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闽光,邢东炜,陈建础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71)
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师应该精通中医,又懂西医,对此人们已经达成共识。但人的精力和知识面是有限的,如何在中医、西医知识结构之间达成平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反映在中医高等教育领域,主要是中、西医课程的比例问题,始终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通过相关课程设置分析,探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问题。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越来越依赖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涉及到各个临床专业。影像检查不仅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而且还是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现代医学影像学包括介入治疗学。介入治疗被认为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第三治疗方法,尤其是在不宜手术的恶性肿瘤治疗中,介入治疗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中医院或西医院的中医科工作,为了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够了解各种影像诊断技术和方法,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正确地告知可能出现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解释影像学检查报告,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学影像学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复杂性之一在于该课程涉及面广,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临床所有学科。作为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影像学利用各种技术显示人体正常和病理结构的形态。学生掌握该学科需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知识,以及常见的发育变异,才能进一步熟悉断面解剖,再去学习影像学解剖;掌握了病理学知识,再去学习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才能充分理解和接受。
医学影像学教学复杂性还在于医学影像学涉及众多的检查设备,包括用于常规检查的X线机、CT扫描仪、MRI成像仪、超声诊断仪,以及高端检查的PET-CT仪、PET-MRI仪等;而且各种影像设备的应用技术进展很快、层出不穷,这就增加了熟悉、掌握该技术的难度[1]。
中医院校教学以中医为主,在几代医学教育家们的艰苦努力下,教学课程的设置、教育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在教学观念,还是实际的课时设置方面,中医教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单纯教授中医己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引入西医的基础和临床课程已为大家所接受,作为西医课程的医学影像学在中医院校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医学影像学及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还是不足。笔者通过网络公开途径获得中、西医院校各6所的教学计划,对其5年制本科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医学影像学及其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学时数(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中医院校开设的与医学影像学有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临床课程均显著少于西医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亦显著少于西医院校。
表1 中、西医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平均课时比较(±s) 学时
表1 中、西医院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平均课时比较(±s) 学时
注: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西医临床课程包括西医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和儿科学。
组别 解剖学 生理学 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 西医临床课程 医学影像学中医院校(6所) 107.17±25.22 80.00± 9.03 47.17±14.43 83.00±14.41 295.67±139.81 38.33± 7.84西医院校(6所) 167.33± 9.77 98.67±11.77 81.00± 8.83 171.50±11.76 559.83± 90.59 64.67±11.36 t值 5.449 3.081 4.899 11.656 3.884 4.673 P值 0.000 0.012 0.001 0.000 0.003 0.001
中医院校的性质决定必须设置大量的中医课程。尽管近年来中医院校中医专业的中医课时比例在逐渐减小,西医课时数增加,但是,中医类专业学生的医学影像学相关基础、临床知识还是相对普遍不足,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课时少,造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的教学困难[2-3],进而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失衡,最终出现中医不精通、西医不深入的局面。
医学影像学起源于西方的X线诊断学,传统上认为是西医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影像诊断应该只是医学诊断的“工具”,从这个角度看,其“使用者”应该不分西医、中医。在当今医学高速发展,中医师应该既精通中医,又懂西医,这是人们已经达成的共识。所以,中医专业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人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经验,谈谈对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一点思考。
3.1 教材改革、适应学科特点 目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影像学教材是针对西医院校临床本科生,对中医院校中医类学生而言,存在课时少、教材内容多,两者不匹配的矛盾,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困惑。而使用针对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学生编写的《诊断学基础》[4]教材中的第五篇“影像诊断”存在内容陈旧、缺乏CT、MRI内容、相关解剖、病理知识欠缺等不足,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医学影像学目前的状况。
针对性的教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5]。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急需针对中医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教材,在有限的课时中既能将影像医学相关基本知识、原理、读片技能教会学生,又能将目前影像医学的最新进展告诉学生,让中医类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中医临床工作需求。该教材应有如下特色:①将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作为重点介绍;②为减少课时,与中医院校教学计划安排的较少课时相匹配,每个系统介绍2~3个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必须介绍影像学表现的其他常见疾病用数幅典型图像作简单介绍;③简单介绍中医证型与影像学的相关性、中医药在介入治疗中应用等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喜的是近年来在中医院校工作的影像工作者已经作出较大的努力,出版了一些相关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2 课堂损失实习补 我们在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发现,强化实习带教、采取科学的带教方法可以补偿课堂医学影像教学的不足:①临床实习是分批进入影像科室,学生人数少,相当于小班教学,有利于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知识“短板”,并进行个性化教学。②实习带教有利于师生之间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有的放矢地补充相关知识。③实习学生学业相对轻松,有较多时间专注学习某一门课程,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缺陷,以及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能够更主动地补足应该掌握的知识。④有时间去运用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知识[3,6-7]。 ⑤大多数教学医院都建立了 PACS,方便建立教学数据库,将各系统正常图像、典型病例图像制表造册,并与诊断报告配套,容易调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PACS中随时调阅图像,并与诊断报告对照,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医学影像学水平[1,8-9]。
3.3 延长学制、打造精英 尽管目前中医院校西医课时的比例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学制、时间的限制,出现了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不能保持中医特色的弊端。鉴于此种情形,可将中医临床专业学制延长至8年或10年,其中第1年用于修学公共基础课程,第2至第6年或第7年一半时间用于修学中医课程,一半用于修学西医课程,最后2年或3年完成中医和西医临床实习,以及较简单的科研课题。通过8年或10年培养出精通中医和西医知识的中医精英。当然,应给予各种待遇,如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提高工资标准,以补偿过高的培养成本。
[1]何英凯,田桂华.PACS在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29(9):11-12.
[2]张昌政,谢独.中医院校中影像学教学的长期困扰及再思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3):2994-2995.
[3]栾金红,尹志伟,车艳玲,等.T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中应用的研究探索[J]. 大学教育,2014,3(2):84-85.
[4]戴万亨.诊断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2.
[5]刘小艳,王骏.从教学角度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学教材的编写与选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5):472-473.
[6]刘娜,任中秀.TBL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4,27(3):582-584.
[7]沈嫱,李然,沈建红,等.PBL在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7(11):81-82.
[8]鲍虹.PACS在中医院校影像科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3):318-320.
[9]吴政光,禤浩纯,欧景才,等.基于PACS的交互式CR影像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研究[J]. 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07,5(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