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新闻出版业态与传媒教育*

2015-03-03 07:43韩丛耀
中国出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大数据

□文│韩丛耀

大数据下的新闻出版业态与传媒教育*

□文│韩丛耀

[摘 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全媒体、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不但给社会形态带来改变、给人类传统思维模式带来颠覆,同时给新闻出版界、传媒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闻出版界如何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挑战,跟上行业改革的步伐;高校的传媒教育,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院校的传媒院系和专业,如何适应大数据带来的新闻出版业态的变化,是到了应该好好思考并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关键词]大数据 新闻出版业态 传媒改革 传媒教育

目前,大数据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已经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还是农业、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无处不在。作为社会敏感雷达探测器的教育界和新闻出版行业,作为一名从事传媒教育的工作者,在此不得不思考:大数据会对当今社会带来哪些前所未有的变革?大数据会给新闻出版业态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化?大数据会给传统的传媒教育带来哪些根本性的转变?大数据会对我们的思维习性带来哪些无法预料的影响?即把“大数据”有效地融会贯通到新闻实践中,为全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正能量。

大数据的效能在百姓生活中已初现端倪,由此所带来的变化同样引起了中国高层的注意。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传媒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做出了具体部署。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应用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技术性价值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

因而,这就需要教育界——特别是传媒教育界——与新闻出版行业之间在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进行良性互动,达成学以致用的默契,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夯实专业人才基础。

一、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图景

大数据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当数据成为信息生产甚至是再生产的资源之时,信息资源的恰当配置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亦成为解析形势动态的一个权威依据。经济主体对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使数据在更加繁杂化的程度下不断累积,无论是冗余或精确,都对社会总产值的增加具有积极效用。当数据成为一种生产资料并以重要的社会资源出现时,其自身所拥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表现出了商品的二重属性,人们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对它进行价值的再创造。上至国家,下至百姓,皆需收集数据、挖掘数据和分析数据,使自身所掌握的数据成为可以创造价值的有效资源。

数字化的信息处理模式让大数据的宏观预测成为了现实。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晚间新闻携手百度地图的“LBS基站定位”功能开辟了新的板块“据说春运”。该节目首次将“大数据”引入新闻动态分析中,每期皆会以数据为基础,及时分析出全国人民大迁徙的热门线路和人流动向趋势,让老百姓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可视化数据所带来的直观感受。因而,“据说春运”与以往报道“春运”的新闻报道的不同在于,使用了及时又有效的数据将新闻的实用性价值更进一步地发挥出来,这为人们在春运期间选择交通工具和规划出行线路提供了便利。

大数据在新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百姓真实地感受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会对其所要造成的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感知公众的情绪起伏及迫切需求,这对维护社会长远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大数据运用到新闻中,仅仅只是大数据在社会领域发挥功效的冰山一角。为大众提供信息参考依据,做出预测,进而付诸行动是大数据应用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出版形态

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体,在大数据浪潮的洗礼之下,让积攒数年甚至是数十年的新闻存档成为可以得到唤醒的数据。对于这些曾经在某段时期被作为价值参考的“数据”,当现在再次被提取时,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时间的推移中会更加明晰。在云技术的催化之下,传统新闻媒体在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之中,原有的数据存档可以成为其重新起飞的助推器。

2012年5月,联合国的全球脉动计划(Global Pulse)发文《大数据开发:机遇与挑战》(Big Data fo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宣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联合国欲利用大数据分析世界各事务之间的相关关系,及时并有效地降低社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作为社会环境探测器的新闻媒体,在新闻出版这一高敏感领域,势必需要审时度势地将大数据观念灌输到工作之中。

黑暗数据是传统新闻出版业拥有的最具有价值且最厚积的可操纵数据。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场域内,受不同的算法控制及结果输出方式的约束,对相同的信息会做出各异的解读。许多报纸、杂志、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现在大都察觉到了这一点,亦纷纷地投入到大数据应用的浪潮之中。

从整体上来看,大数据助推下的新闻出版业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趋势。

对专业数据人才的渴求。实时数据的捕捉目前已可由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但在相对时间内将搜集到的样本进行数据架构并带入预设算法,直至得出相关分析,还需由人来完成。至此,传统新闻出版业在向数字新闻出版业转型之时,懂得并娴熟驾驭数据分析专业知识的人才会成为其转型发展的关键动力。这不仅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为动因,而且还是重振新闻出版业雄风的给力点。

