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1972年6月生,壮族,广西南宁人,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学硕士,中学一级职称,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高中英语教师。2008年底因病双目失明。现为南宁市作协会员,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理事,南宁市盲人协会委员,邕宁区盲人协会主席。散文曾获多个全国散文奖。代表作有《带笑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守望一片星空》《天使的珍藏》《岁月的忧伤》等。本文系作者在“绿城讲坛”上的讲稿。
我写作的理由
我以前从事教师工作,在一所高中担任英语教师。那时候我写得最多的是教案、教育教学论文,再有就是日记,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文学创作。我从2009年6月,也就是我失明半年后开始写作。之所以写作,有三个原因。
第一,出于对文学的热爱。
我想大概每一个写作者最初都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而写作的。写作是一件与心灵、精神高度契合的事情,如果没有心中的热爱,恐怕很难坚持写作并且创作出打动自己同时也打动别人的作品。我自幼喜爱读书,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书里面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个性不同的人物,还有触动心灵的精彩字句,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小时候我家旁边是一家书店。每天放学后,我总是先进书店,看一会儿书,一直看到父母亲下班或者书店要关门了才回家。那时候的书店不像现在是开放式的,书都摆放在柜台里面,想要什么书,就得指给店员看,让他们取出来。书店的叔叔阿姨对我都很好,我想看什么书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拿给我,有时候还会把他们的高脚凳子让给我坐,有时候干脆就放我进柜台里面自己拿书来读。那时候看的是小人书、连环画,黑白的,配有文字,虽然不像现在的图书那么色彩斑斓,但也非常有趣。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最初都是从小人书里看来的。这种爱好读书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为我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书看多了,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己写的欲望。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记日记,小时候是一天一篇,长大后隔三差五也会写。我有时候就在日记里写些小诗、小散文。记日记提高了我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我的文字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是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两篇作文(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被老师推荐,编入一本叫做《十七岁的人生路》的优秀作文选里,得了27元的稿费。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它使我对文学的热爱更深了。在那个多梦的少年时期,作家梦也曾经是我众多瑰丽梦想中的一个。
我的眼睛看不见后,曾经思考过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第一个想法就是写作,这是我最想做也最乐意去做的事情。我想,以前我没有认真地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写,现在就努力去圆自己年少时候的梦吧。又因为经历了许多事情,心里有太多感触,迫切地需要一个出口来释放心中的各种情感,而我觉得文字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于是,在学会用读屏软件操作电脑后,我就开始写作了。
第二,为了责任。
我写作还有一个原因:为了责任。我说的责任有两个,首先是为了我的孩子。我遭遇失明的那一年,我的孩子才五岁多。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想,一个中途失明的母亲,她面对厄运的态度,她的活法,将会影响她年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这影响,甚至是一生一世。与其给我的孩子讲述一百个别人的励志故事,不如就让自己做一个现实版的励志故事主人公,陪伴她一起成长。孩子的心灵和眼睛就像照相机,咔嚓咔嚓记录下的一个个瞬间,会定格成为她的成长背景。我想要做的,就是为这背景奉献一道美丽的风景,增添几抹明快的色彩。
除了对孩子的责任,对于我的亲人、朋友、学生以及所有在我困难的时候给过我关怀和帮助的人,我觉得我也是有责任的,我没有理由辜负他们的期望,没有理由不好好地活下去。我的一个学生曾经对我说:“老师,我要是像你那样失明了,我会绝望的。”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身上的责任。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他还应该是一个表率,用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学生。写作是我喜欢的事情,而且很适合我目前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写作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是充实的、向上的。这样的态度,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我一直认为,人活着要想到身上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背负着各种责任,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子女有子女的责任,教师有教师的责任,领导有领导的责任……自己对自己更是有责任的,担负责任也许会显得有点沉重,那不可怕,没有负重的人生才是可怕的,它会显得轻飘,远离生活实质,远离真切与实在。一个社会里,只有人人都认真对待自己身上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这个社会才是有希望的社会。
