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性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2015-03-02 00:58马自强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中音乐

马自强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 200233)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性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马自强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上海 200233)

摘要: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初中音乐欣赏课,被动式学习、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比较严重。笔者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从体验性课堂活动着手,以提高学生感知、鉴赏、创造能力,使学生享受音乐之美,得到音乐的情感陶冶为目的;从感官性体验活动、实践性体验活动、探究性体验活动、情感性体验活动4方面,开展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感官性体验活动;实践性体验活动;探究性体验活动;情感性体验活动

引言

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表现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曹理教授主编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一书就欣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写道:“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欣赏音乐时,通过感受音乐语言、体验音乐情感而产生联想与想象。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体现中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方面,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突显出如下几个主要问题:学生对教材音乐作品兴趣不高;欣赏教学方式以“灌输式”居多;欣赏学习方式以静听居多,参与活动较少;教师教学投入多,但学生投入的情感少,教学效率较低。《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从体验性课堂活动着手,以提高学生感知、鉴赏、创造能力,使学生享受音乐之美,得到音乐的情感陶冶为目的;从感官性体验活动、实践性体验活动、探究性体验活动、情感性体验活动4方面,开展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一、感官性体验活动:充分感受作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也是感官艺术。感官是人接受外部信息的重要媒介,感官获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觉等,都能够让人认识到外部事物的形象和特征。每种感官接触使人对事物有一方面的认识;多感官接触,人对事物就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音乐欣赏教学亦如此,要让初中生对欣赏的作品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感官接触,初中学生就会对作品充分感受,形成比较全面的印象。

1.视听结合,对比感受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听音乐、看视频。聆听音乐,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旋律、速度、音色等要素知识。观赏视频,学生能够欣赏音乐家演奏的技术、神态、风采。听觉和视觉欣赏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两者割裂,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比较片面;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对比对音乐的感受前进了一大步。

笔者执教《生旦净丑演乾坤》一课。这堂课的内容是欣赏京剧作品《迎来春色换人间》。初中生对国粹京剧虽然知道,但并不很感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视、听对比”的体验活动。欣赏作品前,教师明确欣赏任务,制作了对比欣赏表格,表格中布置了引导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客观记录听、看音乐的要点和心得。随后,教师先后播放《迎来春色换人间》的音频和视频。听音乐中,学生通过关键设问的启发,初步感受了音乐的情绪、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看视频中,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表现方法。演员登场时,音乐节奏和演员脚步的完美配合,演员手中马鞭的“虚拟化”表演,以及演唱中演员的手势、眼神、动作,都让学生感受到了与聆听音乐时完全不同的情感。对比欣赏结束,通过反馈与交流,学生都表示通过听音乐、看视频对比感受,深深地了解到京剧的曲调、腔、韵是京剧艺术的“根”;京剧的程式、表演、功夫是京剧的“神”。两者做到完美结合,京剧艺术才有了“魂”。

2.多感交织,全面感受

人有多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动觉等。不同的感官体验,带给人们不同的认识效果。要全面、深刻地认识一样事物,必须运用多种感官来体验。音乐欣赏也是如此,听觉让人初步聆听音乐,视觉则让人能够观察、分析。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如果要让学生全面地感受音乐,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还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多感官体验交织在一起,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是立体的、全面的。

笔者执教《五光十色的音乐画笔》一课。本课讲述的是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是德彪西的《月光》。印象主义音乐抽象、自由,一般学生很难听懂。教师在欣赏过程中设计了“多彩的夜晚”体验活动。教师运用5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夜晚的天空,有什么景物?(2)夜晚的郊外,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夜晚的田野,你闻到了什么味道?(4)夜晚的树梢,什么在闪动?(5)夜晚的小溪,溪水是什么感觉?通过音乐的欣赏,学生在引导性问题的启发下,纷纷谈感受:有的看到了天空的一轮弯月,有的听到了郊外昆虫的鸣叫,有的闻到了沾满露水的泥土的清香,有的察觉到了树梢随风摇曳的婆娑树影,有的感觉到了夜晚溪水的清凉。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形容中,钢琴曲《月光》所营造的静谧、自然的夜晚场景跃然眼前。学生运用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动觉经验,将作品分析得十分到位。

