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丽
(辽宁大学 文学院,沈阳 110036)
唐山滦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成因探究
王越丽
(辽宁大学 文学院,沈阳 110036)
以唐山滦南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分析了词汇特点。并从语音变化、历史遗留、其他语言或方言影响、认知造词四方面探析了其成因。
唐山;滦南方言;词汇;特点;成因
滦南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地处滦河冲击平原的最南端,南邻渤海,北倚燕山,全县共辖倴城、长凝、胡各庄、程庄、柏各庄等16个镇。2012年辖土面积1 482.6平方公里,总人口57.08万人。
滦南方言是唐山方言的重要一支,属于北方方言下华北次方言的冀鲁官话,和邻近的昌黎、滦县、乐亭等地的方言合称昌滦乐老呔儿话或唐山老呔儿话。滦南内部的各个镇之间的方言虽有差异,但词汇差异不大。
从掌握的资料看,有关滦南方言的研究较少。少数研究唐山方言的著作和论文有所涉及。赵立新、戴连第的《唐山方言与普通话》,分析了唐山各县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但由于出版年份较早等原因,此著作在材料的搜集方面存在不全面等缺憾[1]。庄洪江的《唐山方言俗语》,收集了唐山各县的俗语,但对东南部昌、滦、乐等地的俗语收录较少[2];王振全、周志广的《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研究了唐山方言的总体特点,并分县加以说明,指出“东南部沿海乐亭、滦南语音带,语音语调优美,是唐山方言的代表”[3]。专门研究滦南方言的著作至今没有,论文仅有三篇:刘宝云的《滦南方言撮口乎与齐齿乎的合流》,研究了滦南方言语音的一个方面,即撮口乎、齐齿乎的合流演变[4];张冬红、关彦琦、王思潼的《浅析滦南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了滦南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当地民俗文化的相互渗透,但由于篇幅所限,其研究并不深入,如文中关于词汇方面,仅列举了少数词语进行了简单释义,并未进行细致地描写[5];杨丽明的《浅谈滦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从声、韵、调三方面简单分析了滦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6]。综上表明,前人对滦南方言的研究还不充分,尤其是词汇方面,缺乏系统论述。因此本文拟对滦南方言词汇做细致、全面的调查和描写,分析滦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成因,拟为滦南方言研究补充新材料。本文在方言词语的用字上尽量采用了本字,若无本字则用同音字进行了替代。
现从音节数量[7]、构词语素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对滦南方言词汇的特点进行论述。
(一)音节数量
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滦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词汇音节数量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以双音节词语为主,但也呈现出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单音节词语、三四音节词语较多。滦南方言中一些词虽与普通话说法不同,但在普通话中存在音节数量相同或不同的词(短语)与之对应,而有些却找不出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在此我们对这几种情况做一些列举。
能与普通话中双音节词语对应的滦南方言中的双音节词语多为名词,如,黑介(夜晚)、妈妈(乳房)、跌肚(肛门,但不单用,经常用“掉~”表示脱肛现象)、晶骨(后背)、戳子(簸箕,多指收垃圾的铁簸箕)、瓜子(子轻声,指咸菜)、香应(好处)、曲车(蚯蚓)、河蟆(青蛙)、老蚧(蟾蜍)、粒秫(玉米)。
