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祥金,靳彩娟,陈 婷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3)
工科类高职校园的公示语英译及其育人实践——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唐祥金1,靳彩娟2,陈 婷1
(1.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2.苏州同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作为文化育人中较为显性的一部分,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旨在给受众以提示、指示、告示、警示等图文信息.工科类高职院校,兼具工科特色和高职教育特征,更应关注于文化育人创新行动.校园公示语英译,在语言维上“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在文化维上“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在交际维上“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更从翻译生态和“汰弱留强”等自然生态法则的视角阐释着学院的使命、社会的担当、育人的天职,铸就着工科类高职校园的文化与特质,催生着校企文化和校地文化等协同育人新范式.
关键词:文化育人;校园公示语;校园文化;工科类高职院校;生态翻译学
校园文化的要义在育人,在助力人的全面发展.工科类高职院校,兼具工科特色和高职教育特征,除了强化未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术技能训练之外,亟需注重文化育人和职业理想、人文精神的养成,以孕育出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彰显时代主题又可传承核心文化,最终能活跃人的思维、丰富人的想象、培养人的智慧、安顿人的心灵.这其中,就涵盖时时处处皆育人的校园公示语(campus signs)及其英译.借助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的语境,这些中英文公示语润物无声地阐释着大学的精神、育人的理念和核心的价值取向.有鉴于此,本文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探究工科类高职的校园公示语及其育人实践,并从生态翻译学及其“三维”原则的视角予以审视.
语言维的校园公示语英译,旨在以目的语为依归“对语言形式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英汉语义信息的有效传递.学院始终坚持“放大‘工业’特色育人才”.作为校园文化育人的一大重点和亮点,图书馆一直是包括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在内的广大师生心驰神往之地、流连忘返之所,也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缩影之一.该馆叫“天渠楼”(图1),典出汉朝开国宰相萧何曾在未央宫北盖过一座名为“天渠楼”的图书馆,喻指书籍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乃是“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key to learning).乍一看,该馆就有灵气、有品位,而且坐落于学院的中轴线“琢玉路”左侧,与右侧的教学主楼“天铎楼”遥相呼应(图2),都是育人的主阵地.后者喻指“振铎摇铃、教书育人”,此乃大学之根本.
图1 图书馆“天渠楼”提示类公示牌
图2 教学楼“天铎楼”提示类公示牌
从这一高度来看,这两幢楼的公示牌上,如果紧挨着“天渠楼”和“天铎楼”之后,再配上对应的英文标识“Tianqu Building”和“Tianduo Building”,就更臻于国际惯例,更便于中外师生携手合作企业共育一线蓝领.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图3),苏州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19 060户,世界500强在苏州有投资项目(企业)的多达147家[1].作为市属的省示范院校,学院一直注重国际交流与国(境)外培训,紧扣专业(群)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图4).目前,学院已经与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2],共建了6家校中厂,来自行业企业的378位技术人员、业务能手和行家里手,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业、就业、创业教育,已合作开发课程130多门、项目化教材50多本.校园里类似这样随处可见的中英文公示语,最直接地助推包括全球500强在内的中外名企及其企业文化育人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主题随之入心入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尚也春风化雨式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3 截止2015年6月30日苏州实有外企19 060户
图4 学院一直注重国际交流与国(境)外培训
虽然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多囿于语言层面,但却于细微之中传递着学院的使命、社会的担当、育人的天职,于无声之处滋润着每一位师生的心田,最终化为爱生爱岗爱校的育人实践.正因为如此,图1和图2公示牌的左上方,学院的英文标识“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之中,若再嵌入“vocational”一词,就更能旗帜鲜明地向全社会标明学院的“类型教育”即高职教育的定位,而且于理有据、有章可循.对大学校名的英译,教育行政部门有明文规定:“校名中大学翻译为University,四年制学院翻译为College或Institute(不得翻译为University),三年制专科院校翻译必须加Vocational,跟College 或Institute联用.”[3]事实上,学院始终秉承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应用性”、“职业性”三原则,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需求,校企共育所亟需的一线蓝领.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进程中,学院统一将校名英译成“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再配上“SIIT”这一Logo当标识,既有助于凝练学院的文化向心力,并把每一位“苏工院人”汇聚到育人的大旗之下,又契合学院地处“苏州国际教育园”的位置,更是学院“后示范”建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内生需求.从这层意义来讲,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铸就着大学校园的文化与特质,催生着校企文化和校地文化等协同育人的新范式.
