢和冗长的娱乐节目。东南亚民众的这两种偏好,正好符合韩国文化产品的突出特点,因此,可以说,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东南亚地区,正好迎合了东南亚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受众群体的需要。
虽然都是表现全球化的主题,但东南亚观众从韩国的电视剧中找到了更多的文化相似性,更偏好韩国的文化产品,而不是西方的文化产品。韩国艺人与东南亚人类似的长相和文化根基,给越南女性观众造成了“光鲜亮丽”的生活错觉,成为大量越南女性嫁给韩国人的原因之一。万隆一所大学的学生玛丽莎(Marisa)说:“我很喜欢东亚,尤其是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因为我感觉故事是如此的真实,他们谈论爱情、家庭问题和友谊。我真的很喜欢这一点。此外,韩国的演员都是那么好看!我喜欢韩国演员裴勇俊。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嫁给一个看起来像裴勇俊的韩国男人。”与西方的电视剧不同,韩国的电视剧避开有争议的问题,如同性恋、吸毒和卖淫,以明显的男性和女性(既年轻又单身)之间纯洁永恒的爱情、三角恋、利他主义、亲情、友情、人间的温情、人性的弱点、宽恕与和解、善良战胜邪恶等主题作为核心思想。另一方面,东南亚观众也把韩国影视作品中长者保护女主角,帮助其完成生活的目标,理解成东南亚传统社会中的“庇护”(patron-client)关系。“韩国电视连续剧和我们的关系更密切,美国的电视剧,如《比佛利山庄》或《欲望都市》很有意思,但他们太不现实。”
审查制度的放松也减少了韩国流行文化产品进入东南亚国家的阻碍。新加坡1981年成立了审查制度检讨委员会(Censorship Review Committee),检讨审查政策和法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1998年,印尼的审查制度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原来在电影中会被删除的政治内容开始可以出现在屏幕上。2001年的印尼电影《爱情怎么了》(Ada apa dengan Cinta)中就有印尼大学教授因撰写批评社会腐败的论文而被解聘的情节,而这样的情节在以往的审查中都是会被删除的。另外,关于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或者关于青春期主题的电影,也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流行开来。这种变化直接为韩国偶像剧和青春爱情电影提供了便利。
同时,技术的进步更减少了韩国流行文化传播的壁垒,加快了韩国流行文化传播的速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东南亚地区的观众通过互联网和DVD在家里观看影视产品的比例和人数迅速增加。通过三星、LG等通信产品,韩国流行文化进入了原来很难进入的市场。韩国在数字技术产业方面的成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数字点播技术(VOD),观众比传统的电视观众更活跃。而这些在互联网上活跃的观众还能通过社交网络带动另外的观众加入,成为新的受众群体。这也是韩国流行文化中,电视剧比电影更加流行的原因之一。
2005年,韩国的国际婚姻数量是4.24万对,创纪录地达到登记婚姻人数的13.5%。此后,韩国国际婚姻的数量和比例都逐年下降,2014年国际婚姻有2.33万对,占登记婚姻人数的7.6%。从2004至2014年,韩国国际婚姻人数有36.5万对,达到登记婚姻人数的10.2%。超过80%的外国新娘来自中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泰国和蒙古国。2009年,在韩国的外国新娘中,34.1%来自中国,21.8%来自越南。2011年,来自越南的外国新娘(7,636人)超过了来自中国的外国新娘(7,549)。虽然促使东南亚妇女远嫁国外的原因很多,嫁到韩国的外国新娘的婚姻状况也并不是非常美满,出现了离婚率较高、文化适应、语言障碍、家庭暴力等问题,但是这些嫁到韩国的东南亚新娘,在客观上是文化传播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她们对家乡的其他妇女具有示范和引领的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东南亚妇女与韩国人结婚。
结语
电视剧、电影和流行音乐是拉动韩国流行文化传播的三驾马车,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双向移民活动是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主要途径。“全球化的思维,本地化的行动”是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内在理念,从而实现了韩国流行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传播内容、传播模式和传播途径的一系列举措,形成了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广泛传播的局面。韩国流行文化选择了新技术、新媒体作为传播手段,以年轻人作为主要的传播对象,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呈现间歇性广泛传播的特点,即在相隔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一个流传范围很广的文化产品(如电视剧《大长今》、歌曲《Nobody》、《江南Style》等),这些文化产品成为韩国流行文化显著的标签和标志性的符号,带动了韩国流行文化的整体传播。
除了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外,韩国流行文化还有强烈的同质化的特点。从传播的内容上看,主要是表现爱情故事和现代生活主题的流行文化;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受众人群主要是20-30岁的年轻人。有年轻人追逐、跟随,那就是时尚和潮流;没有人跟随,这些时尚和潮流就消失了。年轻受众的好奇心一般很难持久,东南亚地区又善于接受各种外来文化,因此,一旦东南亚民众对同质化的韩国流行文化产品失去兴趣,韩国流行文化的对外整体形象就会出现危机。韩国政府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开始对韩国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进行更新,不仅出口文化产品到东南亚地区,而且参与东南亚文化产业的运作,利用韩国制作文化产品的经验与东南亚进行合作,将韩国流行文化的影响从台前渗透到幕后。