滦南方言为三音节或四音节词语,而对应的普通话为双音节或三音节的,这类词基本上也是名词,如,牙花子(牙龈)、痴模糊(眼屎)、乌度水(温水)、土鲁噶(土块)、界比子或界比儿(邻居)、娘娘带(豇豆)、苦麻子(苣荬)、妈别蝠(蚂蚁)、牛么么(蜗牛)、吉溜儿(知了)、老骒猪(母猪)、下巴磕子(下巴)、囟阔门子(额头)、秃萝卜顶(荠菜)、马蝎会儿(壁虎)、波棱盖儿(膝盖)、手巴只儿(手套)、扑棱格格(蛾子)、河蟆卡儿卡儿(蝌蚪)、车轱辘菜(车前子)、婆儿婆儿英(蒲公英)、抽或冷儿(突然,为副词)。
滦南方言为词语,对应的普通话可能为短语,如,待且(招待客人)、意意思思(不果断)、叽墨愣眼(脾气暴躁)、落倒帮子(不上进的人)、好么丫儿的(无缘无故的)。
(二)构词语素
第一,滦南方言词汇的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语(限音节数量相同),如,黑介(夜晚)、日头(太阳)、香应(好处)、曲车(蚯蚓)、河蟆(青蛙)、老蚧(蟾蜍)、粒秫(玉米)、扯票(撒谎)、呲得(斥责)、嗔着(怪罪)等。这些词与普通话说法不同,但在普通话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然而单从字面上来看,如果不是此语言环境的人很难理解这些词的真正意思。此类词有些选取了与普通话相关的语素,如黑介和夜晚,黑和夜都表示晚上的特征;日头和太阳,日和阳均与太阳有关,《说文解字》中“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像太阳之形,“阳,高、明也”意义与太阳有关。也有些选取的是不相关语素,如老蚧和蟾蜍、扯票和撒谎等。
第二,滦南方言词汇的构词语素与普通话相同的词语(限音节数量相同),如,早些(早上)、耳蚕(耳屎)、清酱(酱油)、天头(天气)、牙狗(公狗)、牙猫(公猫)、草鸡(母鸡)、骒猪(母猪)、柴鸡(土鸡)、蛛蛛(蜘蛛)、莽牛(公牛)、叫驴(公驴)等。这些词多为名词,与普通话说法不同,但在普通话中有相对应的词。此类词单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词的意义归属。如“母鸡”称作“草鸡”,“土鸡”称作“柴鸡”,“公狗”称作“牙狗”,“母猪”称作“骒猪”。“草”“柴”“牙”“骒”等是滦南方言中表示动物雌雄的语素,相当于普通话的“公”“母”。
第三,一些滦南方言词汇语素和普通话相同,但产生了新义,即这些词表面上看与普通话没有区别,但有不同的义项。如,“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用耳朵接受声音”,但在滦南方言中用鼻子闻也用“听”,包含了普通话感官语义场中的“听”“嗅”两个义项的内容。“听”本义为“聆也”,“闻”本义为“知声也”,《礼记》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句,即古汉语中“听”“闻”二者相当,都是听觉方面的功能。在词义的演变中,“闻”在普通话中发展为嗅觉的感知,在滦南方言中,由于通感作用,“听”用法扩张兼表嗅义。此词也可以重叠使用,如“听听”表尝试义。还可以用“好听”或“难听”表示味道好闻或难闻。“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而在滦南方言中“汤”指面条,而儿化后的“汤儿”才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肉”普通话意为名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人或动物体内仅挨着皮或皮下脂肪的柔韧物质,或某些瓜果能吃的部分”,滦南方言中不仅有此名词之义,还用作形容词,指人说话做事慢吞吞,犹豫不决。“柴”,不仅仅是普通话的“木柴”“柴火”之“柴”,还有以下两个义项:一是“贬义词,指人顽皮,人品不好”,此义也可以加后缀“头”,柴头;二是“指肉不软,不易咀嚼,多指瘦肉”。
(三)构词方式
构词方式是对词的结构进行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成方式,找出语素成词的规律。我们可从构词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滦南方言词汇。
单纯词:滦南方言词汇中单纯词较少,主要是单音节词语苶、柴、糗、净、且、老等,和少数的满语音译词波棱盖儿、玍古、嚼谷儿等。
复合词:复合词以偏正式居多,如牙猫、草鸡、柴鸡、叫驴、河蟆、猪胰子、乌度水、车轱辘菜、河蟆卡儿卡儿等;有动宾式,如跌肚、扯票等;也有联合式,如摩挲、虚通、褒斥、抠扯等。主谓式和补充式较少。
派生词:如起子、戳子等。词缀在滦南方言中是很重要的,“子”“儿”“头”等词缀应用尤其普遍。滦南方言词汇中有一些特有的词缀语素,多为形容词或动词词缀,~了吧叽、~得慌、~咕、~乎、~拉、~巴,现加以分析说明。
1.~了吧叽
“了吧叽”前加形容词,表示程度的加深,指客观上存在的特点,一般含贬义。如瘦了吧叽(很瘦)、秃了吧叽(很秃)、粘了吧叽(很粘)、油了吧叽(很油)、甜了吧叽(很甜)等。
