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流行文化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让流行文化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是我们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流行文化;小学教育;研究
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它通常借助于这个时代先进的媒介工具传播与消亡,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得不说,流行文化的盛行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小学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冲击。究竟小学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对小学生影响的心理机制
(一)从众心理
在心理学上,从众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流行文化则具备这样的特点,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甚至有时变成了主流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较强,易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但他们对接受的思想观念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人云亦云”。因此,当流行文化盛行于校园之中时,本能的从众心理驱使孩子们向流行文化靠拢,尽管他们并不清楚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是,他们懂得,这样做能被大部分同学所接受和认同,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从普通的“顺从”到“盲从”,小学生很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影响正常的学习,如果此时教师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成长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这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
对于中高段的学生而言,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他们希望得到认同和肯定,渴望被关注。一部分孩子希望在学习上赶超别人,从而获得师生的关注,而学习不出色的孩子希望找到被关注的出口。于是当流行文化来临时,他们选择用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来获取更多人的关注,与更多的同学结为好友。不可否认,流行文化有极强的号召力,一旦孩子们迷恋上了,其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在迷恋流行文化的同时,张扬了自我的个性,获得了较大的成功感,也获得了别人的关注。有的学生用炫富的方式博取别人的关注,从而在班级里较易出现攀比之风。有的学生通过在网络游戏里追求更高级别来获取别人的认可,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节制力,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学习。有的同学申请QQ和微信,开办各种群发起讨论,装扮QQ空间,发表各类追求个性的图片来获得别人的关注。有的同学掀起看恐怖小说、动漫之风,用这样的方式去引领时代的潮流。总之,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方式,流行文化满足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成为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
(三)这与时尚主流观念的引导有关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众多,多媒体、网络、电视、手机,各类信息繁杂,偶像、动漫、音乐等流行文化开始进入儿童的视野。本该看动画片的年纪却看起了湖南卫视《奔跑吧,兄弟》,本该捉迷藏的年纪却玩起了“撕名牌”,本该和伙伴玩耍的年纪却在家里对着电脑玩“dota”,本该唱儿童歌曲的年纪却模仿大人唱起了《逆战》,流行文化已作为一种主流文化充斥着孩子们的童年。小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也强。如果电视媒体、手机网络上都是流行文化,再加上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自制力不强,意志薄弱,那么,小学生很快便会被这些流行文化所吸引,模仿大人,失去他们最本真的童年。
我们不标要问:流行文化究竟对小学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二、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流行文化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教学资源多元化
流行文化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有吸引青少年的魅力,如动漫、电影,深受学生的欢迎。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是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自然研究得就多些。在流行文化的引导下,学生懂得了流行的趋势,倾听网络音乐,阅读网络小说,浏览网页、博客,甚至在网上写文章抒发自己的心声。利用微信,学生建立了讨论学习的“复习群”,关注有关学习的公众号,网上信息量很大,流行文化帮助学生打开了视野,了解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他们喜欢动漫、综艺节目,他们会画自己喜欢的动漫角色,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聊自己喜欢的明星,关注娱乐的动态。他们接触的知识比一般的孩子多,爱好也变得广泛了,对事物的看法也比一般的孩子谈得深刻。
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资源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口语交际课,教师开始利用学生喜欢漫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材建设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材开始更多的关注情感的陶冶,对流行文化也做了正确的引导,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材里加入了《我的偶像》一课,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里加入了《我和网络》一课,足以可见教材开始有了流行文化的内容,教学设计开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为的是和学生拉近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了。从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了微信、QQ、微课,随时随地教学的模式。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网络与社交软件随时随地和教师讨论习题,分享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关注,互相点赞,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师生的互动联系,让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也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学生。
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逐步扩大,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也是有帮助的,小学校园里流行的《笑猫日记》《查理九世》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些读物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些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对写作文会有所帮助。
2.流行文化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小学正是发展思维的好时机。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语言,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在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接触到多元的流行文化,迅速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俗话说:“见多识广。”了解得多,自然想得就多,新时代的小学生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看父母买的几本书,他们会在网上寻找好看的网络小说和动漫杂志,谈你所不知的流行文化;他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只看动画片,而开始接触《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文化的品味在改变。他们会用微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用“美拍”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用“小咖秀”来演绎个性的自我,用K歌软件来记录自己动听的歌声,他们在社交软件上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同伴们进行交流互动,获得大家的认可。新时代的小学生爱好广泛了,表达自己的方式更多了,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更加丰富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对社会现实最真实的看法,他们的作业里也时常会流露出充满个性的表达。流行文化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而因为有了流行文化,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也正因为如此,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中迅速蔓延,他们为这种文化而骄傲,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二)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流行文化比较繁杂,自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流行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影响。习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习作直接关系着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众所周知,流行文化多半来源于网络和媒体,而在网络上和一些综艺节目里使用了一些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往往会把这些网络用语运用到自己习作的书面语表达中去,长此以往,学生习作容易导致不规范的现象。如网络用语“我去”“天啦噜”“我也是醉了”都被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充当感叹词,有的习作里还被画上了网络表情,尽管教师每天在课堂上规范地讲解,但流行文化的冲击力实在太强,学生耳濡目染,这对学生的书面表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不仅在习作方面,阅读也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喜欢看动漫,读网络小说,渐渐地对中外名著和老师推荐的书目忘怀,而有的读物充斥着一些暴力、恐怖的色彩,小学生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弱,渐渐对这些有害无益的书籍失去抵抗力,对其身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习。
其次,流行文化对小学德育产生了影响。小学德育主要以积极引导为主,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守秩序,注意校内外安全,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而随着流行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新闻记载,个别小学生因模仿“撕名牌”的游戏在马路上玩耍,险些丧命。有的学生看了充满暴力色彩的漫画在学校殴打同学。还有的学生口里唱的都是流行歌曲,而歌词有关爱情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流行文化的“多元性”也给学校和家长敲响了警钟,在小学德育中,要逐步渗透流行文化的正确引导,以避免流行文化这把“双刃剑”对孩子产生的危害。
三、流行文化正确引导的策略
我们要怎样把流行文化的危害降到最少,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呢?
首先,要正确看待流行文化,不是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有害的,我们要分清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利的?如在网络阅读中要分清有的读物有利,有的读物不利,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把好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其次,要积极利用流行文化的正面导向作用。对有利的流行文化,我们要进行积极引导,如学生喜欢微信等社交软件,就利用网络聊天和公众平台的优势,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利用网络公众平台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推荐适合其年龄段的网站、书籍和平台,用班级博客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博客上撰写练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流行文化在教学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再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对受到流行文化影响而产生认知偏差的同学,要加强心理疏导,教给学生正确利用流行文化的方法,及时进行心理矫正,教育学生积极向上、文明守礼。
总之,流行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正确认识流行文化,学会利用流行文化,让流行文化成为小学教育的“辅助手”,而不是伤害孩子的“利剑”,让流行文化在青少年中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简介:杨瑞婕(1986—),女,本科,目前为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现就职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