对比中国文化和韩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可以看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经对东南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并非集中在哲学、宗教方面,而是在日常生活方面(具体表现为中式的饮食、音乐、戏剧等,其实在中国最典型的是教育,但教育在东南亚的受重视程度不如东北亚地区),表面上看似乎随处可见,但其实并不持久,而且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韩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选择了流行文化作为主要的传播内容,从优势的角度而言,传播的速度很快;但从劣势的角度而言,传播的持久度和深入程度难以维系,需要更加坚实的社会支撑。韩国文化在东南亚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通过移民、通婚和韩国商品,为文化传播构筑社会基础,将对文化的传播转变成对社会的影响,将对精神世界(或“想象世界”,Image World)的影响转变成对现实世界(Real World)的影响。
由于东南亚地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善于吸收各种外来文化,所以一直以来都不缺乏文化传播的土壤。从全球化的角度而言,韩国流行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是以文化商品的传播结合大量的移民,逐渐确立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而中国也可利用中国文化在东南亚的历史基础,借鉴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保持中国文化的影响。
【注释】
[1]Andrea Matles Savada & William Shaw eds.,SouthKorea:ACountryStudy,Washington,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Library of Congress,1992,p.138.
[2]Jang,Gunjoo & Paik,Won K.,“Korean Wave as Tool for Korea’s New Cultural Diplomacy”,AdvancesinAppliedSociology,Vol.2,No.3, 2012,pp.196-202.
[3]Kim,Yeojin,“A possibility of the Korean wave renaissance construction through K-po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Korean wave as a cultural development”,Hastingscommunicationsandentertainmentlawjournal,Vol.36,No.1,2014,p.63.
[4]向勇、权基永:《国政方向与政策制定: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史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期。
[5]Noppadol Saleepoch,TheEffectofKoreanWaveonTradebetweenThailandandSouthKorea,MA Thesis,Chulalongkorn University,2009,pp.67-68.
[6]Hong Tien Vu & Tien-Tsung Lee,“Soap Operas as a Matchmaker: A Cultiv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outh Korean TV Dramas on Vietnamese Women’s Marital Intentions”,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Vol.90,No.2,2013,p.309.
[7]Shim,Doobo,“Hybridity and the rise of Korean popular culture in Asia”,MediaCultureSociety,Vol.28,No.1,2006,p.30.
[8]Shim,Doobo,“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KyotoReviewofSoutheastAsia,Issue 11,March 2011.
[9]Chung,Peichi,“Co-Creating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Digital Convergence and Asia’s Media Regionalization”,JournalofCreativeCommunications,Vol.8,No.2-3,2013,p.201.
[10] Cho,Chul ho,“Korean Wave in Malaysia and Changes of the Korea-Malaysia relations”,MalaysianJournalofMediaStudies,Vol.12,No.1,2010,pp.1-14.
[11] Suh Chung-Sok,Cho Young-Dal & Kwon Seung-Ho,“The Korean Wave in Southeast Asia: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Proximity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Korean Cultural Products”,KARECDiscussionPaper,Vol.7,No.2,2006,pp.5-6.
[12] Korea Herald ed.,Koreanwave,Jimoondang,2008,p.48.
[13] Damrong Thandee,“Second Korean Waves in Thailand”,KoreaTimes,November 21,2005.
[14] Noppadol Saleepoch,op. cit.,p.68.
[15] Lee Yohan & Vilayphone Somsamone,“The Korean Wave and Lao People’s Perception of Korea”,TheReviewofKoreanStudies,Vol.4,No.1,March 2011,pp.117-119.
[16] Syamsuddin,Mukhtasar,“Hallyu and Indonesia (Hallyu Status in Indonesia and Its Impact)”,Paper presented in the Seminar on Cultural Cooperation & Korean Wave (Hallyu),Hotel Borobudur Jakarta,Friday,December14,2012.
