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老虎岭马尾松林间伐前后的火行为1)

2015-03-08 05:45黄小荣侯远瑞庞世龙申文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林冠火线间伐

黄小荣 侯远瑞 庞世龙 申文辉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2)

责任编辑:王广建。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公益林和用材林树种[1],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马尾松的枝、叶含有大量松脂和挥发性油类[2],凋落松针分解慢,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在长期没有发生火烧的地区。南方各省森林火灾占全国森林火灾总次数的90%,主要发生在马尾松分布区[3]。南宁位于中纬度气候区,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森林火灾较多发生在冬季[4]。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南宁在春、夏、秋季出现连续高温无雨的机会更多,干热同季的高火险发生期更长。

火灾的强度和烈度是由天气、地形等自然因素和可燃物决定,可燃物是人类唯一能够控制的因素[5]。因真火实验风险大、代价高,大多数研究人员通过火行为模拟来评估可燃物处理的有效性。

BehavePlus 系统装载了描述火和火环境的大量模型[6],可以输出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树冠火点燃阈值、主动树冠火阈值等计算结果,提供的火特征图可以直接显示发生的林火类型、控制火势的难易。国内应用BehavePlus 进行火行为研究的不多[7-9]。本研究应用BehavePlus 5.0 对南宁老虎岭马尾松公益林进行火行为分析,比较不同坡位、坡度的3 个样地在间伐前后的火行为,预测正常冬季、干旱夏季在不同风速下的地表火行为和树冠火行为,为制定该地区的可燃物消减计划、防止森林火灾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南宁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7℃,年平均降水量1 304 mm,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调查样地位于老虎岭林场2 林班西南角。样地坐标22°55'57″~22°55'54″N、108°19'35″~108°19'37″E。海拔180~195 m,坡度0~20%。抽样调查的31、32 和33 号样地从北向南排列在一个向南延伸的山脊上,该山脊为连片的马尾松纯林,面积7.5 hm2,林龄31 a。31 号样地在中坡位,坡向东南,坡度11%;四周林冠郁闭,林内空气稍微湿润;根据程序自带的输入说明图示,可以判断间伐前林分属部分遮蔽型,风速修正因子为0.25。32 号样地在鞍形山脊,东西两边都是陡坡,坡向东,坡度9%,林内空气较流通,凋落物较干燥,间伐前风速修正因子为0.3,属遮蔽较少型。33 样地在最南边的山顶台地上,东西两边是陡坡,坡向西,坡度20%,东边空旷形成林窗,凋落物和腐殖质非常干燥,间伐前风速修正因子为3.5,属遮蔽很少型。

间伐前林分内杂灌较多,主要有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银柴(Aporosa dioica)、鹅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等。草本主要有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间伐前后的样地林分树木数量和径级分布见表1。

表1 间伐前后各样地林分结构组成

2 研究方法

2.1 间伐设计

间伐保留胸径5 cm 以上的马尾松(目的树种),砍伐胸径小于和等于5 cm 的马尾松及胸径小于15 cm 的非目的树种,清除所有胸径小于1 cm 的矮灌,修剪离地面3 m 高的死枝和林冠;对砍伐的树枝和地上直径大于2.54 cm 的死枝清理出林地。2014年5月23日实施间伐。

2.2 样地调查

间伐前进行了两次可燃物含水率调查取样。第一次取样在2014年1月20日15:00—16:00 进行,取样前连续7 d 无雨,东北微风,温度5~15 ℃,为南宁正常冬季天气。第二次取样在2014年5月22日15:00—16:00 进行,取样前老虎岭已经连续14 d 无雨,气温26~36 ℃,为比较特殊的干旱夏季天气。

乔木调查。每个样地设置为20 m×20 m,对每个样地内胸径1 cm 以上的乔木每木检尺,记录树高、冠基高、林冠密度。在程序中输入的林冠高度值,是样地中最高的5 株乔木的树高平均值;冠基高是指有足够“林冠有效可燃物”将火垂直传播上林冠的最低高度,而“林冠有效可燃物”包含活树叶、直径3 mm 以下的活树枝及直径为6 mm 以下的死树枝。林冠密度是指在林冠可燃物垂直分布剖面图上,容积密度最大处的0.3 m 滑动平均值;对比Scott[10-11]的针叶林照片和林冠密度曲线,得出样地间伐前后的林冠密度。

灌木调查。每个样地的四角和中心设置5 个2 m×2 m 样方,调查胸径1 cm 以下的灌木,记录高度和冠幅。灌木有效可燃物包括活叶和直径3 mm 以下的活树枝及直径为6 mm 以下的死树枝。