3.引发联想,形象感受

初中生思维活动很活跃,尤其喜欢联想和想象。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在欣赏音乐,尤其是交响乐、无标题音乐、器乐曲时,常常因为缺乏形象上的认识而不能理解。在欣赏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展开联想,是提高欣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

笔者执教《欧洲音乐大师的童趣之笔》一课。本单元主要介绍欧洲音乐家写作的童话、寓言、具有儿童气息的音乐。在介绍《糖果仙子舞曲》时,教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直接介绍音乐的要素、变化音的运用、钢片琴的使用等内容,则欣赏的过程干巴巴的,糖果仙子形象不鲜明。如果直接欣赏芭蕾舞片段,学生们又会被舞蹈动作、技术吸引,失去了对糖果仙子童趣的关注。怎样使得糖果仙子走入学生的心中?教师策划了“糖果仙子大家猜”的活动。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欣赏音乐之后,分别谈了自己心中的仙子形象:有的学生认为仙子是位美丽少女,因为旋律悠扬且动听;有的学生认为仙子体态轻盈,因为音乐短促且轻巧;有的学生认为仙子佩戴了闪亮的配饰,因为音乐中的特色乐器(钢片琴)晶莹剔透;有的认为仙子步伐很快,因为音符中十六分音符居多……在大家的想象与联想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了音乐的特征和乐器的使用,同时配以芭蕾舞视频的欣赏,学生对《糖果仙子舞曲》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二、实践性体验活动:多样化体会作品

音乐是表演艺术,是实践的艺术。音乐之所以吸引人,正是由于人的表演和演绎,音乐才脱离了乐谱,成为了有生命力、有情感的音响,飞入人的心中。音乐的欣赏必须注重音乐具有表演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感官体验,更要创设活动和机会,让学生实践与表现。运用学生已掌握的表演技能,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段来体会作品的韵味。

1.在旋律模唱中欣赏

演唱是抒发人内心情感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音乐技能。初中生热爱唱歌,流行歌曲、青春歌曲、校园歌曲,他们都很喜欢,经常挂在嘴边。针对初中生爱好歌唱的特点,运用演唱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学生不仅易于学习、掌握,而且会对音乐产生亲切感,激发对作品的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音乐课的作品不都是歌曲,且有的作品学生不熟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嗓音条件,挑选短小、精悍、易于上口的旋律,运用模唱的形式来开展体验活动。

笔者执教《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一课。这堂课主要介绍中国近现代创作的音乐,欣赏作品《牧童短笛》。在感受了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后,怎样让学生感受其旋律的特点成为了教学难点。《牧童短笛》主旋律是由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组成的复调旋律,教师设计了“旋律模唱”的体验活动。全体学生用母音“U”模唱主旋律3小节,由于正值变声期,部分男生高八度演唱,使得音色上完全统一。在模唱中,教师要求气息连贯、旋律连绵不断、有起伏。学生模唱得比较熟练后,教师用“U”模唱副旋律。在师生的配合中,两条旋律相互交织,较好地配合起来,将《牧童短笛》的主题音乐完美演绎出来。学生也通过自己模唱和与教师的合作,进一步感受了音乐的魅力。

2.在器乐演奏中感受

当代初中生在课外学习乐器的人很多,演奏乐器成为了初中生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音乐课,课堂器乐教学也十分普及,伴随着“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呼声,各初中都为学生挑选了合适的课堂乐器。欣赏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器乐演奏的形式来体验作品,一来可以扎实提高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平,二来可以通过乐器演奏的音色、演奏技术、配合等特点,从新的角度来体验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主要以运用课堂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笔者执教《欧洲民间歌舞音乐揽胜》一课。在欣赏乐曲《八只小鹅》时,通过欣赏音乐、观看视频,师生理解了乐曲所表现的“鹅妈妈、鹅姐姐、鹅宝宝”3种形象。如何表现出3种鹅的形象,成为了作品欣赏的难点。考虑到口琴的声音清脆、悦耳,且可以运用连音、跳音等方法来塑造鹅的形象,教师设计了“口琴演奏”的体验活动。教师挑选了乐曲开头的8小节旋律,全班学生自选声部、视奏旋律、配合演奏。活动过程中,前4小节的引子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吹奏成跳音,模仿小鹅活泼、快乐的形象。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依次演奏进入,表现出3种鹅聚在一起的场景。后4小节的主旋律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连、跳结合的方式来演奏,表现出小鹅们在一起热情欢歌的场景。通过口琴演奏,学生对这首乐曲有了非常形象直观的感受。