2.~得慌(读di heng)
指人的主观感受。如,累得慌、使得慌(都指感到累)、气得慌(感到生气)、瘆得慌(感到吓人)、堵得慌(感觉心里不顺畅)、齁得慌(感觉饭菜等很咸)。此类滦南方言中还有很多,基本上人的主观感受都可以加上“得慌”。
3.~咕
“咕”用在表示言语动作的动词里,主要表示一种形象色彩,能给人一种鲜明的动作形象感和声音感。常用的有叽咕、嘀咕、嘚咕、觑咕(都是小声不停地说话。叽咕还有争吵的意思,觑咕还有眯缝着眼的意思)、扎咕(打扮)、捅咕(使事情败露)、叨咕(唠叨)、呛咕(争吵)、挤咕(不太认真地实施挤这个动作)、磨咕(办事不利索)等。
4.~乎
以“乎”作后缀的词语有形容词和动词。常用的形容词有:喇乎(①疏忽大意;②指人的衣饰不讲究,不修边幅)、面乎(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狼乎(吃饭不挑食且狼吞虎咽)、温乎(不凉不热);常用的动词有:忙乎(huo)(忙的不可开交)、咋乎(①大声吵嚷;②虚张声势,炫耀。可以重叠为咋咋乎乎。)、歇乎(huo)(故意夸张吓唬别人,使人害怕)。
5.~拉(读le)
“拉”前加形容词或动词,构成形容词和动词,给人一种不痛快、不细心的感觉。粗拉(①物体粗糙;②指人办事不细心)、拐拉(瘸)、划拉(①扫;②不认真写)、攉拉(搅动,翻动)、爬拉(用筷子很快地把饭菜拨到嘴里,很快地吃东西)。
6.~巴[9]
“巴”前边常加动词,表示这个动词的动作。带“巴”的动词单用,常常表示这个动作不是很利落,让人感到不舒服。如掐巴、搓巴。重叠可以表示动作迅速,持续时间短,且做得不精心。例:该喂猪了,你去把菜剁巴剁巴。常用词语还有揪巴、撕巴、眨巴、拧巴等。
(一)语音变化
当一个词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语音变化,由于音感差异,人们觉得这个词变成了另外的词,因而改用其他的字表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词语。同化是语流音变中常见的一种。如,滦南方言中将“蜘蛛”称作“蛛蛛”,这就是同化的作用,第一个音节的韵母受后一个音节韵母的影响而变得与后一音节完全相同。再如,把“恐怕”说成“彭怕”是前一个音节的声母受后一音节声母的影响,而变得与后一音节的声母相同。
(二)历史遗留
有部分滦南方言词汇来自于古代汉语。如文中提到的副词“且”就是一个古语词。例如:排队的人这么多,我们且得等着呢。意思就是还要等待很长的一段时间。杜甫就常用“且”字,在他的《秋兴八首》中就有这样的句子“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对于这个“且”字,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有解释:“且,犹尚也……且未还,尚未还也。”由“尚”引出“较长的时间”这个义项,也是顺理成章的。再如上文提到的“糗”,《说文》:“糗,熬米麦也。”桂馥义证:“米麦火干之乃有香气,故谓之糗。”《方言·卷七》:“河以北,赵魏之间,火熟曰烂,气熟曰精,久熟曰酋。”[10]“酋”同“糗”。滦南方言中“糗”指食物被煮或泡得坨成块儿或糊状,由此又引申为某人长时间呆在某处。滦南方言中很多词语都可以找到古代的用法。
(三)其他语言或方言影响
自古唐山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交汇区,尤其是清朝入关以后,大批满族人进关,随着满汉民族的融合,满语与汉语也逐渐融合,汉语接收了很多满语词。加之唐山当时是八旗子弟的封地,满语遗留较多,对滦南方言词汇的影响也很深远。如称“膝盖”为“波棱盖儿”便是满语的流传。称“伙食”为“嚼谷儿”,这个词也曾在《红楼梦》中出现,有专家考证是满语的音译。
滦南方言与东北方言是分不开的。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时期,唐山人因生计所迫,到东北谋生,尤其是南部昌、滦、乐一带的商人,在东北最为有名。东北的风土人情、方言习俗流传到了唐山,也融入到滦南的语言中。如常用的“得瑟”便是东北方言,在滦南方言中常用的副词“老”也是引自东北方言。北京方言对滦南方言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比如,称“邻居”为“介比子”,“招待客人”称为“待且”,“特别”称为“忒”,“事情没有办成”说成“吹咧”,“不上进的人”称为“落道帮子”,“压根”表示“频率低、从来没有”,这些都是北京方言中的词汇。
(四)认知造词