其实,这样英译的校名“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及其Logo“SIIT”等文化符号,还应更多地呈现于板报、橱窗、走廊、陈列室、报告厅、图书馆、电子屏等校园公共场所的每个角落,还应更直观地印刻在会标、席卡、桌签、纸杯、便签、信封和材料袋封面上,还应更清晰地标识于学院主页和各系院的二级网站上.特别对于工科类高职院校,文化是“软实力”(soft power)[4],属于一所大学内在而独特的文化标识.校园核心文化最持久的生命力,在熏陶人、引领人、激励人.哈佛大学之所以世界一流,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多元的文化精神才是关键.
如果语言维的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侧重于语义信息的对等和受众的接受心理;那文化维的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则更“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力求在适应性选择与转换中达成文化蕴含上的动态等值(dynamic equivalence).实践表明,“真正成功的翻译中,双向文化转换要比双向语言转换重要得多.”[5]
步入学院图书馆一楼大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读者服务台”.张贴于该服务台正上方的是“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的提示语及其英译“Please don’t leave your valuables unattended”,既醒目又温馨,形式上也贴近于西方人的惯用表达.相对于表达类文本(expressive text)和信息类文本(informative text)而言,这一类提示语更多的是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属号召类文本(vocative text).换言之,中外读者一看到该公示语,随即就按其提示或指示的去思考、去行动,即“随身携带贵重物品”.但汉语里的这层提醒和提示之意,英译时则特意从反面着笔,被说成“Please don’t leave your valuables unattended”.透过该双重否定之英文句式“请不要让你的贵重物品不被照看”,表示“肯定”的语义信息在反衬中更加地过目难忘,语气也更趋婉转.这种“正话反说”的英译策略,实质上就是跨文化层面的一种适应性调整,以更切合英美人的思维定势和表达方式,也是生态翻译学原理在该情景下对校园公示语英译的一次生动诠释.
另一种异曲同工之妙的英译,恰好与此相反,即“反话正说”,同样都属于文化层面上的逆向思维.馆内“严禁喧哗”的公示语被英译成“Please keep silent”,“严禁抽烟”被英译成“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等,都是由反面表述转入正面表述,以强化“禁止”之否定色彩、更好地顺应源语的交际目的.特别是相对于常规的英译“No smoking”和“Smoking prohibited”来说,此处以“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来提示读者“严禁抽烟”之意,语气上要礼貌得多、生态得多,因而更易于为西方受众所认同,语境上也更符合大学图书馆这一特有的育人地位.作为文化生态中“汰弱留强”的一次抉择,“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确实是最得体的英译形式.毕竟,来此看书、借书、还书和检索文献的中外读者,在意的是那求知的氛围,享受的是那扑鼻的书香,感受的是那厚重的中外文明和文化积淀.
值得一提的是,工科类高职校园也不乏人性化管理的一面.尽管有明文告示,图书馆属“禁烟区”(Non-smoking area,图5),整个校园也都“严禁抽烟”(No Smoking on Campus),但还是在教学区、实训中心、数图中心、体育馆等公共场所设有专门的“吸烟区”(Smoking Area,图6).透过“ No smoking on campus except smoking area”这样的公示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文情怀,沁人心脾的是管理育人的氛围.点滴之处,总让校园更具温度、更显气度、更具文化.实际上,“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6],一种育人的氛围.
图5 “严禁抽烟”的图文提示语
图6 “吸烟区”的公示牌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与优化,除了上述的逆向思维和刻意地正反两方面着笔之外,也体现在主客观视角上的转换.徜徉于馆内各书架之间,“小心碰头”等提示性公示语,还有下方的英译“Mind your head”,同样是那么地暖人:适时地给受众以善意的提醒“请当心、别碰着头”.但微妙的是,馆藏量大、藏书多,天花板与书架之间的空隙小、才易碰着头,这一客观现象在读者心目中的主观感受,则源自“房顶矮”(Low Ceiling)而非“书架高”,语义关心上两者互为因果,而且在呈现形式上除了左侧标以“”之外,右侧还以红色标记出来,以凸显天花板与人头间的空隙(图7).如此这般煞费苦心地变换视角,意在提醒“别碰着头”并留意那带红色标记的有限空隙,实属文化层面上的一次适应性转换,既暗含来图书馆的中外读者对藏书的情有独钟、甚至偏爱,又顺应了英语作为分析型语言形态的特质和西方读者重客观的文化心理定势,公众一看瞬间便能领悟其要义和用心.
