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对大学生龙舟选手无氧爆发力和肌肉厚度的影响

2015-03-08 07:16陈亚楠胡明珠陈泽宏李启坤肖国强
军事体育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爆发力龙舟乳酸

陈亚楠,胡明珠,王 婷,陈泽宏,李启坤,肖国强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龙舟运动是一项力量性耐力项目。研究表明,龙舟运动是一项以有氧供能为主的体能主导类水上项目[1]。然而龙舟运动不仅需要较好的有氧耐力,同时需要更快的速度素质。因此,无氧供能速度特别是乳酸供能,以及身体肌肉的爆发力尤为重要[2,3]。当前对于龙舟选手上述身体素质和运动对其供能特征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了提高龙舟选手运动训练水平,了解运动训练对龙舟选手无氧供能特点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运动会赛前进行运动训练,探讨其对大学生龙舟选手无氧爆发力和肌肉厚度的影响,旨在为龙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中山大学男子大学生龙舟选手25名,年龄为 (20.12±0.62)y,身高 (172.82±5.32)cm,体重 (67.25±3.42)kg。全体受试者没有内分泌代谢异常,身体健康。

1.2 实验方法

受试者在比赛前进行8 wk龙舟身体素质训练,并测定受试者训练前后各指标。运动负荷采用功率自行车 (Monark 881E,Sweden)分别测定上肢(手柄摇动)和下肢 (双脚蹬踏)最大磷酸功率(ACP)和乳酸无氧功率 (ALP)指标。测定上肢各指标时,将功率自行车放在40 cm台面上,受试者坐在椅位上双手握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进行运动负荷测试。

1.2.1 最大ACP爆发力的测定

分别测定上肢和下肢最大无氧功率,作为最大ACP爆发力指标。上肢手柄摇动与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时间均为7 s。运动负荷量方面,上肢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每公斤体重0.08 kp,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每公斤体重0.10 kp。各自运动负荷重的最大值可视为最大 ACP 爆发力[4,5]。

1.2.2 ALP爆发力的测定

上肢手柄摇动和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各自进行40 s运动负荷。运动负荷量方面,上肢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每公斤体重0.0615 kp,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每公斤体重0.0872 kp。各自运动负荷重的平均值可视为其ALP爆发力[4]。

1.2.3 身体各部位肌肉厚度和横断面积的测定

采用超声波仪器 (LOGIOP6-GE彩超)测定受试者身体的11个部位[6]。测试部位在前臂远端30%、上臂前和后部远端30%、胸部和背部肌肉的最厚部位、肩胛骨下角5 cm、大腿前和后远端50%、小腿前和后远端30%处,均测右侧部位。采用福永方法[7]推测上臂屈伸肌群和大腿屈伸肌群的肌肉横断面积,由上臂前后部和大腿前后部的肌肉厚度算出各自肌群的横断面积。

1.2.4 训练内容

运动训练共持续8 wk,每周训练3次,分别为每周一 (19∶30—21∶00)、周四 (19∶30—21∶00)、周六 (09∶00—11∶00)进行。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运动训练具体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2 运动训练前后受试者不同运动方式所测ACP结果的比较

2.1 运动训练前后最大ACP爆发力的变化

表2所示两种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前后ACP爆发力的变化。运动训练后上肢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测得最大无氧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增加。运动训练后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测得最大无氧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也有显著增加。

2.2 运动训练前后ALP爆发力的变化

表3所示两种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前后乳酸爆发力的变化。运动训练后上肢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测得乳酸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增加。运动训练后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测得乳酸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增加。

表3 运动训练前后受试者不同运动方式所测ALP结果的比较

图1、2所示40 s手柄摇动和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过程中,每隔5 s测得的乳酸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运动训练后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从第5 s到15 s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增加。运动训练后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从第5 s到25 s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均显著增加,而最后15s均无显著性增加。