[17] Chung,Peichi,op.cit.,p.201.
[18] Suh,Chung-Sok,op.cit.,pp.5-6.
[19] Noppadol Saleepoch,op.cit.,pp.72-73.
[20] Jin,Dal Yong,Korea’sonlinegamingempire,London: MIT Press,2010,p.38.
[21] Asina Pornwasin,“Korean firm takes 23 percent stake in Ini3 Digital”,TheNation,March 5,2014,http://www.nationmultimedia.com/business/Korean-firm-takes-23percent-stake-in-Ini3-Digital-30228344.html
[22] Anonymous,“Korean wave helps draw more tourists from Indonesia”,TheJakartaPost,March 24,2012,http://www.thejakartapost.com/news/2012/03/24/korean-wave-helps-draw-more-tourists-indonesia.html
[23] Noppadol Saleepoch,op.cit.,p.75.
[24] Syamsuddin,Mukhtasar, op.cit..
[25] Jung,Sun,“K-pop,Indonesian fandom,and social media”,TransformativeWorksandCultures,Vol.8,2011.
[26] 笔者根据韩国政府网站提供的数据(转引自维基百科中关于韩国离散人群的内容,https://en. wikipedia.org/wiki/Korean_diaspora)统计菲律宾、越南、印尼、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的韩国移民人数所得。
[27] “Koreans Flock to the Philippines to Learn English”,KoreaTimes,2009-09-13,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nation/2009/09/117_51729.html;Gutierrez,Jason,“Top education for less in the Philippines”,Philippine Inquirer/Agence France-Presse,http://globalnation.inquirer. net/2975/top-education-for-less-in-the-philippines-2,2015-11-29.
[28] Garcia,Cathy Rose A.,“More Koreans Look to Retire in Philippines”,TheKoreaTimes,2006-07-03, http://web.archive.org/web/20070224181342/http:/times. hankooki.com/lpage/special/200607/kt2006070314293511440.htm, 2015-11-29;Cho,Chul ho,“Korean Wave in Malaysia and Changes of the Korea-Malaysia relations”,MalaysianJournalofMediaStudies,Vol.12,No.1,2010,p.2.
[29] Choi,Jinhee,TheSouthKoreanFilmRenaissance:LocalHitmakersGlobalProvocateurs,Middletow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2010,p.35.
[30] Hong Tien Vu & Tien-Tsung Lee,“Soap Operas as a Matchmaker: A Cultivatio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South Korean TV Dramas on Vietnamese Women’s Marital Intentions”,Journalism&MassCommunicationQuarterly,Vol.90,No.2,2013,p.322.
[31] Setijadi,Charlotte,“Questioning Proximity: East Asian TV Dramas in Indonesia”,MediaAsia,Vol.32,Issue 4,2005,p.197.
[32] Hyun-key Kim Hogarth,“The Korean Wave: An Asian Reaction to Western-Dominated Globalization”,PerspectivesonGlobalDevelopmentandTechnology,No.12,2013,pp.136-137.
[33] Setijadi,Charlotte,“Questioning Proximity: East Asian TV Dramas in Indonesia”,MediaAsia,Vol.32,No.4,2005,p.198.
[34] Jan Uhde & Yvonne Ng Uhde,“Singapore: Development,Challenges,and Projections”,Anne Tereska Ciecko,ed.,ContemporaryAsianCinema,New York: Berg,2006,p.80.
[35] Krishna Sen,“Indonesia: Screen a Nation in the Post-New Order”,in Anne Tereska Ciecko ed.,ContemporaryAsianCinema,New York: Berg,2006,p.103.
[36] Anne Tereska Ciecko,“Theorizing Asian Cinema”,in Anne Tereska Ciecko ed.,ContemporaryAsianCinema,New York: Berg,2006,p.28.
[37] 韩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kostat.go.kr/portal/english/news/1/1/index.board?bmode=read&bSeq=&aSeq=335937&pageNo=1&rowNum=10&navCount=10&currPg=&sTarget=title&sTxt=marri, November 29, 2015.
[38] Andrei Lankov,“International marriages”,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opinon/2012/10/165_90454.html, 2015-11-29.
[39] Nho,Choong Rai, etc.,“Trends of studies on Southeast Asian women married to Korean men”,Unpublishe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ast Asian Social Policy 5th Conference: Welfare Reform in East Asia,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Taipei,November 3-4,2008.
【责任编辑:吴宏娟】
Keywords:Korean; Korean Wave; Southeast Asia; Spread;Localiza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G131.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5)06-00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