对黑暗数据的唤醒。原始积累的信息在未变成比特时,自有的使用价值是其数据资产产出价值的保证。诸如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且发行时间较长的都市报等,曾经刊载过的信息会在今后的某个时间段内成为研究某方面趋势的一个特定集合的组成部分。如将《金陵晚报》近些年所刊登过的有关汽车产品的广告带入算法进行目的相关,可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解读:“南京市民对哪款车最为在意”“广告投入与效益产出比是多少”和“版面规制与发行状况的关系如何”等。这些不仅对报刊招徕广告投入有所帮助,而且为商家在广告投放做出选择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注重对数据废气的处理。数据废气,是指在数据搜集与处理过程中剔除掉的与之不相关的冗余信息。无时无刻都有更新的数据会成为新闻出版业文本构成的最主要来源,因而在有目的的选取相关数据之时,对与之不相关的数据便会进行相对“偏废”。与传统的“废气”处理仅仅只是进行“排放”相较,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出版业则会因地制宜地对“数据废气”进行有效的排他性处理,或保留部分或闲置全部。具体地来说,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出版形态会因数字化的带动为数据化带来更为智能的表现。

多项传统媒体的融合。技术的兼容能力打通了纸媒和电子媒体之间的界限,因而无论承载新闻文本的媒介之前的样态是何种,网络的贯通性皆可使它们归位于“1”。这个“1”可被认为是一个智能媒介,也可被认为是一个融合了多个传统新闻出版优势的新兴媒体。单一形式的仅有文字、音像或影像的新闻出版模式,会逐渐地被这一数据化驱动所带来的变化而改变。

个性化新闻与市场细分的形成。电商亚马逊书城中最为著名的“长尾效应”在大数据的驱动之下,会在新闻出版业得到十足的应验。用户的浏览习惯与嗜好成为新闻出版业最为关注的动态,这为他们制定出版方式、排版计划和编辑方针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地域差异、行为偏向和内容侧重等诸多方面皆成为参考指标,一切都是个性化新闻成型的必要条件。新闻出版市场的个性化愈加的强烈,受众细分的程度亦会愈加的明显起来。受众不仅会成为新闻出版业数据的信源,而且还会成为新闻出版业纷纷追逐的对象。

智能化的优化。新闻出版业所提供的数据,是在海量数据中提取出的一个预设方向上的解读,为人们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具有一定精准度的信息。因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享受智能化所带来的便利成为新闻出版业的职业所需。它并不是统归的包罗集合,也不是单一的孤芳自赏,而是功能效用的智能优化。

与传统媒体线性的文本呈现方式相较,新兴媒体融合了多种传统媒体的优势,使非线性结构成为文本呈现的主要方式。集视听于一体的数字媒体在受众群体中的接触率,已然无法通过传统的评估收听率或收视率的方式来进行简单的衡量,而是需要对数字媒体使用者的接触习惯、兴趣和态度等诸多要素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预测,为个性化的受众打造专属定向的数字营销。

总之,新闻出版在大数据的驱动下,它所呈现出的信息需要更加的合适与合时,以便给人们在“恰如其时”的情况下作出参考,提出行为依据,而不至于剑走偏锋造成不利后果。

三、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传媒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教授他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而传媒教育特别是高校传媒教育,其自身所独有的传媒属性是让它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明显特征。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驱动着软硬件设施在大数据处理过程中不断地被优化和智能化。接踵而至的媒介融合概念,使得以此为依托的云计算与云存储等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受众细分市场的个性化,让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因观念更迭延时而表现出的技术短板逐渐地明显起来。追根究底可知,传统的高校传媒教育观念和方式,已然无法更好地适应当前大数据所带来的冲击。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美国高校开设有关大数据教育的专业课程起步较早。200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高级数据分析研究院就已开设“数据分析科学”这一专业。与之相比,中国的大数据教育,尤其是在传媒教育方面则起步较晚。2014年秋,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统筹协调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6个院系,开始招收并培养第一批大数据硕士研究生。因而,留给我们所思考的就是,现在是否已是应该将大数据处理知识纳入传媒教育领域的时候了。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国内对于大数据的教育研究及其实践运用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且不说是在发达国家抑或在发展中国家,实时数据规模的快速膨胀和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提升,驱动着人们在已知领域向更深层次探索未知,无论是商业企业或团体组织及个人,都需要面对这股数据洪流所带来的新契机和新价值,处于知识传播领域最前沿的教育界必将因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发生改变。无论是教育模式还是教育思维,大数据思维已成为时下国内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存在。所谓大数据思维,是指一种意识,认为公开的数据一旦处理得当就能为千万人继续解决的问题提供答案。

海量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从人类每天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劳动开始产生的数据进行累积计算,各行业和各领域的数据量足以达到惊人的存储数量级。面对浩瀚的数据,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可相关、可因果或可无关系等。在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数据思维的发挥对得出“是什么”的结论时显得尤为重要。

