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冰
在日常的批改作文中,老师往往望文兴叹:千篇一律!这些泛泛之作,首当其冲是文章题材,使得读者索然无味。因此,学生写作必须在写作思路连贯、周密、清晰的情况下选择题材,所选题材既要合乎典型性,达到真实性、准确性,更要追求新颖性、生动性。
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记叙文本是通过写人记事和抒情言志,达到以事感人,以情动人的效果,但学生对生活经历缺乏独特的发现,对情感缺乏独特的体悟,以至于老生常谈。例如写表达母爱的记叙文,一般学生一想到母爱,涌向脑海的立即就是暴雨之夜或者大雪之日,自己感冒了或者发烧了,母亲步履维艰地背着自己到诊所或医院看病;或者是风雨大作之时母亲冒雨到校给自己送伞。可以说这样的题材看了几十年了,读者早已是心如枯井,不起微波,更不要说是心有所动了。试看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若干次的诉说之后,还有人同情她吗?作文也是如此,好事也厌百回讲啊!我们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胡适《我的母亲》中所选题材之一:“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简单的一件事饱含着母亲的爱子情深,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样类似的事情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只不过是我们未曾留心罢了。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所举事例与观点要吻合尤为重要,其次就是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只要是论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举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只要是论述逆境出人才,就举司马迁、左丘明……这些人所周知的材料已经没有任何新鲜感了。
作文题材选择要有亮点,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要主动而为,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在熟悉的地方“发现”亮点。常有人感慨“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是他缺少“发现”的意识。罗大佑《童年》中唱到的情形,上学的人哪个没有经历过,哪个人不熟悉。可是只有罗大佑通过自己的“发现”写出了普通人童年生活的“亮点”,写出了一代代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的共同追忆。鲁迅中年后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萧红成年后写《呼兰河传》,视野和情感成熟了,但内容无一不是“熟悉”,只是对熟悉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发现。当然,对于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像作家那样,但也要鼓励他们去睁大眼睛,用心体悟,去发现熟悉的生活中的美,选取“亮”的题材。
第二,关注天下事,扩展见世面。学生要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多了解时事,睁大眼睛去观察世界,大到国家大事,世界热点,小到身边的一花一木、一言一行,要用心体察,感悟体味。对发生在身边的民生小事,有着特别的敏感,有着一种特别用心去观察去体悟的情怀。在作文中即使我们在技巧上存在一些缺陷,但鲜活的事件、新鲜的内容,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对时事恰切的引入,也总能让老师感受到一些情趣。
第三,扩展阅读量,学会用课本。通过扩展阅读量,从自己丰富的阅读积累中选取题材,达到作文时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同样能做到亮点呈现。即使阅读量有限,也不至于山穷水尽。我们的语文课本、历史课本也是个宝库,关键看学生会不会“挖”。初中语文课本上将近200篇课文,六册历史课本中有古今中外说不尽的故事,学好了,读通了,领会了,也是作文例证的“金库”。
总之,厚积薄发,只有平时积累丰富的题材,作文时选择亮点题材,才能让自己的作文鲜活起来,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