图1 运动训练前后上肢、下肢测试所得的ALP爆发力绝对值随时间的变化

图2 运动训练前后上肢、下肢测试所得的ALP爆发力相对值随时间的变化

图3 运动训练前后不同部位肌肉厚度的比较

2.3 运动训练前后身体各部位肌肉厚度和横断面积的变化

图3所示运动训练前后受试者身体各部位肌肉厚度的变化。与运动训练前比较,运动训练后身体各部位肌肉厚度显著增加为上臂前和后部、胸部、肩胛骨下角、大腿前部,而大腿后部,小腿前和后部却显著减少,呈现肩关节的肌肉和大腿部的肌肉增加。图4所示运动训练前后,由受试者上臂和大腿前后部位肌肉的厚度推算出的各肌群的肌肉横断面积。与运动训练前比较运动训练后的上臂屈肌群、伸肌群和大腿屈肌群均显著增加,而大腿伸肌群显著减少。

图4 运动训练前后不同部位肌肉横断面积的比较

3 讨论

龙舟运动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无氧供能为辅的一项水上竞速项目。虽然我国的竞技龙舟运动已取得一定成效,对其运动中的生理特征也有些研究[2,3],但对于竞技龙舟运动发展的本质规律还未能准确把握。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运动测定最大无氧爆发力,并认为这种爆发力与运动成绩成正相关关系[4,5,8,9,14]。本实验中采用7 s的短时间,测定最大无氧爆发力。

伊坂等研究者通过运动训练测定了大学生皮艇选手训练前后上肢最大爆发力,发现10 wk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皮艇选手最大爆发力 (546±92 W vs 662±52 W)[4]。本研究大学生龙舟选手上肢最大爆发力,训练前为578±62 W,训练后为601±82 W,可以观察到训练后的值接近于皮艇选手。因此,从其训练效果可以推测龙舟运动项目也和皮艇相似,以上肢的肌肉爆发力运动为主。此外,本研究通过8 wk的运动训练,大学生龙舟选手下肢蹬踏和上肢手柄摇动两种不同方式所测得的最大ACP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训练前比较均显著增加。这种变化便能说明龙舟选手通过8 wk陆上的运动训练,上肢和下肢ACP爆发力得到提高。

龙舟运动的供能系统除了磷酸原外还要依靠糖酵解系统。本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后上肢手柄摇动功率自行车测得乳酸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显著增加。运动训练后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测得乳酸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增加。可以认为龙舟运动竞技特点以及运动训练的效果,通过糖酵解供能的特征运动时间长于30 s血乳酸值最高,其乳酸爆发力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应该最大,训练的效果应该比训练前增加。然而本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后下肢乳酸爆发力无显著增加。提示龙舟运动训练亦要加强下肢糖酵解供能为特征的训练。

糖酵解供能的效率除了有氧氧化参与外,在较大运动强度时其释放能量使ATP再合成的速率较有氧氧化快,短时间运动时糖酵解系统供能越多,ATP就越多,运动能力就越强[10]。对于龙舟运动员持续加速、冲刺时糖酵解供能能力格外重要。骨骼肌细胞质中的糖原含量也是影响糖酵解供能重要因素,对肌肉厚度进行观察可以反映乳酸爆发力程度[11,13]。本研究通过对运动训练前后受试者肌肉厚度的比较,可以看到运动训练后,上肢前臂前后部位、胸部、肩胛骨下角等上半身肌肉和大腿前部肌肉厚度增加,并可看到大腿后部、小腿前后部位的肌肉量减少。同时上肢肌肉中层肌群和大腿屈肌群横断面积明显增加,而大腿伸肌群明显减少。这是由于龙舟训练中,上肢体的训练多于下肢体。

运动训练后受试者供能状态表现为上肢的乳酸爆发力提高,而下肢运动的乳酸爆发力并没有增加,如蹬车运动乳酸爆发力以每5 s测1次,其绝对值和相对值从运动开始到15 s有显著性增加,此后直到运动结束时均未显著性增加。在上肢运动中,其绝对值和相对值从运动开始到25 s有显著性增加。关于蹬车运动测试各种竞技比赛运动项目乳酸爆发力的报道较多[10,12,15,16],上肢运动测试上肢乳酸爆发力的研究报道,划船比赛的时间大约3~8 min,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混合系统,而且在最大无氧爆发力中,乳酸爆发力对于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13,17,18,19]。根据本研究龙舟选手划船动作的身体躯干及主要肌肉群、膝关节的伸展肌群特征,观察到其无氧乳酸供能的变化以及肌肉生理解剖特征减弱的趋势,提示龙舟选手陆上运动训练的内容,不仅应以上肢、躯干部肌肉群的训练为中心,而且也要加强腿部伸屈为中心的下蹲等训练,以下肢肌肉的阻抗运动为主,提高下肢肌肉群无氧乳酸供能。