这样的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给工科类高职校园平添了几分人文情怀,在不经意之间给公众以信息提示,在悄无声息之中关心人、教化人、凝聚人.有时,汉语里的陈述对象属被禁止的一方,但到了英语里倒可能变成了被许可的一方.图书馆及其内设的流通室、阅览室、采编室等,除了面向中外读者开放共享的公共区域之外,还专门辟出了供图书管理员使用的专区.赫然悬挂于入口处的英文标识“staff only”,还在左右两侧分别都配以图识“”(图8),既抢眼又精准,即“只有馆内工作人员被允许进出”.反倒是其正上方的汉语公示牌“读者止步”,似显得有些“拐弯抹角”,读者至此一律留步、“非请勿入”.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英译手法,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由“读者”的视角来实指“员工”的办工专区,倒是贴近汉文化语义含蓄、表达委婉的民族心理和重意合(covert coherence)的语义逻辑,又是基于文化生态的一种策略选择和一次角度互换,折射出英汉民族在看问题视角上的差异及其文化渊源.可见,“目的语文化取向(target-culture-oriented)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7]
图7 馆内“小心碰头”的提示性公示牌
图8 馆内“读者止步”的提示性公示牌
交际维的校园公示语英译,旨在格外“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力求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育人.图书馆内,每层楼面电梯门前的地面上,都辟出了一块区域,上下分别以白线和黄线勾出边框,其间“Mind the Gap”(图9)的提示牌分外吸引眼球:意在“提醒公众进出电梯时要特别留意电梯门与楼面间的缝隙”.短短的这三个字,深层语义上尽显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育人的深意,语言形式上属原汁原味的英国绅士用语,切合西方人的交际习惯.
追根溯源,英国人心目中的“Mind the gap”,着实承载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地铁北线(Northern Line)贯穿伦敦南北,行经41个车站,其中一站叫“Embankment”即堤坝站.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该站一直播放着由电影演员Oswald Laurence给录制的这一提示语“Mind the gap”.不少伦敦人就伴随着这温馨的提示声进出该站,走过了近60个春夏秋冬.他的妻子Dr Margaret McCollum是位医生,1992年与Laurence相遇于摩洛哥,婚后一直居于伦敦北部,直到2007年Laurence亡故,她一直靠听这句“Mind the gap”来追思心爱的丈夫.甚至有时她并不乘车,而只是来该站静静地坐一坐,只为多听一听这熟悉且远去的提示声“Mind the gap”.然而,已在该站台播放了近60多年的提示声,从2012年11月1日起竟被冷漠呆板的电子音所取代.亡夫那富有磁性的声音被停播,这对Margaret很是打击.幸而伦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在获悉事情的原委后,同样深受感动,不仅给她寄去一张刻录了Laurence生前录音的CD,而且Embankment站还恢复播放他先生生前的录音“Mind the gap”.
显然,“Mind the gap”原本就是一个浸润着人情味的字眼.如图9所示,这样一个忠实于国际惯用的形式,被直接套用来提醒读者进出电梯时要格外“当心缝隙”,该英译策略属交际层面一种最为经济的适应性选择,以激发起受众内心的情感与共鸣.类似地,在每层楼面电梯口的右侧,立着标以绿色和红色图案的木结构的分类垃圾箱.其中,绿色标识专指“可回收物”(图10),顺时针方向形成个闭环,喻指该垃圾属“可循环的”,因而才是绿色的、环保的、生态的,以居图案中间的3类物品为代表(图10).所配译的英文标识“RECYCLABLE”,在词形上每个字母都予以大写,在词义上更加凸显“可循环的”之意,以便进出电梯的中外读者一瞥便能看到,而且一看便懂,从而达到告示和提示之交际目的.
图9 电梯门前地面上“当心缝隙”标识
图10 “可回收物”公示牌
图11 “不可回收物”公示牌
像这样规范地道的英文公示语,进一步浓郁了工科类高职校园的人文气息.徜徉于校园,随处可见的是错落有致的绿地、花坛、草坪,“草木皆生命,足下请留情”公示语竖立其间,并配以图示信息“”(图12),该情景下其真实的语用目标,即“勿踏草坪”不言自明.与该公示语最为贴切也最为常见的英译,是“Please keep off the lawn”.汉语里的“禁止”之意,英译后的语义更加直白即“请远离草坪”,但语气上因添加了“Please”而缓和了许多.这种叙事方式上的变通与转换,反说却正话,恰是翻译生态视阈下公示语英译的一次再创造,在交际维上也更具解释力.相对来说,现行的英译“Do Not Step Into The Lawm. The Green For Lifes”仍需细加斟酌,语义晦涩冗长、语气生硬、语法和拼写也有瑕疵,最终也难以起到校园公示语应有的交际效果和育人功能.