第三,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
我以前看得见的时候,各方面都还不错,过着大众眼中的“幸福生活”。可是失明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跟以前截然不同,这是一个完全黑暗、没有色彩、没有形状的世界,行动不自由,每天要摸索着做各种事情,工作也不得不停止了,黑暗就像一个无形的囚笼把我囚禁在里面。命运这回事,真的是很难捉摸,很难预料,人说不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我从前何曾想到自己会失明呢?但是既成事实,我又该如何面对?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我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顺境的时候,我们自然都乐意跟着走,并且祈盼这好运持续到底。还有一种人,不管好运坏运,一切听天由命。而逆境的时候,我们或多或少都不甘心于这种命运的安排,从“拖着走”的“拖”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命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不得人的;二是表示人是不甘心的,是非要抗争不可的。所以,我认为如果苦难是上天安排的命运的一部分,抗争也一定是命运的一部分。事实上,人类就是在自身的命运与抗争中一路走过来的。比如衰老、疾病和死亡,是人类共同的命运,或者说宿命,但是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抗争。研究医学、养生保健归根结底都是对于这种宿命的抗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瓶护肤品,多半标榜自己能“抗氧化、抗衰老,保持肌肤年轻态”,这个“抗”就是不甘心,不屈服,字面上是抗衰老,其实就是与命运抗争。至于对于地震等天灾人祸,人类更是从来就没停止过抗争。具体到个人,生活中从来就不乏意志坚强、挑战命运的人。唯其如此,人才能够将其作为万物之灵长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彰显其尊者应有的本色。我想我就是属于那种被“拖着走”的人,心里是不甘心于命运安排的,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无用之人,希望通过写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使我的存在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还是一个依然充满希望、愉悦的精神过程。我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突破限制、超越自我、实现梦想与人生价值的过程。怎么理解我的限制与超越呢?毫无疑问,失明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限制,一种外部限制,它使我不能自由行动,无法通过视觉去感知外部世界,完成需要视觉才能完成的事情。当现代医疗手段也无法治好我的眼睛,无法消除这种外部限制,我也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我知道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事实于事无补。但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什么都不能做了呢?失明后,我听到一种来自他人对我的怀疑与否定的声音,有人认为我失明了就没有用了,什么也不能做了,成了一个累赘,就连我的家人也曾经跟人叹息说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我心里是不服气的,别人这么看我,我自己不能也这么看我自己。如果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能做,自己给自己设限,我想我失明后的人生也就没啥意思了。来自外部的限制,有时候无法改变,但是自己却是可以改变的,自己不能给自己也设限。当一个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事实上就是突破了限制,超越了自我。现实生活中,人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给自我设限,比如让一个人去做一件他从没做过的事情,他有可能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不行,我没做过”。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设限。“自我设限”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这么多困难,我不可能做到的,也无法做到。“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块巨石、顽石,在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上,阻碍着人们前进。自我设限能使人避免失败的风险,形成一种自我保护,但是它无益于个人的成长与成功。人们常说,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要战胜的首先就是这个“自己”。我从我的个人经历中体会到,不畏困难,突破自我设限,超越自我,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生活也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赠。
