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莹,卢 勤,王 玲,孙 宁,彭岩松
(沈阳军区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11001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是以左心室辅助为主的机械循环辅助的方法,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降主动脉起始部,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膨胀增加血流压力、在收缩期快速回缩形成负压,可以增加冠状动脉以及外周循环的灌注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同时可以减低心脏的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辅助功能衰竭的心脏,是临床抢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方法之一[1-3]。随着IABP 技术的推广使用,并发症及术后护理日益受到重视[4-5],如何更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成为护理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对IABP 术患者,通过新方法与传统护理方法对比,观察了新方法的安全性以及增加患者舒适度的有效性,发现新方法与传统方法一样可以保证IABP 的正常工作,但却可以大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需行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PCI 患者(左主干病变、严重多支病变、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未行PCI 或PCI 失败需过渡到外科手术。排除标准:主动脉夹层;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破裂;严重周围血管病变;凝血功能障碍。其他:如严重贫血、脑出血急性期等。入选患者共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年龄45~78岁,平均(68±7.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56.4±10.8)岁;观察组47例,男33例,女14例,年龄(54.1±11.6)岁。92例患者行IABP 术全部成功,2组在性别、年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冠脉病变、室间隔穿孔、冲管方式(生理盐水、肝素盐水)、IABP 留置时间(<1 周或≥1 周)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常规护理操作、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穿刺口护理及IABP正常维护、撤泵护理外[6-7],束缚下肢,减少肢体活动,躯干抬高的角度<30°,尽量保持术侧肢体伸直,术侧肢体弯曲不超过30°。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将床头抬高幅度增加至60°,如急性左心衰急救时可抬高床头至90°,术肢不使用约束带束缚,可自由活动,髋关节弯曲度可增至90°,患者可以随意翻身。
观察2组患者球囊移位、中心腔阻塞、体外充气管道脱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穿刺点出血、血肿、下肢静脉血栓等,同时比较ICU 综合征发生率、导尿、灌肠、压疮的发生情况。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IABP 留置时间(8.9±6.7)d与观察组(9.7±7.0)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气囊破裂、下肢动脉栓塞、局部感染及全身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在球囊移位、中心腔阻塞、体外充气管道脱落、穿刺点出血、血肿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IABP 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组患者行IABP 术后,经过2 种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记录患者从IABP 治疗至撤管之间ICU综合征发生率、导尿、灌肠、压疮的发生率,发现对照组上述情况的发生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现代医学能够有效治疗患者机体本身功能障碍、注重社会效益、关注患者心理的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不仅要考虑如何治好病,更要注意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体验[8]。
随着IABP 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及痛苦。患者要绝对卧床,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下肢与躯体要成一直线,不能弯曲,抬高床头不超过30°,翻身时幅度不能过大,必要时还使用约束带或药物镇静[9]。这给一些病情较重,长时间行IABP治疗的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身心负担。患者常常烦躁,不配合治疗,ICU 综合征发生增多,同时也增加了静脉血栓、压疮、排尿、排便不畅的发生率。对于IABP 术后患者,本中心设置观察组采用减轻束缚、增大术肢活动度、增加床头高度的新护理方法,与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相比,IABP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未见升高,但却增加了卧床患者的舒适度。
这种新的护理方法能否在临床有效实施,与穿刺点的固定及临床观察监测有极强相关性,患者活动度越大,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也就越大。因此,能够提高IABP 术后患者舒适度的新护理方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护理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工作原理,明确报警系统的提示、需要检查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严密观察各项参数,及时观察术区变化,给予全方面、规范的护理,才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彻底保证安全性。
[1]王效增,荆全民,韩雅玲,等.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介入26例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2):116.
[2]王效增,荆全民,赵昕,等.单中心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的远期疗效.岭[J].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3):266.
[3]高阳,王效增,赵昕,等.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联合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22(8):492.
[4]王丽,赵昕,邓宇阳,等.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84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6):422.
[5]李世倍,王祖禄.主动脉夹层诊治进展及预后[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4,2(4):215.
[6]经子兰,任丽丽,赵昕,等.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 术中选择性使用血栓抽吸术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4):266.
[7]李娜,王效增,荆全民,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4):342.
[8]王萍,林娟,陈如娣,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75.
[9]集花.20例急诊PCI 病人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25):2345.
[10]黄丽霞.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海南医学,2013,24(17):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