有些滦南方言是通过描述事物的某个特性而造出的词,比普通话更形象和生动。这些特性可以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如声音、形状、颜色等。比如在动植物称谓上,“蝉”称“吉溜儿”,是模仿蝉的叫声;“车前子”称“车轱辘菜”,是因其形状像“车轱辘”;“豇豆”称“娘娘带”,是因其形状像玉带,而娘娘的玉带更增加了一种美感;“银鱼”称“面条鱼”,因其形状像面条;“蛾子”称“扑棱格格”,是根据蛾子不断“扑棱”这一动作命名;“胡萝卜”也称“红萝卜”,是根据其颜色命名;“臭大姐”指“放屁虫”,是根据这种昆虫排出的气味特点命名。滦南方言中有些词语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如“扯老婆舌子”指“人爱说闲话,搬弄是非”,以“老婆舌子”代指“是非”;“麻杆儿”比喻“又高又瘦的人”;“马猴子”代指“想象中的怪兽”。
滦南方言在其语言发展实践和与外界语言融合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成为了唐山方言的重要代表。更有成兆才先生根据滦南方言的特点,总结地方戏剧的特色,创造出了唐山评剧,繁荣了冀东文化和民族艺术。对滦南方言词汇进行研究能为滦南方言的保存和唐山方言词典的编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更大范围内方言的比较研究贡献语料。
[1] 赵立新,戴连第.唐山方言与普通话[M].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
[2] 庄洪江.唐山方言俗语[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
[3] 王振全,周志广.论唐山方言的形成及其特点[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2):25-26.
[4] 刘宝云.滦南方言撮口乎与齐齿乎的合流[D].保定:河北大学,2008.
[5] 张冬红,关彦琦,王思潼.浅析滦南方言与民俗文化[J].时代文学,2009(8):171-172.
[6] 杨丽明.浅谈滦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J].新闻传播,2012(11):224.
[7] 董绍克.论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1):39-42.
[8] 刘力坚.唐山话方言词考释[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3):27-29.
[9] 安树一,阮畅.唐山话中的几个动词后缀[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1):59-61.
[10] 王家惠.唐山方言是一座罕见的语言宝库[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c2885701016 10v.html.
(责任编校:李秀荣)
O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of the Vocabulary in Dialect of Luannan Tangshan
WANG Yue-li
(College of Literature,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annan dialect from the number of syllables,morphemes and word formation,and explores the formation of the vocabulary from the change of pronunciation,historical factors,the influence of other languages and dialects,and cognitive word formation.
Tangshan; Luannan dialect;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 cause
2015-04-20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YY113)
王越丽(199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H172.1
A
1672-349X(2015)04-0004-03
10.16160/j.cnki.tsxyxb.2015.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