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敏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海南 五指山,57229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高发病,流行病学统计[1]显示,妇科手术后DVT 发生率高达17%,约半数以上DVT 患者可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如不给予及时治疗,病死率达20%以上[2]。已有学者[3]证实,DVT 是剖宫产后常见并发症,剖宫产妇DVT 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自然分娩妇女,一旦栓塞脱落可形成急性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严重影响产妇的生命健康与产后恢复。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为中心的二级预防,而是采取某项疾病针对性预防手段与护理措施,从根源上杜绝疾病,达到一级预防水平。为探讨针对性静脉血栓并发症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妇女生活质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将本院80例剖宫产妇作为目标人群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妇女80例,前瞻性研究且按随机数字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妇女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确诊并未发生DVT,排除标准[4]:合并新脑血管疾病妇女;合并严重妇科疾病妇女;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妇女;凝血功能异常妇女等。其中实验组年龄26~37岁,平均(30.7±4.8)岁;孕周32~42 周,平均(37.3±1.9)周,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对照组年龄24~38岁,平均(30.1±4.7)岁;孕周31~42 周,平均(37.6±1.7)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2组患者年龄、孕周、产妇类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1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术后护理,产妇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嘱其采取去枕平卧,并给予无创呼吸面罩给予吸氧,并连接仪器时刻监测心率与心律,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改变,每15 min 记录1次。每隔6 h 检查伤口有无感染与出血,并询问产妇排尿情况,如不能正常排尿则给予导尿措施。术后6 h 后嘱患者40°半卧位,并嘱产妇每2 h 翻身1 次,以预防压疮的产生。嘱咐产妇其家属给予流食饮食,并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嘱患者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绿色蔬菜与富含维生素C 的水果,防止便秘用力过大导致的腹压增高等。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并发症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剖宫产后妇女因严重创伤,长久卧床,失血过多与输血等原因可形成DVT 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并禁止在产妇下肢输液,严禁护理人员在同处反复穿刺进针损伤静脉,静脉滴注对血管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如氯化钾时,应严格控制其浓度与滴注速度,不额外施加压力[5];②如患者术中失血过多,应从血库选取新鲜血液,以避免红细胞变性,影响红细胞聚集能力,并遵医嘱定时给予静脉滴注抗凝药物如复方丹参液,或口服阿司匹林片,或给予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因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可减少出血症状,降低DVT 发生的概率[6];③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进行康复运动方,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临床上主要以被动运动为主,在术后6 h 即可指导产妇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可根据产妇柔韧度设计活动限度,最大限度进行康复运动。患者术后不可时刻静卧,经常变换体位,多下床走动,促进下肢微循环,如若患者不能下床,则在床上进行主动下肢屈伸,踝关节内外翻运动,以及足部转圈运动[7];④剖宫产后妇女术后可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产妇进行产后基本知识的普及,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并指示其可治愈性,并了解产妇及其家属的治疗态度,采用安慰与正向心理疏导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减轻产妇恐惧、焦虑与紧张情绪,以积极乐观心态迎接康复治疗,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失眠等;⑤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其家属重视DVT 问题,从日常陪护与日后生活中尽量避免暴露于DVT 危险因素,尤其对高血压、肥胖、产龄较高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的产妇进行重点健康教育,提高产妇对并发症发生的鉴别能力,并提升医疗知识知晓情况,如若出现疾病征兆或异常感觉,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早发现早治疗,完成基本的二级预防等[8];⑥产妇康复期间,护理人员辅助患者抬高患肢30°左右,并高于心脏水平,讲解其有助于机体静脉回流,减少肢体水肿,缓解局部疼痛,扶产妇下床运动之前,嘱患者穿上弹力绷带,循环收缩腿部静脉血管,使静脉瓣合理复位,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9]。活动时应注意活动时间,避免过劳与久站,溶栓后的产妇不可遭遇室温强烈变化,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患者家属不可用力按摩产妇肢体,产妇亦不可突然收缩腹部,最大限度减少血栓形成。
1.3.1 临床指标:由实验人员全程跟踪并根据妇女治疗文书等资料,记录术后至出院期间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等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1.3.2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在患者出院后1 周进行测定,包括术后躯体、社会、认知、情绪、角色等5 大项,每项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
1.3.3 术后并发症情况:实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术后至出院期间记录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人数妇女、产后创伤人数,通过随访与复诊记录出院1 周后肠胀气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人数。
实验组妇女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实验组妇女躯体、社会、认知、情绪与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2组妇女临床指标情况()
表1 2组妇女临床指标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妇女术后生活质量情况()
表2 2组妇女术后生活质量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实验组妇女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组妇女手术创伤与肠胀气发生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妇女术后并发症情况()
表3 2组妇女术后并发症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以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血在下肢深静脉凝结成块,形成深静脉血栓,从而进一步引发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一旦血栓脱落,可造成肺部急性栓塞,可危及生命[10]。DVT 的病因早在19 世纪中叶由学者Virchow 首次提出,即阐述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与静脉壁受损三因素理论,随着科学不断发展,逐渐细化与局部化,逐渐形成现行DVT 理论体系[11]。剖宫产是妇产科最为重要的手术之一,现代医学可保证手术顺利地进行,但术中大量出血,术后血栓的形成等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有报道[12]称,剖宫产妇DVT 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自然分娩妇女,其危险性日益受到临床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疾病的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中心思想的二级预防,而是采取某项疾病针对性预防手段与护理措施,从根源上杜绝疾病,达到一级预防水平[13-14]。剖宫产后针对性静脉血栓并发症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体系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其独特的护理手段可防止术后红细胞、提特的大量丢失,避免血液产生高凝状态,并加以注射低分子肝素,降低红细胞聚集,改善下肢微循环,其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可提高产妇血流速度与峰值,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流通,进而预防狭窄深静脉血栓形成[15-16]。为探讨针对性静脉血栓并发症预防措施与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妇女生活质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将80例剖宫产妇作为目标人群并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实验组妇女导尿次数、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妇女躯体、社会、认知、情绪与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妇女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1]孙翠玲.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1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501.
[2]高丹丽,杨小杰,林黎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指标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2):5285.
[3]李小红.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BNP 检测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149.
[4]高丹丽,杨小杰,林黎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81.
[5]于秀珍.早期膳食干预在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0,10(4):529.
[6]刘淑艳,辛德梅,王敏.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15(1):193.
[7]汪丽萍.剖宫产与围生期栓塞性疾病[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3):167.
[8]Shui Losa Hao,Rafi Junaid,Corder Allan,Mowbray David.Mid-gut volvulus and mesenteric vessel thrombosis in pregnancy: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0,28(3):39.
[9]吴一峰,王志红,李延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3):271.
[10]曾丽君.穴位按摩在剖宫产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89.
[11]Claire MCLINTOCK,Tim BRIGHTON,Sanjeev CHUNILAL,Gus DEKKER,Nolan MCDONNELL,Simon MCRAE,PeterMULLER,Huyen TRAN,Barry N.J.WALTERS,Laura YOUNG.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2,52(1):14.
[12]McLintock Claire,Brighton Tim,Chunilal Sanjeev,Dekker Gus,McDonnell Nolan,McRae Simon,Muller Peter,Tran Huyen,Walters Barry N J,Young Laura.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J].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1,13(1):26.
[13]王慧青.剖宫产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33.
[14]甘艳微,胡桂芳.护理干预预防重症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7):2735.
[15]李宏伟.阶段性护理干预模式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6):1989.
[16]李海兰.剖宫产手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7):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