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2015-03-07 06:13方世敏张采青
关键词:韶山旅游业城镇化

方世敏,张采青

(湘潭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方世敏,张采青

(湘潭大学 旅游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韶山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基于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作用机理,文章构建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模型,对韶山2004-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性和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高,逐渐达到良好协调;2011年之前,旅游产业发展滞后韶山新型城镇化发展;2011年之后,新型城镇化滞后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发展,韶山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滞后新型城镇化对旅游产业的推动。

韶山;旅游;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

十八大中提出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培育扎实的产业基础推动新型城镇化稳健快速的发展,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同时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指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了我国决策层的议事日程上,提高城镇化质量正在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关键词。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将逐渐取代工业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旅游产业包含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块的配套服务产业,对第三产业具有极大的辐射作用和波及效应,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城镇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是具备资源消耗低,产业关联系数高,就业容量大,综合效应好的战略性产业,对于推进集约、绿色、低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能取得不可替代的效果。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是旅游业研究的新兴热点之一,黄振方[1]、刘嘉纬[2]、张媛[3]、张振鹏[4]等对于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的的方式和效应研究相对较多,但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之间互动方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系统之间进行耦合协调分析,评价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在一个时间序列中的变化。一方面为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丰富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互动研究的方法。

一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基础分析

(一)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资源概况。韶山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的湘中丘陵区,处于湘潭市市区以西。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故乡,韶山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双重称号,旅游资源丰富,独具魅力。韶山景区总占地面积70平方公里,其受保护的面积为42平方公里,总共有7大景区82个景点,其中以人文景点为主,53个,自然景点29个,这里有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居,以及后期修建的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并有被称为“神秘的西方山洞”的滴水洞以及风光优美的韶峰等。

2.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韶山市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见表一),2010年、2011年、2012年旅游业就业人数分别为1.8489万人、2.3412万人、3.0089万人,年均增长率27.56%;旅游业贡献的财政收入分别为1.1796亿元、1.5806亿元、2.0706亿元,年均增长率32%。旅游收入对财税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73%、70.3%、69%。由表一可知,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在2004-2013年的十年间一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旅游总人次增长接近10倍,并在2010年呈现翻倍式增长。随着全市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行业得以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不断壮大,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旅游产业逐渐成为韶山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但韶山过夜游客在2010-2013年四年间,分别为:113.78万人、124.7万人、131.9万人、177万人,均不到当年韶山旅游总人次的1/5,韶山旅游产业创收和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

表一 韶山2004-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数据来源: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计算。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1.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在“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在人口集聚、非农产业扩大、城镇空间扩张等方面与城镇化并无显著的差异,但在实现此过程的指导思想、内容、方式和目标有所区别。新型城镇化至今尚无统一和明确的定义。新型城镇的“新”体现在以人为本,强调人享受城镇化带来的公共服务、友好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实行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活和生产,统筹城乡,模糊城乡界限,逐步实现全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和经济物质水平的盛世局面,区别于“旧”城镇化片面强调非农业活动的降低和人口的户籍地域限制。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本思想和生态文明理论为战略指导,以追求幸福、平等、集约、低碳、智能、绿色为核心目标,走科学布局城镇体系、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相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过程。从四个方向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一是人口城镇化,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人的规模化聚集是城镇化的基础,扩大共享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范围;二是经济城镇化,提供农民离开土地后适应城镇生活方式的基础,是城镇化的源泉;三是社会城镇化,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指数,在社会保障和生活便利程度给予支撑,是城镇化的核心目标;四是环境城镇化,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的过程,构建人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韶山,历史悠久,据同治年间《湘乡县志》载:韶山“相传舜南巡时,奏韶乐于此,凤为之下”。1984年将湘潭县韶山区单独划分为县级区,改为湘潭市辖。1990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来的湘潭市韶山区,改建为县级韶山市,属湖南省辖,由湘潭市代管,全市辖4乡3镇。