3.在戏剧表演中理解

戏剧表演是中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如今的学生喜欢并善于表现自己,相声、小品、课本剧、音乐剧都是他们喜欢、乐于参与的艺术形式。在音乐课前表演和音乐考试中,他们也愿意扮演角色。针对初中生热爱戏剧表演的特点,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角色扮演、课堂表演等形式来辅助欣赏,欣赏教学的效果将会得到提升,课堂的氛围也会更活跃。

笔者执教《歌曲,升华你我的情感》一课。在欣赏歌曲《两地书、母子情》中,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家乡的年迈母亲和远在边疆当兵的儿子之间浓浓的思念和亲情,成为了教师欣赏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上的对唱歌词,教师设计“母子对白”的角色体验活动。教师先邀请一对男女生扮演母亲、儿子,课堂上现场朗诵歌词。随后请学生评价他们的表演,分析母亲、儿子的形象特点,以及母亲、儿子的语气、音调、音色等要素。然后,教师组织全班齐诵,男女生互诵,师生对诵的形式来体验。通过这种形式的角色扮演,学生不仅对歌词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母子间的亲情也有了深入的体会。

4.在舞蹈模仿中表现

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音乐欣赏课中,运用舞蹈体验,能让学生在律动中寻找感觉,感受音乐的魅力。

笔者执教《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在欣赏音乐《化妆舞会》时,如何让学生感受探戈舞的顿挫有力,成为了欣赏教学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全体起立,学习探戈舞的两个基本动作,第一个动作是“甩头”。教师要求学生上身挺直,双脚并拢,在四拍子的最后一拍迅速甩头,要求整齐、迅速、有力。在教师的示范和严格要求下,学生练习了两次就学会了。此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在甩头的时候不仅动作要到位,表情也要严肃庄重。在表情的配合下,学生立刻就把甩头动作表现地十分到位。第二个动作是“扭胯”,教师在动作示范之后,对扭胯的速度和节奏感提出了要求,要求必须在四拍子的第三拍迅速扭胯。模仿了这两个舞蹈动作,学生对探戈舞蹈那种刚劲有力、顿挫潇洒的特点有了深入的体验。

三、探究性体验活动:理解作品内涵

音乐是拥有丰富内涵的艺术。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演奏家、演唱家在表演过程中,也融入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因此,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深入理解作品的形象和内涵,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欣赏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探究性的教与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形象,通过活动来进行音乐创作,通过活动对音乐的要素进行探究。如此,学生对作品的内涵就更容易把握,对作品的体验更为深入,欣赏教学也更有深度。

1.启发思考,理解形象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效果的保证,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如果单纯听教师讲解欣赏的曲目、背景知识、作曲家生平等内容,学习是被动的,效果将打折扣。要改变这样的现象,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积极思考、主动理解,从作品的形象入手感受音乐。在活动的辅助下,让学生对作品展开个人探究学习。

笔者执教《聂耳、冼星海在上海》一课。在欣赏歌曲《码头工人歌》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了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方法等要素,一个问题出现了:歌曲中有一个三连音节奏在反复伴奏,怎样理解歌曲中三连音节奏所表达的效果?教师设计了一个“无实物表演”探究活动。教师让学生全体起立,教师示范一个搬运重物行进的动作,让学生思考一下教师的状态是怎样的?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说:“东西重,老师的腰压弯了。”;有的说:“老师的脚步很沉重。”;有的说:“老师的表情很痛苦”……接下来,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亲自研究、模仿一下搬运重物行进的动作,着重注意脚步特点。教师观察到有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东西很重,脚步不稳;有的学生在“重物”的压迫下,步履放慢,走得很深很重。探究活动结束,教师再次播放了三连音的音乐片段,学生纷纷体会到了三连音所营造的蹒跚的、沉重的脚步节奏,以及音乐所表现出的码头工人忍辱负重的情感内涵。

