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在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

2015-03-06 05:58:04孙喜蓉瞿正万杨振东
军事护理 2015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个性化量表

王 玲,俞 玮,孙喜蓉,瞿正万,杨振东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护理部,上海200124)

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人群中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的一组综合征[1]。精神分裂症病程多迁延,易反复发作,1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0%,目前尚无可根治之法[2]。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须接受非社会化的封闭式管理,以服用大量精神科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3]。疾病的反复发作给精神分裂症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生理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常人[4],同时也会对患者家庭的生活造成困扰,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有研究[5]表明,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给予恰当的引导,可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提供更便捷的个性化护理服务,以促进患者康复,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为此,2013年1-12月,本课题组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个性化护理,以期满足不同精神分裂患者的个体需求,重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认知,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6],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诊治,均符合ICD-10分裂症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连续住院时间≥3个月,18岁≥年龄≤60岁,无器质性疾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无理解障碍,能参加文体活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总分≤70分。按入院先后将1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精神分裂的类型和PANSS量表评分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所有患者及其看护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对症治疗,疾病相关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两组患者均给予周期24周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环境护理、日常行动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内容为:

1.2.1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负责课题实施的4名主管护师均接受了个性化护理专业的培训,具体项目包括:个性化护理内容培训(2个学时)、精神科护理理论知识培训(4个学时)、相关专科护理技能(4个学时)、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资料收集的方法、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要点、并发症的处理和研究干扰因素的排除等。培训结束,通过考核合格者,方能从事个性化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

1.2.2 个性化护理的实施 (1)饮食:饭前一定要先喝一碗汤;每个月有2d不食荤腥;绝对不吃鸡肉;蔬菜只吃芹菜和苦瓜等;(2)服药:遵医嘱给患者调换治疗药物之前,预先告知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以便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不至于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产生抵触情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前预先告知患者,以便得到患者的配合;如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需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处理,并提供单人病房让患者休息,同时予以适当的心理护理以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安情绪;患者如发生拒绝服药的行为,不要急于劝导,更不要强制其服药,待其心情稍微平稳后再慢慢引导劝说;(3)生活技能: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周可以适当地安排患者学做家常菜肴烹饪、面点制作(如包饺子、馄饨等);(4)康复健身:可适当开展一些健身活动,如立定投篮、打乒乓、桌球、广播操等,可组织患者开展小型运动会;(5)社会活动:让不同病区、不同性别之间的患者有机会一起交流,每2天安排1次;让患者到医院超市自主购物,每周安排1次;让患者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同下,游览上海标志性景物(如东方明珠、上海科技馆、金茂大厦、中国馆等),1次/月;(6)心理方面:护士每天单独与患者交谈15~30min;注意不同宗教信仰患者的需求(可以同其他信仰相同的患者一起唱赞美诗、将圣经放在身边、允许看关于佛经的书等);给当月生日的患者一起过生日、吃生日蛋糕及长寿面等;(7)兴趣爱好:根据患者的喜好,可每周安排1次专业老师指导其学习舞蹈和器乐,如入门相对容易些的葫芦丝和竹笛等;男性患者喜欢观看球类赛事、财经及法制类节目;女性患者偏爱言情类电视剧等,每周安排3次。男性患者多希望增加户外小花园活动,每周安排2~3次;女性患者多喜欢手工编织、学剪纸、做手工艺活等活动,每周安排2~3次。

1.2.3 评价方法 采用PANNS量表[8]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30)[9]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1)PANNS量表为精神病患者专用量表,信度为0.871,效度为0.823,包括3个分量表共30个条目,即阳性量表(7个条目)、阴性量表(7个条目)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1分为无、2分为很轻、3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5分为偏重、6分为重度、7分为极重度,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精神症状越轻,恢复也越好。整个评价过程约30~50min。(2)NOSIE-30,为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专用量表,信度为0.746,效度为0.553,共包括30个条目.采用0~4分的Likert 5级评分法,NOSIE-30的评分结果可以归纳成因子分(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积极因素分和总消极因素分。最终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精神方面的总积极因素评分越高,患者恢复状态也越好。由课题组成员完成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12、24周的量表评估,评估前向患者及其看护者说明评估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告知其所有量表均为匿名填写,遵守保密原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的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除阳性症状)、24(除阳性症状)周,观察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患者NOSIE-30量表评分的比较 见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的NOSIE-30量表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除精神病表现及抑郁)、24(除抑郁)周,观察组患者的NOSIE-30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

表3 两组患者NOSIE-30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NOSIE-30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

续表3

3 讨论

3.1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的PANSS、NOSIE-30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除阳性症状、精神病表现及抑郁)、24(除阳性症状及抑郁)周,观察组患者的PANSS、NOSIE-30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化护理,从生活技能、社会活动、康复健身、心理、兴趣爱好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和重返社会有着积极作用[10-11]。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表现改善明显,患者的情绪稳定,病友间友爱增加,行为举止恰当,表情较丰富,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度增加,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增强,易与医护人员融洽相处,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逐渐清晰,能够主动服药配合治疗[12]。表3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激发了患者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对于患者重返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个性化护理的实施使患者的兴趣得到了较大地开发和延伸[13],尤其是患者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舞蹈、竹笛和葫芦丝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如在日常生活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走路时步履轻盈,手指的灵活性提高,与他人相处时交流的主动性增强,与异性病友相处时注意礼节,情感交流顺畅,对家属的关爱有了较明显的正向反馈,更愿意参加病区和医院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等等。同时,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逐渐提高:个人卫生质量较以往提高,如洗头、洗澡时不再只是马马虎虎地冲一下,而是认真清洗;能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并保持衣着整洁;做家务的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生活中愿意帮助其他病友等。通过个性化护理的实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尤其在人际沟通与交流方面变得更加积极,参与生活中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对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1]Stephanie T H,Clare O,Marco M P.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ributional bias/interpersonal style,and violence in schizophrenia/psychosis[J].Aggr Violent Behav,2014,19(3):235-241.

[2]Eric P,Shinichiro N,Camilo F,et al.Glutamate-mediated excitotoxicity in schizophrenia:A review[J].Eur Neuropsycho Pharmacol,2014,24(10):1591-1605.

[3]周湘梅,马莹,吴虹.药物管理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后服药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21(15):58-60.

[4]Jonathan S,Evan G,Daniel R W,et al.The global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Consistent over decades and around the world[J].Schizophr Res,2014,150(1):42-50.

[5]张平,李银屏,彭应君.生活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6):37-38.

[6]茅荣杰,朱光,罗碧明,等.内观疗法与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4,24(4):217-219.

[7]赵君,李霞,田爱平,等.标准化流程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7):436-440.

[8]司天梅,杨建中,舒良,等.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45-47.

[9]范宏振,邹义壮,谭淑平,等.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的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9A):2389-2391.

[10]陈钊,曾伟锋,李雪晶,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758-1760.

[11]贾海涛,白玉红,袁小平.综合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11(8):597-599.

[12]曹至进.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6):2449-2451.

[13]杜菊梅,徐璐,易和平.引导式训练对精神病患者生活及心理状态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35-1536.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个性化量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