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祥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有效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与共振。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是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要实现高效课堂下学生的学,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1. 密切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新教材的改革,更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中的联系,如新教材的内容,更多的是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实际出发,如银行利率、商场打折问题等,都需要应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素材。比如:怎样揭穿商场以打折为口号,实际上盈利更多的真相;怎样为自己的父母选择合适的手机卡打电话才比较实惠等例子,以激发起学生学数学的欲望,激发起学生思维张力,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實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讲到平方差公式时,我就先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有一位狡猾的地主, 把一块边长为a米正方形的土地租给李老汉种植。有一年,他对李老汉说:“我把你这块地一边增加4米,另一边减少4米,继续同样的租金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李老汉一听,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了。我笑了笑说:“我也觉得是一样的,同学们,你们觉得李老汉有没有吃亏?”学生一听,马上就开始讨论,有的说是一样的,有的说不可能。然后我引导他们开始讨论起来:“会不会一样,画图试试?”通过这样引入,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热情中学习和体验数学的价值所在。
3. 引导操作,激发兴趣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情认识,而且能激起学数学的兴趣。如讲到《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几个人合作制作一个测角器和教师提供皮尺,让学生在室外通过小组合作操作测量、统计、整理、计算等把物体的高度求出来。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在现实情境中实践操作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4. 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稳定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肯定会或多或少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应主要及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给他们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数学的兴趣。如讲到《图形的初步认识》时,特别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三视图和根据三视图来确定物体的形状时,很多同学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强,学起来会感到吃力。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的摆放,关键先确定俯视图,就像把盖房子的地基打好,整个轮廓已经确定,接着要盖多少层就由正视图和左视图来确定,这能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其中的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才能使学生稳定和保持学习兴趣。
5. 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有部分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会激发起更浓的兴趣,就会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开“数学诊所”,目的是负责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诊治”,寻找出其中的一些“毛病”,并开出“药方”——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组建第二课堂、数学竞赛兴趣讨论小组等,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自由发展的空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数学,深入钻研数学的奥秘,这样更能发展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使数学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诱惑的新课堂,能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去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实现高效课堂,应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赖学生,学生就会把其潜能挖掘出来,越学越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从“学会”向“会学”的思想上、行动上转变过来,真正实现数学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