4 结论

大学生龙舟选手运动训练后,除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测得ALP爆发力外,上肢手柄摇动和下肢蹬踏功率自行车测得最大ACP、ALP爆发力的绝对值、相对值,与运动训练前比较显著增加。上肢上臂、胸部、肩胛骨下角等上半身肌肉量和大腿前部的肌肉量增加,大腿后部、小腿前后部位的肌肉量减少,提示大学生龙舟选手陆上训练内容不仅以上肢、躯干部肌肉群的训练为中心,而且也要加强腿部伸屈为中心的下蹲等训练,以下肢肌肉的阻抗运动为主。

[1]回丽,王鹏,韩凯.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J].文化教育,2012(8):228.

[2]刘德琼.龙舟运动员某些生理特点的研究 [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2):45—47.

[3]蒋东升,韦江华,伍广津,等.龙舟运动的生理特征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6(2):38—41.

[4] Tadao isaka and Katsumi takahashi.Aerobic and anaerobic power and muscle thickness of varsity kayak paddlers[J] .Jpn.J.Phys.Fitness Sports Med,1998,47:295—304.

[5]Bar- Or,O.The wingate anaerobic test an update on methodolog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 .Sports Med,1987,4:381—394.

[6]Ab T,Kondo M,Kawakami Y,et al.Prediction equations for body composition of Japanese adults by B-mode ultrasound[J].Am.J.Hum.Biol,1994,6:161—170.

[7]福永哲夫,安部孝,池川.超音波断法による筋厚-皮下脂肪厚と組織断面積の關系[J].体力科学,1991,19:1—6.

[8]Dotan.The wingate anaerobic test's past and future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mechanically electro-magnetically braked cycle-ergometers [J] .Eur.J.Appl.Physiol,2006,98:113—116.

[9]Mickelson TC,Hagerman FC.Anaerobic threshold measurements of elite oarsmen [J] .Med Sci Sports Exerc,1982,14(6):440—444.

[10]Vermulst LJ,Vervoorn C,Boelens-Quist AM,et al.Analysis of seasonal training volume and working capacity in elite female rowers[J] .Int JSports Med,1991,12(6):567—572.

[11]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15.

[12]Secher NH.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aspects of rowing.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J] .Sports Med,1993,15(1):24—42.

[13]Horswill CA,Scott JR,Galea P.Comparison of maximum aerobic power,maximum anaerobic power,and skinfold thickness of elite and nonelite junior wrestlers [J] .Int J Sports Med,1989,10(3):165—168.

[14]Bertuzzi R,Kiss MA,Damasceno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naerobic components of the maximal accumulated oxygen deficit and 30-second Wingate test[J] .Braz J Med Biol Res,2015,48(3):261—266.

[15]Ozkaya O.Familiarization Effects of an Elliptical All-out Test and the Wingate Test Based on Mechanical Power Indices[J] .J Sports Sci Med,2013,12(3):521—525.

[16]Hauser T,Adam J,Schulz H.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power in maximal lactate-steady state during cycling[J].Theor Biol Med Model,(2014-05 -02).

[17]Ho SR,Smith RM,Chapman PG,et al.Physiolog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dragon boat paddlers[J] .J Strength Cond Res,2013,27(1):137—145.

[18]Ho SR,Smith R,O'Meara D.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dragon boat paddling:a comparison of elite and sub-elite paddlers[J].J Sports Sci,2009,27(1):37—47.

[19] Singh R,Singh HJ,Sirisinghe RG..Phys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files of Malaysian dragon boat rowers[J] .Br J Sports Med,1995,29(1):13—15.

猜你喜欢
爆发力龙舟乳酸
旱龙舟比赛
复合式训练对高校篮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试论举重运动爆发力训练的特点及方法
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成分与力量、爆发力、速度相关性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龙舟
《金娃——龙舟》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