当大数据成为革新传媒生产方式的推动力时,传媒教育也需要适应行业需求决定其教育方式。对于大数据传媒人才的培养,须结合各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及社会实际需求等因素进行考量。社会的舆情监测、大众的情绪感知和不稳定因素的预警,皆与传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故而,传媒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塑造具有处理大数据素养的专业传媒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国际上,美国高校所开设的有关数据分析的硕士课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见表1)。

表1 美国部分高校数据教育的相关课程*

大数据的4V特性对传媒行业挖掘大数据信息以及分析相关关系提供了有效指引,数据的符号化处理过程,即是将传统的文字等线性文本表述形式转换成了可视化的符号、图形结构,其中的交互式联系及相关性关系最终以直观的视觉化信息传递于受众。这些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策略,不仅需要传媒及时地建立数据库,更需要有具备专业素养的传媒数据分析师的有力参与。

摄影(像)、编辑、网络(编码)技巧等是现在高校传媒教育中即刻着手可做的事情,它为教授学生如何去处理大数据、培养大数据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如何去编辑处在“流动中的影像”中的要素,它的方法与技巧则更具有任意性。这不仅是因为“图表学”和“交互式图形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下的新闻报道之中,而且如何对所产出的图像在正确的场域中作出准确合理的解读,对新闻媒体传播互动性的提升亦是十分必要的。

日常生活中,具有时间偏向或者空间偏向的媒介,由于不同的原因或目的,会以不同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视。在由影像所构成景观社会中,可视化成为了大数据同类聚合的最显著表现形式。因而,可视化数据以及数据的可视化是将大数据处理知识纳入传媒教育领域所追求的目标。面对海量的看似存在相互关系的数据,其中不乏充斥着错误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分。可视化数据丢开了连篇累牍的文字表述方式,无论是文字、绘画和照片抑或雕塑、音频和视频,利用图形、表格等形式使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数据结构化、易懂化,使信息源深层所要传播的内容一目了然。如何做到数据的可视化,并具有一定的说理性,是在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后所得知的结论基础上的可视化操作过程。

社会学、经济学、信息工程、生物科学和物理学等科学皆是支持大数据研究和应用的知识与技术来源。大数据固有的演进周期与生命力,影响着由大数据得出的信息在时效性与传播效果上的发挥。各个学科之间的互动机制在大数据应用的实践中,以语义去阐释其内在的规律性与计算的复杂性,为大数据计算模型的得出和大数据体系平台的建设构筑了基本的数据研究场域。

传媒以信息的传播为指向,传媒教育以教授信息传播的方法为基准。作为融合了多个学科资源的边缘学科——传播学,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际,其广纳与融合的学科特性使数据科学成为了信息传播的新的方式依据。信源的路径被数据化,信道中噪音大小因数据计算模型精密度的设置而成为可控变量,信宿得到的信息即为可视化的了数据文本。因而,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和跨领域的合作形式在大数据传媒教育中能够得到全新的诠释。

四、结语

大数据体系架构的搭建过程是人与信息活动空间进一步开拓的历程,在大数据所形成的数字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对存在于周围世界的事物进行触碰和重塑。在数据科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科学的不断互动所带来的影响下,专业门槛和技术壁垒已无法成为阻止人与人之间相互学习与融合的障碍。我们已经处在大数据时代,新闻出版业应该抓住大数据带来的大发展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乘势而上,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传媒教育界更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因循守旧、自欺欺人,继续浪费学生的青春及其家庭钱物,教学生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让学生走进“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为了转变教育与学习的角色和维护国家安全,美国早在2012年3月便启动了“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数据在中国教育领域方兴未艾,中国也需要有如美国国家战略式的“中国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计划”纲领性文件,以提升公众对于海量数据的信息处理及应用的能力。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大数据体系平台建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数据理论框架的建构,抑或是大数据平台的搭建与应用,皆需要掌握各类相关知识的人员在国家的财力与物力的支持下展开。

我国业已将大数据在传媒上的应用提上了日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融合的步伐也在逐渐地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懂得大数据的人才来完成。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大数据时代的传媒业态,调整传媒教育的理念和采取可行措施教授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尤其是传授给学生找到数据点的实际方法和操作手段,驾驭跨媒介的数据处理能力。以积极的形态迎接挑战,以负责任的态度变革教学,以自信的姿态搞好中国的大数据时代的传媒教育。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14ZDB1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何海地.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背景、现状、特色与启示——全美23所知名大学数据分析硕士课程网站及相关信息分析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2)

[4]张燕南、胡继岳.关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