可见,照搬借用英语本族人所通用的或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也不失为校园公示语英译一种策略选择,有时反而更能传情达意.目的语受众的需求,始终是第一位的.学院地处苏州国际教育园,背靠上方山,坐拥石湖,其支脉流经校园、自成水溪,河岸两侧是小桥流水,建有苏式的亭榭和楼台.沿途众多的“水深危险、注意安全”的警示牌和图示(图13),旨在给中外人士以提醒“严禁下水”.此情此境,最能再现源语功能意义的英译当数“Danger:keep away”,图文并茂、言简意赅,而且形式上也远比“THE DEPTH OF DANGER.PAYATTENTION TO SAFETY”这一现行的英译来得更简洁明了.这两者之间的比照和取舍,实质上是一个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不断“寻找关联、相似或同构的过程”[8],以更好地顺应西方受众的交际习惯.恰如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主要代表莱思所指出的,翻译信息类文本时所传递的内容要尽量保持不变,用受众所熟悉的语言形式翻译[9].
图12 草坪内随处可见的提示语
图13 校园池塘沿岸随处可见的提示语
作为文化育人中较为显性的一部分,校园公示语及其英译旨在给进出校园或已在校园内的中外受众以必需够用的图文信息,借助于具体的题旨情境或提示、或指示、或告示、或警示.这些语用功效,绝不囿于上述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及其语言文化信息的传递,更宜从翻译生态、从“适者生存”和“汰弱留强”等自然生态法则的维度细加权衡、选择和调整,以阐释其人文情怀、挖掘其语用特征、探究其文化渊源,最终更好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育文化人.不少工科类高职院校文化底蕴还不那么厚重,更应比任何时候都专注于文化育人创新行动,引地方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地域文化进校园和育人才,以锤炼学院的文化和品格.而包括公示语英译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则永远在路上,其着眼点和着力点在育人.对高职生来说,成人是第一位的;对工科类高职生而言,同时还应格外注重人文学习、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熏陶中成人成长成才.他们肩负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希望;更何况,“2014届高职毕业生中91%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的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10]归根结蒂,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办出特色、在人才质量、在文化育人.“在很大程度上,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11]
[1] 苏菁. 苏州外资布局悄然“异动”[N]. 苏州日报,2015-07-27(1).
[2] 苏雁,李锦,江尧瑞. 找准校企合作“最大公约数”[N]. 光明日报,2014-09-26(06).
[3]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做好南京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章程审稿修改完善工作的通知(苏教办法[2014]3号)[Z]. 2014-11-14.
[4] 唐祥金. 跨文化语境下的替代翻译及其转喻理据[J]. 南通大学学报,2015(3):66-71.
[5] NIDA E A.Language &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2.
[6] 侯长林. 高职教育也该充满想象力[N]. 光明日报,2015-10-04(07).
[7] 唐祥金. 生态翻译学语境下的翻译改写及其理据[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3):114-120.
[8] 唐祥金. 公示语反译及其生态翻译学理据[J]. 东北师大学报,2013(4):123-126.
[9] REISS 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30.
[10]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 2015中国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 成秀萍. 网络文化视阈下工科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26(2):66-70.
(责任编辑:李 平)
Campus Signs &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 Based on Talents’ Cultivation through Culture: A Case Stndy of SIIT
TANG Xiang-jin1,JIN Cai-juan2,CHEN Ting1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Suzhou 215104,China;2.Cy.com Suzhou 215123 China)
Abstract:Polytechnic institutes also carry campus signs &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s.Their primary purpose is only to direct or suggest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information.The campus signs are characteristic of polytechnic institutes as well 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y aim at talents’cultivation through culture. Su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IIT) tries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cultivate the needed talents through campus culture.The campus signs,on linguistic,cultural & communicative levels ,help convey the institute’s mission,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alents’cultivation.They are of great aid in remolding the stndents of polytechnic institutes.Also,they enhance the conne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 local culture with campus culture in the concerted efforts of talents’cultivation.
Key words:talents’cultivation through culture;campus signs;campus culture;polytechnic institute;ecotranslatology
作者简介:唐祥金(1966-),男,江苏扬中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应用语言学与文化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512686003Y);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课题(14FYHLX48);中国职教学会2014-2015重点课题(N072)
收稿日期:2015-08-18;修回日期:2015-09-08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475(2015)04-0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