一是非农业人口,韶山2011、2012、2013年非农业人口比率分别是15.41%、13.72%、13.68%,相对于中国在2013年的城镇化率为53.73%来说,相对较低。二是经济发展水平(见表二),从表二可以看出,韶山人均GDP和二三产业比值超出中国的平均水平,并且以更快的增长趋势发展。三是公共服务体系,韶山2010—2013年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为:80.27%、93%、64.21%、69.89%,可以看出韶山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处于相对不稳定的阶段;韶山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在2010-2013年分别是:88.91%、93%、64.21%、69.89%,均超过总投资的一半,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韶山市相对比较重视。四是环境保护,韶山2011年林木绿化率达到49%,在2012年和2013年都有进行植树造林,并对城市道路绿化带进行高标准的改造;韶山全市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7000多台,年发电量达2.9万Kw·h。韶山实行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生活方式,韶山全市累计推广大型沼气工程3处,中小型沼气工程22处,沼气工程总发酵容积达5200m3,处理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达30万吨/年,产生沼气达60万m3/年,沼气发电总量达30万Kw·h/年。[5]

表二 韶山人均GDP和全国人均GDP对比

此文段、表二数据来源:根据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三)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互动关系分析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如图1所示,新型城镇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升提供基础设施、技术、政策等支持:一是政府引导扶持,包括金融财税的支持、户籍土地体制健全以及城市形象魅力相契合;二是技术人力资本推动,韶山市城镇化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以及人力资本;三是基础设施基础,城镇化拓展旅游市场的服务能力和空间范围,为韶山做大旅游市场提供要素供给支撑。旅游产业发展发挥旅游业的附加值高、综合性强、关联带动作用大及就业密集、精神文明建设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就业机会不均等、公共服务供需不均衡、产业支撑力不足、文化个性特色不足等问题,进而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体表现在:

二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设计

韶山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程度的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之相协调,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旅游业提供推力动。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相互耦合协调的过程,与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系统具有相同的分析过程。系统从无序朝有序顺利转向的关键正是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演化作用,它左右着系统演变的特征及规律,耦合度正是对协同演化作用的度量。[6]基于此,文章引用物理学中耦合度的概念作为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的基础,对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之间各自的要素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程度定义为耦合协调度,并对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

(一)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本文利用线性加权法[7]对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公式为:

(1)

式中,ui第i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uij为描述第i个系统中第j项特征的指标值;λij为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权重;p为第i个系统所包含的指标数。为消除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在数量级和量纲方面的差异,uij是由原始数据依据经过非零变换处理的极差标准化公式计算而得,两个子系统中均为正向指标,具体计算公式为:

(2)

式中,xij表示第j项指标第i个样本原始数据值,min(xj)表示第j项指标原始数据中最小的值。权重λij通过物理学中相对客观的熵权法获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3)

(4)

J项指标的差异度:∂j=1-hj

(5)

(6)

其中,n和p分别为样本个数和指标个数

(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借鉴参考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系统模型,构建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8]:

(7)

式中:C为系统耦合度;u1和u2分别表示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由于耦合度只能对两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强弱表示,有些特殊情况下却比较难表现出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系统各自的实际水平,例如,当u1和u2都取值0.001时,计算得出的协调度大于u1和u2取值分别为0.8和0.9的结果。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值得分相等但比较低的情况下,却有可能出现两系统的协调度较高的评价结果,这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合。所以,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9]:

(8)

式中:D为旅游产业发展系统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系统的耦合协调度;T为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衡量两系统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或贡献; α和β为待定权数。由于推动韶山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提升的不只是旅游业,因而,新型城镇化系统在二者互动关系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咨询相关专家肯定了此判断,并依据专家打分最后确定α=0.35,β=0.65。

关于耦合协调度的综合评价:首先,对比两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取值小的表明发展相对滞后。辨识滞后发展系统,以回应韶山旅游业发展滞后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其次,根据耦合协调发展“绝对等级”[10-11](见表三)判断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以明晰韶山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提升的空间有多大等问题。

表三 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三)系统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者都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现在学者们对于复杂系统的测度,一般都需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方法。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关联性等原则,考虑指标的可行性、连续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通过调查和查阅翔实的文献资料,并借鉴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8][12-13]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2014版),分别构建了符合韶山市市情的旅游产业发展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指标体系。其中,反映旅游产业发展的指标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次、住宿和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项指标;反映新型城镇化的指标包括非农业人口比重、人均GDP、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基础设施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等8项指标(见表四)。

