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尧
唤醒“冬眠”的作文教学
◎肖 尧
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如果是教出来的,那么作文教学要怎么进行?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期,“活动巡礼”栏目报道了丁卫军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三节精彩的写作教学课。这是一个作文教学的个案,但其中值得玩味之处有很多。尤其针对三节写作家教学课,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江苏省特级教师丁卫军老师也发表了题为《让作文教学看得见》的活动综述。文章的题目和内容都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现状:在大多数时候,作文教学是看不到的。我们由此可以想象,广大一线教师与他们的学生经常面对的情形即是:有写作课,无写作教学。教师们一听“写作课”三个字即头疼,只觉千头万绪,无从教起。
其实,如果把写作水平比作一个圆,那教师教写作与学生学作文就是两个半圆。有教师可能会有疑问:写作的提升是概率事件;会写的学生自然会写,不会写的怎么启发都是没有用的。这样的话,真实的作文教学岂不就是空中楼阁?这样一反驳,很多教师会有认同感。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本期“双飞茶座”中两位老师提到了托尔斯泰长篇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列文在滑雪场去见他心中的挚爱——基蒂的一瞬间列文的感受。那种细腻、真实而复杂的情感,让人读之有荡气回肠之感。托尔斯泰这种写作的艺术感染力是无法教的,那就是他天生的本领——很多教师会这样认为。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托尔斯泰很多篇章开头的灵感,都是从别人的作品中来的。托尔斯泰的写作“老师”有很多呢。你能说作文教学无用吗?
我以为,作文教学的意义,就是画好学生学写作文这个半圆,将它的边界无限扩大。我们当然可以如沈健《寻求选材“新”境界》与潘晓露《江风水韵竞风流——写景描写写作指导》两节课一样,教给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写景等具体的方法。同时,我们老师还可以讲课文,讲课外名著,讲写作故事等,告诉学生写作的魅力、写作成果的获得过程等。当然,我们在教这样的课的时候,不一定是完美的,可能有瑕疵。比如,沈健老师的课后评课有“选材无新旧”的批判,潘晓露老师的课后也有“教给学生写景不能仅仅是写景,更要告诉学生写景是作为文章的一部分存在”这样的遗憾。但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瑕疵是下一次写作教学课要解决的问题。在路上的写作教学遇到问题和困难是一定的,但是如果有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态度,积极去寻找方法,我们一定存在乐观起来的可能。
作文教学这个半圆如果能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魔力就会来。而一旦作文教学这个半圆的魔力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吸引来学生作文能力这个半圆的提升。这跟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自然会有很多的女孩被其吸引是一样的道理。基于此,作文教学中的很多细节就有琢磨的必要性。对于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就像是在打积分赛,一场场比赛下来,经验累加,互动加强。有一天,它也许会变成“拇指姑娘”,被装在学生的作文口袋里,成为了他们学习、化用、提升作文能力的最大武器。
三月了,“冬眠”的作文教学,快到提升学生写作的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