2.任务驱动,二度创作

音乐离不开创作行为。作曲家创作音乐,将美妙的音乐带给人们。演奏家、演唱家在舞台上的演绎,也是进行创作。人在创作音乐的同时,会对音乐产生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创作音乐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对音乐的二度创作,来丰富音乐的音响,感受音乐的魅力。需注意,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二度创作体验活动时要注意简单、易行,且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笔者指导《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欣赏《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溪旁景色》这一作品。交响音乐对初中生而言,往往是比较抽象的。《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第6首交响曲,全曲流淌着典雅、优美的旋律,围绕着静宁、祥和的气氛。这样优美的交响乐,怎样让学生感受交响音乐所独有的器乐和声效果呢?教师设计了“主题旋律、二度创作”活动。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了“溪旁景色”的4小节主题旋律,学生就近以4人为单位,为每小节创作一个音高(音程、三和弦亦可)。要求所创作的音高要符合旋律的音响效果,融入贝多芬那美妙的主旋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有的运用旋律的第一个音;有的运用整小节旋律进行分析,挑选一个合适的和弦;有的学生每小节创作了2个音高,并将所有创作的音高串成了一条副旋律……在大家的创作中,教师挑选了几个成果,进行弹奏展示,《溪旁景色》在学生的创作中得到完美的演绎。

3.小组合作,探究作品

学习方式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单独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但仅限于个人的知识与思维。小组共同学习,则能够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力量,共同促进学习。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音乐作品有许多内容可以挖掘和研究,比如音乐作品的作曲技术、创作手法、演奏技术等都可以通过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试着布置探究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研究作品的内容,这样欣赏教学的深入性就能得到体现。

笔者执教《音乐诉说的民间故事》一课,欣赏作品为《沃尔塔瓦河》。本曲是民族主义作曲家斯美塔那歌颂捷克大好河山的作品。本课时主要欣赏河流的主题旋律,音乐旋律流畅、奔腾,犹如滔滔河水般激荡着学生的心灵,深受他们的喜爱。看到学生对乐曲的接受和喜爱,教师心中十分高兴。如果就此终止了学习,欣赏教学浅尝辄止。趁着大家对音乐的兴头高涨,何不深入探究一番?教师设计了“打击乐器探究”活动。教师布置探究问题:主题旋律中运用了什么打击乐器?大部分学生都听出音乐使用了三角铁。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发一个三角铁。学生小组研究三角铁的演奏方法,挑选一种最适合本曲的演奏方法并进行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第一组使用三角铁的斜边敲奏,第二组使用三角铁的角部敲奏,第三组使用三角铁的底边敲奏,第四组利用三角铁顶角的两条边震音演奏。经过交流,师生一致觉得第三组的演奏音响最柔和,最适合为乐曲主题旋律伴奏。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教授了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单敲。本来非常枯燥的打击乐演奏知识,在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中,群策群力动脑筋,欣赏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四、情感性体验活动:挖掘作品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听众,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使得人们为之欣喜,为之流泪。音乐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学生热爱音乐,因为音乐能够抒发自身的感情。初中学生在歌唱中热爱生活,在表演中展现青春风采。把握住音乐的情感功能,就能够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音乐欣赏教学,也要从激发学生情感的角度出发,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中融入情感,使音乐欣赏教学走入学生的心中。

1.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人的情感常常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初中生观察力敏锐,青春期的他们对外部世界十分敏感。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情境的作用不可小视。要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情感世界,必须创设浓郁的音乐教学情境,因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情绪要求,设置符合作品要求,同时也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情感。

笔者执教《歌乐声声闹节庆》一课。本课的内容是中国民族音乐,且讲述的是中国各地过节时候的节庆音乐。初中生对中国民族的节庆音乐了解不多,部分学生知道《春节序曲》、《秧歌调》等作品,但对各地的特色节庆音乐并不熟悉。教师课堂欣赏作品《闹元宵》,这是一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曲,具有山西地方音乐特色。怎样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中浓浓的节日氛围?由于时值过年之后的新学期,趁着刚刚过完年的喜悦,教师在欣赏之前先问学生过年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让学生回味一下过年的经历。随后教师列举了一些过年的图片,并播放了一段春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浓浓的年味。然后教师讲述了古代元宵节的故事,皇帝在城楼上和百姓们共度佳节的情景打动了学生。在回忆经历、欣赏视频、聆听故事中,学生不由自主地从音乐课堂感受到了浓郁的节日氛围中,许多学生都露出了过节时幸福的微笑,心情也十分欢快。此时教师播放《闹元宵》的音乐,学生马上就对节日的音乐产生了共鸣,音乐欣赏的氛围和效果都十分良好。