我怎样阅读和写作
第一,阅读。
写作需要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我看不见了,怎么读书?我先介绍一下视力障碍者读书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盲文来读。盲文是一种拼音点字,由六个点组成,扎在比较厚实的纸张上,形成凹凸点,这种纸我们称为盲文纸,通过摸这些点就可以识别拼音文字,实现阅读。准确地说,是叫做摸读。另外一种方式是听读,使用工具来听书,比如收音机、读书机、MP3播放器、手机、电脑等,绝大部分的电子书或者有声读物,都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播放,非常方便,解决了视力障碍者读书的问题。摸读和听读各有优劣,摸读记忆比较深,就像我们用眼睛看书,会比用耳朵听书记忆更深刻,所以有一部分视力障碍者还是喜欢摸读。但是摸读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盲文点字占的纸张空间较大,一本明眼人看的书印刷成盲文,可能就不止一本。比如《红楼梦》全集,我以前买过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是上中下三本,可是印刷成盲文版就是17本,《水浒传》是13本,要摸读完这些书籍,需要花费的时间可想而知。另外,出版盲文书籍的成本也比较高。17本的盲文《红楼梦》,估计也不下千元,所以很多喜欢摸读的视障者就通过图书馆办理借阅。听读相对摸读,不仅方便,而且阅读速度也大大提高,节省了时间。听读更适合广大的视障者,特别是不懂盲文,或者后天失明摸读速度较慢,手指尖触觉欠灵敏的人。但是听读的一个不足之处是记忆没有摸读那么深刻,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而忽略了文本本身的深层意思;另外,很多古文听起来费解。不管怎样,视力障碍者的阅读还是通过这两种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我主要是听读,白天在电脑上听,晚上就用读书机,放在枕头边听。网上的电子书资源丰富,我受益匪浅。
第二,我如何写作。
视力障碍者怎么写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盲文,一种是用电脑或手机。写盲文需要用到特制的工具。这是一块写字板,可以把盲文纸夹在里面,板子上有小空格,一个空格写一个盲字;这个是视障者的“笔”—— 一个类似锥子的工具,用它在盲文纸上扎点,六个点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不同的字。用这种方法来写作无疑工作量太大,明眼人也无法阅读,但是在过去没有读屏软件支持电脑操作的时候,很多视障者就是这样写作的。还有一些后天失明的视障者,通过录音机把口述的文章录音,然后请人帮忙转成文字;或者在类似盲文写字板的小格子里写汉字,过后请人誊抄。可想而知,这样写出来的字,有时候会笔画重叠错位,让人很难辨认。更有一些作者,写着写着笔没有墨水了也不知道,辛苦写了半天的东西最后什么痕迹也没留下。上面说到的几种方法工作量都很大,费时费力。近些年来,视力障碍者最常用的写作方式是电脑写作。读屏软件是在2003年之后才渐渐推广,这对视障者写作的帮助太大了,它把视障者从以前那种辛苦的写作方式中解放出来。视障者通过读屏软件的帮助,可以像明眼人一样轻松自如地操作电脑。我就是用电脑来写作的。我的电脑跟大众的电脑一样,只不过装了一个读屏软件,这个读屏软件可以提示每一步操作,让每一个字都发出声音。与明眼人操作电脑不同的是,这种操作,完全使用键盘,不用鼠标。有一点遗憾的是读屏软件不能读图,比如相片和某些表情图片,就无法读取。还有一些没有考虑无障碍操作的软件和网页,读屏软件也是无法支持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同音字和排版问题。由于汉字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稍微不注意就打了同音字却不知道,可能会出现排版不够美观等问题。我一般写完后还要找一个明眼人帮忙检查校对,通常是找QQ在线的志愿者。
一个视力障碍者能走多远
第一,个人意志与个人努力。
有志者事竟成。一个视力障碍者首先自己要有不畏困难、挑战命运、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努力,不懈地追求心中的光明。
第二,社会的帮助。
这种帮助包括制度上的,比如国家制定的《残疾人保障法》和各种助残扶残政策,从制度上、法律上、政策上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以全国普通高考为例,从2012年起就不断有视力障碍者向教育部提出参加普通高考的申请,直到今年,教育部终于下文批准,并为视障者参加高考提供了各种便利。这是我国自有高考以来首次允许视障者与健全人一起参加高考,它意味着视障者终于争取到教育平等的权利,也为今后的就业平等创造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意味着制度和固有观念的重大改变。允许视力障碍者参加普通高考,无论对于国家、社会还是视障者个人来说,其实也都是一种对限制的突破以及各种层面上的超越。
另外一种帮助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比如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再比如在软件、网站的开发建设中考虑无障碍设计,像腾讯QQ推出的各版本的QQ,以前有些版本视障者的读屏软件无法操作,后来经过视障者代表和腾讯研究开发人员的积极沟通与探索,现在的版本基本上实现了无障碍操作。再比如验证码,它属于图形,读屏软件不读,视障者就自己设计了一个软件,通过把验证码截图发给安装了这种软件的志愿者,志愿者识别后把信息反馈回来即可。诚然,视力障碍者因为失明的限制,许多事情很需要明眼人的帮助。所以,我也借此机会,代表视力障碍者,表达我们心中的愿望,希望社会各界给予视障者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我相信,有了更多明眼人的帮助,视障者的生活会充满阳光,广大视障者也会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回报社会。一个残健共融、平等共享、共同参与的社会,才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