草本调查。设置5 个1 m×1 m 样方,调查非木质可燃物(活的草本和蕨类)。

死可燃物调查。样地内品字形设置3 个2 m×2 m 样方,调查10、100 h 时滞的倒死木质可燃物[12-13]。1 h 可燃物包括落叶、干草和细小的植物死茎[14],沿样地对角线设置5 块0.5 m×0.5 m 样方调查1 h 可燃物和腐殖质。根据Brown[15]的方法测定可燃物床深度。

对乔、灌、草、倒死木质材料进行收割取样,乔、灌可燃物取活叶片连带其直径3 mm 以下细枝作为样品,现场称质量并装袋,带回实验室在105 ℃下30 min 后,80 ℃烘至恒质量,计算可燃物绝对含水率(见表2)。

表2 在正常冬季和干旱夏季情景下样地可燃物含水率

根据样方调查数据推算每公顷可燃物载量。在间伐实施后第二天,补充记录了间伐后的林冠密度、冠基高、死可燃物载量、可燃物荫蔽百分比、可燃物床深度等数据。样地可燃物情况见表3。

在表3中,死、活可燃物的热量,采用Behave-Plus[6]中可燃物模型8、10 的通用数值;1 h、活草、活灌可燃物的表积比(表面积与体积比),死可燃物熄灭含水率采用Albini[16]模型10 的数值。

2.3 可燃物模型的建立

利用表2和表3数据建立12 个马尾松林可燃物模型,即:PreT-31-W、PreT-32-W、PreT-33-W、PreT-31-S、PreT-32-S、PreT-33-S、PostT-31-W、PostT-32-W、PostT-33-W、PostT-31-S、PostT-32-S、PostT-33-S;分别代表间伐处理前后,在正常冬季和干旱夏季的老虎岭31、32、33 号样地的可燃物情况。在模型编号中,PreT 代表间伐处理前,PostT 代表间伐处理之后,31、32、33 是样地编号,W 代表正常冬季,S 代表干旱夏季。在每个可燃物模型中,林冠上方6.1 m 的风速输入5、15、25、35 km·h-1,系统将根据每个模型的风速修正因子,自动计算和使用中焰风速。中焰风速=风速×风速修正因子。

表3 样地间伐前后的可燃物床结构特征

3 结果与分析

3.1 可燃物的火行为

BehavePlus 计算输出了16 个火行为参数。不随风速变化而改变的6 个火行为参数见表4,随风速变化而改变的10 个火行为参数见表5。由表4可知,如果发生火灾,间伐前的干旱夏季33 号样地地表火面强度最大,林木受到的损害将会最严重;着火概率最高的是干旱夏季33 号样地,间伐前后的着火概率都高达87%。

表4 可燃物不受风速影响的火行为参数

表5 不同风速下各模型的火行为参数

续(表5)

3.2 间伐处理前后样地的火行为比较

由表4-5 可知,间伐处理大大降低了地面火向树冠火的转化率,降幅为93%~97%。在间伐前的24 个情景中,22 个为树冠火;在间伐后的24 个情景中只有3 个有条件的树冠火、1 个被动树冠火、1 个主动树冠火。

间伐处理去除了灌木、死枝等可燃物,使树冠火火线强度降低48%~59%,主动树冠火发生概率降低8%~20%;地表火面强度降低28%~50%,地表火反应强度减少22%~45%。

间伐后,3 个样地在正常冬季的火线强度降低了8%~66%;样地31 在干旱夏季的火线强度降低了32%~37%;样地32、33 在干旱夏季的火线强度提高了3%~28%,原因是样地32、33 的草比较多,间伐后样地32、33 的可燃物床深度较厚。

间伐处理没有改变树冠火蔓延速度和样地着火概率。树冠火蔓延速度在正常冬季为1.3~14.6 m·min-1,在干旱夏季为1.6~16.7 m·min-1;样地着火概率在正常冬季为11%~19%,在干旱夏季为75%~87%。

火线强度346 kW·m-1以下可用手工工具扑打,火线强度1 730 kW·m-1以下可以用灭火机械控制,火线强度3 459 kW·m-1是能够机械控制火势的极限[17-18]。由表5可知,在处理后干旱夏季的12个情景中,10 种情景下火线强度都超过手工工具扑灭范围,3 种情景下火线强度需要使用机械才能够控制火势,1 种情景下火线强度超出人类使用所有机械控制的极限。特别是在处理后干旱夏季情景下的33 号样地,在那里点烧,无异于纵火。在本研究的正常冬季情景下,当风速为5 km·h-1时,3 个样地的火线强度同时低于346 kW·m-1,间伐处理后可以考虑计划烧除。在干旱夏季情景下不适合进行计划烧除。

