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需求的泛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5-03-03 05:26:06石云平
关键词:艺术类方案数字

石云平

(西安邮电大学 数字艺术学院,西安 710121)

【教育教学研究】

基于行业需求的泛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石云平

(西安邮电大学 数字艺术学院,西安 710121)

以泛艺术类学生知识背景和能力结构特征为研究基本出发点,分析了工科院校泛艺术类专业培养方案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行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方案的构建实施方案,并从培养方案特色和定位、核心课程的选择标准及课程内容体系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泛艺术类;培养方案;实践环节;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体现计算机技术与艺术深度交叉融合的新型学科。该新型学科重点培养基于移动网络平台下对数字内容的创作、生产、运营的复合型人才,涉及艺术学、美术学和软件工程,并且与音乐舞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由于社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国内高校在此背景下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基于社会的要求,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以做出适应社会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差异较大,一些高校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很欠缺,以至出现了一些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而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或者一些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外校的教师,或者临时引进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可能造成所培养的人才是只有“熟手”,而缺乏深厚专业知识能力。怎样根据高校办学特色和高校的办学条件,探索一条既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呢?这是每个院校在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时考虑的问题。

一、泛艺术类学生知识背景和能力结构特征

(一) 泛艺术类专业概念的界定

泛艺术是相比传统纯艺术而衍生的概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没有对泛艺术有一个明确的统一定义。随着当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泛艺术化是技术对当代艺术影响的表现之一。因此将泛艺术类专业定义为是艺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艺术创意,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等都是典型的泛艺术类专业,本文仅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研究对象。

(二)泛艺术类学生的知识背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典型的泛艺术类专业,它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媒体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实际情况来看,该专业学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有资格被高考录取,即参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联考或参加美术联考,同时高考分数通过艺术类二本最低控制线。[1]从2012—2014年三年的高考录取情况来看,学生均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但平均只有不到30%的学生文化课成绩达到三本录取线,面对这种现状,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订制培养方案,既能体现专业特点,又能与生源现状不产生矛盾,使学生更快适应该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习。

(三)泛艺术类学生能力结构特征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泛艺术类学生艺术功底要高于技术功底,但该专业又是一个注重技术与艺术融合学习的过程,所以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

对泛艺术类学生能力结构特征的分析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对该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逐步分层次进行的,专业基本能力包括理论知识、设计与创作等的培养;知识更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掌握,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主要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使师生、生生以及生企充分互动,体现教研一体,与行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就业、创业能力是本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主要体现在学生掌握前面三种能力的前提下,知识能力结构得到提升的必然结果。

二、工科院校泛艺术专业培养方案面临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和查阅大量资料,目前全国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山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聊城大学、青岛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浙江林学院、东华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山东经济学院、渭南师范学院等27所高校。工科院校所占比例为44.4%,所以研究工科院校泛艺术专业培养方案具有现实的意义。

问题(1):如何体现技术与艺术结合。

目前存在问题大多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么过多偏向技术,要么过多偏向艺术,到底艺术与技术的比例怎样划定才为合理。

问题(2):如何体现工科院校的专业特点。

工科院校的特点是突出信息技术,那么如何在泛艺术类专业中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突出工科院校的特点,才能办出与艺术类等其他院校不同的优势专业,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优势。

问题(3):如何体现行业应用性。

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为多少最合适,这样既能体现本科教育的特点,又能重视实践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产学研结合的实践中体现行业性,并依据行业发展进行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构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据此思路建立专业课程群。[2]

综上所述,只有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设置的培养方案才是最合理和最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三、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构建泛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原理为构建泛艺术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提供了科学依据

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泛艺术类教育无论对于受教者精神气质的培养还是对于其人格修养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泛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学原理的支撑。[3-4]

2.交叉型学科性质成为制订泛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主干学科为设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技术和艺术的高度交叉融合,用技术手段实现艺术创意,是非纯艺术的创作过程,因此培养方案的制订要能分别体现设计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使两学科互相支撑融合,因此交叉型学科性质成为制订泛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因素。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制订泛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靠依据

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落脚点必定是为社会需求服务,因此应该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来制订人才方案,将一些新技术、新观点、新应用融入到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时刻与社会的知识更新保持联系,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特制的培养方案,就能培养出特定的人才,形成相应的微观人才结构,因此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当适应社会近期乃至中长期的人才需求,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二)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

随着数字时代的技术变革与产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趋向多元化,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集、专业能力集和拥有很高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数字艺术与技术能力交叉融合为核心,形成了互相独立又互为支撑的专业教育,并旨在三网融合、三屏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教学、科研、竞赛和实践相结合,逐步实现学生从知识集到能力集的转化和提高,并积极探索行业的新发展、新模式,是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紧密融合,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制订培养方案的思路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模式,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重点描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规格。