2.触类旁通,增进情感

当代初中生的知识面较广,获取的信息量也很大。学生不仅在音乐课堂中学习音乐,在课外对多种类型的音乐也有所涉猎。尤其是流行音乐,许多流行歌曲不仅时尚、动感,更运用了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元素,这样的作品审美价值也很高。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熟悉且喜爱的音乐,与教材作品相联系,欣赏教学的效果就会提高。

笔者指导《世代相传的歌》一课。本课讲述的是中国地方民歌。根据以往的经验,当教师讲起民歌,学生总是不太提得起精神,不是对歌曲的内容不感兴趣,就是被歌曲中的衬词和吆喝逗得捧腹大笑。当教师讲起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知识,学生也很漠然。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小调《杨柳青》时,使用了和流行歌曲相联系的触类旁通的体验活动。教师首先播放了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歌曲一响起,学生立即被吸引了,有的学生还轻轻地开口跟唱起来。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歌声缓缓流淌,一个青花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配合着风雅的歌词,学生都投入了音乐之中。教师适时分析,为什么这首流行歌曲这么美妙?原来它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运用了民族音乐的调式。这首歌曲歌唱青花瓷,其实也就是在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教师的分析下,学生纷纷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随即教师继着话题引入了民歌《杨柳青》,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民歌的学习中,课堂学习效果十分良好。

3.合作表演,升华情感

情感不仅要培养和增进,同时也需要适时地激发和升华。音乐作品如能激发人的情感,让欣赏者在演唱中赞美,在表演中歌颂,那么人对音乐的情感就升华了。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呵护,更要通过合作表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经历,感同身受,渲染气氛,引起共鸣,共同赞美音乐,升华情感。

笔者执教《聂耳、冼星海在上海》一课,欣赏的作品是《保卫黄河》。这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欣赏教学中,教师讲述了歌曲的创作故事,介绍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感受了旋律的快速激昂,体会了歌词的坚定决心。尤其是观看了视频之后,大家都被一浪接一浪的轮唱效果深深打动。此时如果教师就此结束欣赏,学生刚刚被带动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将烟消云散,实在可惜。于是,教师背起了手风琴,准备伴奏。全体学生起立,分成三个声部轮唱《保卫黄河》。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学生的演唱声音响亮、有力,轮唱时整齐且有一浪接一浪的层次感,配合着教师娴熟的手风琴伴奏,师生一起将《保卫黄河》完美演绎。学生更是从合作表演中,深深地体会到了音乐的气势和革命家的英雄形象,以及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保卫全中国的决心。

结语

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体验性活动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感受、实践、合作、创新能力,使传统的被动式欣赏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共同表现的新型欣赏课。而师生也在这种良好的互动环境中,互相配合,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新型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创新、个性、攀登、共享”成为了青年人的主题。传统的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地位正在不断地接受挑战,而各类选秀节目、综艺节目中的新人、新作正不断地刺激着中学生的感官。中学音乐教师应当主动学习,博闻广知,主动接触新型艺术,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涵,努力拓展艺术的外延,从而赋予初中音乐欣赏课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郁文武.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王月萍.清歌流韵皆育人[Z]//上海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研究与实践[A].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8]王昌逵.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Research on Effective Use of Experienced Activities

in Musical Appreciation in Middle School

MA Ziqiang

(Shanghai World Foreign Language Middle School, Shanghai 200233)

Abstract:Apprec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music lesson.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Today’s music lesson, learning efficiency is low. In music lesson, the author use experiential activit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perception, appreciation and create. Let the students enjoy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edify sentiment. The author use sensory experience activities, practical experience activities, research experience activities, affective experience activities in music lesson. Let the students go into the world of music, cultivate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and form the correct values.

Key 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music lesson, music appreciation, sensory experience activities, practical experience activities, research experience activities, affective experience activities

作者简介:马自强,安徽巢湖人,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音乐、艺术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