4 讨论

林火管理中运用间伐主要是为了减少地表火转化为树冠火的可能性,因为控制树冠火比控制地表火更困难[11]。设计良好的间伐可以产生好的森林结构,减少发生极端火行为的可能性[19]。在老虎岭2 林班西南角马尾松林实施的间伐,大大降低了地表火向树冠火的转化率;在间伐处理前的24 种可燃物模型/风速情景中,有22 种情景发生树冠火,经过间伐处理后,只有2 种情景可能发生树冠火。间伐去除了灌木、死枝等可燃物,降低了地表火面强度、地表火反应强度和树冠火火线强度。

影响火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风速修正因子,间伐后,每个样地的风速修正因子都提高了,由于风速修正因子的提高和地表细小可燃物的增加,林分的火线强度、蔓延速度、火焰长度有增有减:1)间伐处理使3 个样地在正常冬季的火线强度下降;但在干旱夏季情景,间伐处理只能降低31 号样地的地表火线强度,32 和33 号样地的火线强度却被提升了。2)间伐处理降低了31 号样地正常冬季的地表火蔓延速度,但提高了32、33 号样地的地表火蔓延速度。3)间伐处理削减了31 号样地在冬天和夏天的地表火焰长度,但提升了33 号样地在干旱夏季的地表火焰长度。

如果将地表1h 时滞可燃物移除3/4,将极大地降低火线强度、蔓延速度和火焰长度。但是,地表细小可燃物的去除可能会减少对暴雨冲刷的阻挡,减少对土壤养分的归还,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1] 潘高,潘登,张合平.林火对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的影响[J].广西林业科学,2013,42(4):333-338.

[2] 胡海清.林火生态与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40-43.

[3] 姚树人,文定元.森林消防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6-22.

[4] 胡志东,范繁荣.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2-33.

[5] Zagas T,Raptis D,Zagas D,et al.Planning and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silvicultural treatments for mitigating wildfire hazard in pine woodlands of Greece[J].Nat Hazards,2013,65(1):545-561.

[6] Andrews P L,Bevins C D,Seli R C.BehavePlus fire modeling system version 4.0:User’s Guide[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RS-GTR-106WWW Revised.Ogden,Utah:Rocky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2008.

[7] 王叁,牛树奎,李德,等.云南松林可燃物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2):331-337.

[8] 吴志伟,贺红士,梁宇,等.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模型的建立[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6):1503-1510.

[9] Wu Z W,He H S,Chang Y,et al.Development of customized fire behavior fuel models for boreal forests of northeastern China[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48(6):1148-1157.

[10] Scott J H,Reinhardt E D.Stereo photo guide for estimating canopy fuel characteristics in conifer stands[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RS-GTR-145.Fort Collins,Colorado:Rocky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2005.

[11] Scott J H,Reinhardt E D.Assessing crown fire potential by linking models of surface and crown fire behavior[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RS-RP-29.Fort Collins,Colorado:Rocky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2001.

[12] 黄小荣,申文辉,庞世龙,等.南宁老虎岭松栎公益林的火潜势评估[J].生态学杂志,2014,33(3):602-610.

[13] 黄小荣,申文辉,谭一波,等.基于FCCS 的广西三门江松栎公益林火险评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42(5):69-73.

[14] Andrews P L.BehavePlus fire modeling system,version 5.0:Variables[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RMRS-GTR-213.Fort Collins,Colorado:Rocky Mountain Research Station,2009.

[15] Brown J K.Handbook for inventorying downed woody material[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INT-16.Ogden,Utah:Inter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1974.

[16] Albini F A.Estimating wildfire behavior and effects[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INT-30.Ogden,Utah:Inter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1976.

[17] Rothermel R C,Rinehart G C.Field procedures for verification and adjustment of fire behavior predictions[R].USDA Forest Service.General Technical Report INT-142.Ogden,Utah:Intermountain Forest and Range Experiment Station,1983.

[18] Ottmar R D,Prichard S J.Fuel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in forests of the upper Atlantic Coastal Plain-An evaluation at two spatial scale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2,273:17-28.

[19] Alvarez A,Gracia M,Vayreda J,et al.Patterns of fuel types and crown fire potential in Pinus halepensis forests in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Basin[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2,270:282-290.

猜你喜欢
林冠火线间伐
梨园间伐改形技术探索与建议
不同间伐强度对香椿中龄林生长和干形的影响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的应用
——以杉木抚育间伐为例
间伐强度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赤水河上游柏木林冠层持水特征比较研究
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林冠结构对林下植被的影响
油田用钨合金镀层腐蚀性能评价研究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