图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图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规格

(三)培养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

通过走访相关专业的高校,尤其是邮电类高校以及相关企业,我们制定了合理的培养目标,重点是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简单的课内外知识为目标,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高目标。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展开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和方法,具备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教育文化等行业应用领域中,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创意、设计和技术实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凝练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特色,同样培养特色也是以体现培养目标为核心。[5]

(四)培养特色定位体现培养目标为核心

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凝练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特色,同样培养特色也是以体现培养目标为核心。我们认为培养特色首先应体现邮电类高校办艺术类的特点,重点体现工科院校办泛艺术类专业和其他类院校的区别和存在的意义价值。因此凝练专业特色应强调扎实基础,突出技术和艺术交叉融合,基于移动网络平台,围绕内容创意产业,构建多层次实践环节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媒体行业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

由于多媒体的出现,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由“填鸭式”教学,逐渐转变为启发式和探索式教学。为此,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计算机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分组辅导等功能可以将个别辅导和整体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进程,依此进行合理的教学任务安排,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学习时间。

(五)核心课程的选择标准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制定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不能让学生学的五花八门,门门学门门不精,最后学生对自己的方向也不明确。

分析(1):21世纪社会最缺的是交互设计人才,2012年需求更是迅速增长,行业开始涌现出一些转向交互设计课程培训的单位,行业开始走向成熟,但高校作为综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并未真正将交互设计方向作为教学内容,因此高校逐步加大交互设计方向将有利于更加完善交互设计的理论,同时为行业培养更专业的人才,并可以实现交互教育界与企业需求的良好对接。目前的毕业生,如果往交互设计方向发展,更多的需要靠自学和实战磨练,基本上是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另外,目前在岗的很多交互设计师都不算科班出身,是从其他专业或者岗位转过来的,未接受完整、体系的交互设计方向课程学习,急需专业的课程培训、参与再学习。

分析(2):数字影视特效技术近年呈现了比较好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动画还是影视方面都应用很广,且社会需求量很大。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将数字摄影与摄像、交互界面设计和网络动画创作作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这三门核心课程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互相依存的。

(六)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

1.总体框架——模块化的课程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是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深度交叉融合,需要广泛吸取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类课程单元组成。专业教育主要由专业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单元组成,此外也包括了课程实践、认知实践、专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创作类型的多层次实践环节教学。

图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2.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

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方法和造型能力,提高色彩认知掌握能力,初步了解数字媒体相关理论知识,具备简单的平面图形设计能力,了解动画相关的设计制作方法,为进入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进行外光写生训练和影像作品的创作;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进行动态平面设计和交互动画制作,并进行andriod和苹果系统的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第五学期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掌握交互设计的方法与理念并进行多媒体交互产品的创作,充分理解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为设计服务;整体采用专业课程前移的思路,将第六学期作为学生进行定岗式的重要阶段,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进行真实的企业项目,明确学生以后的专业专攻方向和就业方向,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七学期主要是专业与新知识的拓展;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环节。

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从优化专业培养过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之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施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试验、校内集中实践环节、校内兴趣小组、校企联合项目实训工作室、校内外实训基地五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从应用能力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跨越,整个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学分占到总学分的57%,为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进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用实践检验理论,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四、结束语

从对整个培养方案的研究分析来看,实现了“重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目标,采用专业课程前移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后期有时间进行与社会接轨的企业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环境,了解企业中各个生产链的岗位要求和技术要求,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1] 石云平. 泛艺术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2,(5):175-176.

[2] 史秋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3] 赵丽娜.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9,(6):33-34.

[4] 庄文举.关于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矛盾的对策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21):67-72.

[5] 刘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下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8):42-46.

[责任编辑 亦 奋]

Research on Training Scheme of Pan Arts Talents Based on Industry Demand

SHI Yun-ping

(DigitalArtsDepartment,Xi’anUniversityofPosts&Telecommunications,Xi’an710121,China)

By analyzing the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ability structure of pan arts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an arts students training schemes in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n proposes the training scheme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demand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ses and illustrates the orientation and core courses of this training scheme.

pan arts; training scheme; implementation; digital media

2015-10-10

2013年西安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工科院校泛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GA201310) 的研究成果之一。

石云平(1977—),女,陕西西安人,西安邮电大学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研究。

G434

A

1008-777X(2015)06-0073-05

猜你喜欢
艺术类方案数字
烂脸了急救方案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0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答数字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陕西画报(2018年6期)2018-02-25 01:37:20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