表四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测度指标体系

三 韶山旅游业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应用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旅游产业发展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3年这10年的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以《湘潭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作为必要补充,以及“中国·韶山”韶山政府网查询的相关数据和资料用以说明。

(二)数据处理

为统一单位,运用公式(2)对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标准处理,将相关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如表五所示。

表五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图2 韶山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

(三)结果描述分析

从表五和图2可以看出,2004-2013年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发展水平在稳步提升,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呈大幅度提升,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在2011年之前是波动中提升,在2012和2013年略有下降。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在稳步提高,耦合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逐步向良好协调转变,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4-2006年的失调阶段,第二阶段为2007-2010年的初步协调阶段,第三阶段为2011-2013年的良好协调阶段。这表明韶山市在2006年之前,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效应较弱,彼此间相互作用不强;2007-2010年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入良性的相互磨合阶段,互动效应逐步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水平还有待提高,2011年之后,两个系统相互促进,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加强,韶山市新型城镇化同样对旅游业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韶山市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加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韶山市2012年总投资41亿元顺利推进12个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重大项目的建设,2013年全年投入6亿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府近年来以此为契机推进韶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交通网络,并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注重完善韶山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韶山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以及智慧景区的建设,带动资金及技术投入,促进韶山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以旅游推动韶山市发展个性化,韶山市管理人性化、韶山市生活智能化。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在稳步提高,从失调逐渐达到良好协调。

依据韶山市旅游产业发展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各自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将每个耦合协调度类别再分为3种型:u1>u2,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u1=u2,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步型;u1

四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韶山市2004-2013年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是韶山市旅游业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提高。韶山旅游业经济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关系,它们都处于旅游业经济-新型城镇化的大系统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同的耦合协调状态,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高,协调好旅游业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是两者发展的基础。二是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推动作用不够。韶山市区位良好、资源独特,旅游业经济不断提高,但旅游产业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关联带动作用不够。韶山旅游存在这产业链条不够延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

虽然韶山事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为更好发挥旅游业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实现韶山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从目前的协调状态向优质协调转,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引导性政策,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挥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完善人才引进体制,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注重“校企”合作,构建就业支撑体系;挖掘韶山文化和依托市场需求,开发多元化产品,形成深层次旅游;科学合理编制韶山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升韶山城镇承载力。

[1] 黄振方,吴 江,候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5):35-39.

[2] 刘嘉纬,蒙 睿.关于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动力驱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38-145.

[3] 张 媛.乡村旅游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3(4):55-57.

[4] 张振鹏.充分发挥城郊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J].经济纵横,2014(2):78-82.

[5] 文 丽,候春燕,唐劲松.开发利用新能源 建设美丽新农村[EB/OL].http://www.shaoshan.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441.

[6] 吴大进,曹 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9 -17.

[7] 张春晖,马耀峰,吴 晶,朱 环.供需视角下西部入境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10):174-181.

[8]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8):23-29.

[9] 孙爱军,董增川,张小艳.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 2008(30):446-453.

[10]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171 -177.

[11]吴玉鸣,柏 玲.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12):1474-1479.

[12]陈 晓,李悦铮.城市交通与旅游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60-64.

[13]刘 浩,张 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2011(10):1806-1817.

Study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e Degree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Shaoshan

FANG Shi-min,ZHANG Cai-qing

(Tourism Manapement Institute,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Tourism industry in Shaoshan has a mutually reinforcing relationship with its new urbanization.Based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e mechanism between Shaoshan’s tourism industry and new urbanization,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e calcu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new urbanization,and analyz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e degree,based on the date from 2004 to 2013.Findings show that the degree increased steadily and gradually achieve good coordination,before 2011,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lags behind new urbanization,and after 2011,the reverse is true,and that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ourism industr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lags behind the stimul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to tourism industry.

Shaoshan;tourism;new urbanization;coupling coordinate degree

2014-10-18

方世敏(1964-),男,湖南岳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

F590

A

1671-1181(2015)02-0026-06

猜你喜欢
韶山旅游业城镇化
韶山山歌的传承语境探究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沁园春·韶山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