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仙
不写评语写心语
——教材写作批改例谈
◎朱美仙
作文评语是语文教师对学生习作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如果说,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那么评语就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一则好的评语,不仅评价、诊断学生习作的优点、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且要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但是,传统的作文评语,“只评文不评人,或只重视评价文章而轻视甚至忽视评价作者,其实是一种顾此失彼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为评文而评文的现象,缺乏对写作主体的情感、态度、世界观等最起码的关注”。
那么,要如何撰写作文评语,才能更加充分发挥其评价、诊断、导向、沟通作用,使学生真正能从评语中有较大的收获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情感交流式评语入手,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
所谓情感交流式作文评语,就是从学生习作的读者、知己的角度去阅读,并真诚地谈出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深情的赏识,对学生的不足给予真诚的期待,对学生习作的进一步修改提出民主的商讨,并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习作流露的真情实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种评语,强调教师的情感投入,需要教师将自己无尽的爱、浓浓的情,通过饱含情感的评语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心灵的沟通,因此又称为“心语”。
下面,试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写作训练批改示例,浅谈本人撰写情感交流式作文评语即“心语”的一些具体做法。
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确实,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和鼓励能给学生以希望和力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的勇气。因此,作文评语的撰写要重视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特别是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让写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得到鼓励和赏识。为此,教师批改习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然后给予热忱的肯定和鼓励。或者是立意高远、选材新颖、结构完整,或者是语言流畅、富有文采等。如批阅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一篇读后感”时,我对某学生的习作《感悟生命——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有感》给予了真诚的赏识:
孩子,我真为你终于走出内心的彷徨而高兴,更为你对生命如此深刻的感悟而欣喜:“我慢慢地触摸心坎中某根早已荒疏的弦,我苦苦地思索……我发现失败和痛苦是人生的常客;我发现拼搏是人生的资本;我发现,生命不能甘于平凡……”这是经历了多少挫折才终于拥有的顿悟啊。孩子,在老师喜悦的笑容与真诚的期待中继续努力吧,我相信,只要珍爱生命,勇于拼搏,你,一定会拥有充实而美好的未来。
有人把教师批阅作文比作是开掘人生的金矿。确实,学生习作中总有或多或少的金子等待教师去发现,去采掘。因此,在批改习作时,我不仅关注学生习作整体的优点,而且关注学生习作的局部、细节,对他们习作中哪怕是一点闪光的东西都要写上我的赏识和鼓励。或者是一个明亮的标题、一个精彩的段落、一个生动的句子、一个形象的修辞,一个准确的词语,整洁的书写,也或者是写作很弱的学生第一次简单地记叙了一件事情,写下了一段完整的话,我都要真诚而不吝啬地予以赏识或鼓励。如一位作文基础较差、平时不太愿意写作的女同学,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一篇游记”写作训练时,将自己游览河源市桂山风景区的见闻写成了一大段通顺的话且字迹清秀,对此,我同样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你本次作文有很大的进步,字迹很工整,很秀气,老师看了很喜欢。相信,只要你扩大阅读面,多多读书,多多练笔,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确实,对学生的习作,无论是寥寥数字的眉批,还是全面概括的总批,都要坚持以鼓励、赏识为主,把一腔爱心融入作文评语之中。当然,评语中的鼓励或赏识,不能文过饰非,不切实际地夸大。从作文过程来讲,夸大容易造成学生的忘乎所以;同时,文过饰非的评语,也很难得到作文能力较高的中学生的认可。因此,鼓励、赏识应针对学生习作中的进步、闪光点,不过于夸大,实事求是,真实地予以真诚的赏识和热忱的鼓励。即教师对习作的赞美之情、赏识之意是基于习作基础上的自然流露,既体现教师求真的态度,又表达教师满腔的真情,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是真实的、真诚的、热切的,绝不是形式上的安慰。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博士用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和成就。而学生信任和崇拜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更能给予学生无穷的力量。但是以往的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总是一针见血,力求切中要害:“选材不典型,语句不连贯,错别字太多……”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满心的期待会变为失望,本来就不会写,好容易写出来老师还不满意,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惧怕作文的心理也日渐凸显。因此,笔者认为,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缺点、不足,教师不要一味否定、批评,而要以真诚的话语提出自己的期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努力改进和发展。
如班上有一位学生作文基础不错,写作文很快,但是因为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一些语句往往不太通顺、或词语不够恰切,于是我在他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好文章是推敲出来的,好词语是锤炼出来的,如果你愿意像贾岛那样学会推敲词语,认真修改,你的文章一定会更好。”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一个人”的写作训练中,某学生的习作《我敬爱的语文老师》一文虽然介绍了语文老师的外貌和关心自己的两件事,但写老师的外貌没有抓住特征,所选择的两件事例很普通(关心“我”的作业完成和生病时带“我”看病),而且缺少生动的描述、感人的细节,对教师的敬爱之情也因此显得空泛,不够真实。但是,我并没有写上诸如“选材不够新颖,人物不够生动,感情不够真挚”等否定学生的话,而是代之以真诚的期待:
作为你的老师,我真为自己得到了你如此真诚的喜欢和敬爱感到由衷的高兴。我多么希望,你能够更加细心地观察我的外貌,抓住我的外貌特征,如浓密的眉毛,严厉而不失温柔的眼神等;我多么希望你能够更加细心地感受我对你的期望和关爱,将我关心你学习和身体的两件事以更加形象的语言描述下来;我多么希望你能注意到我关心你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并把这些细节描绘出来;我多么希望你能够将你当时的心情、感受具体细致地写下来。我想,你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对吗?
后来,这个学生重新修改了作文,并把我指导他写作、期望他作文写得更好这件事也写进了作文,作文有具体的事件描述,更有真实的细节和细致的情感,读来让我颇为感动。另外,他还在作文后面附上了一段“写后札记”,将他阅读我的作文评语后的感受和改写作文的思考写了出来。确实,多年的实践证明,在作文评价中,把学生作文的不足变为教师真诚的希冀,学生深受鼓舞,通过精心修改,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学生文章的唯一读者和评判者,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评价学生文章时,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凭着自己审视文章的内在尺度和好恶标准,高高在上地去评价学生的习作,写上“本文还不够……应该……”等指导学生写作活动的评语。其实,这些教师一支笔的霸权式评语,是不科学的。同时,由于教师与学生阅历、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权威而生硬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不仅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减弱写作动机。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写评语时,必须摒弃高高在上的评判者的姿势,以学生文章的忠实读者和知己的身份去品味学生的习作,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修改交换意见。这些意见,就是富有民主色彩的一些协商式的话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查找得失,修改作文,并寻找逐渐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如,与其在学生作文评语中写道“文章内容不够充实”,倒不如说“在我看来,如果你能将更为典型、更为具体的材料充实到你的文章中去,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这样的探讨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又如九年级学生练习2007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最好的奖赏”时,某学生的文章叙事一波三折,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但是因为缺少生动感人的细节,只能定为二类文,为此,我在评语中写道:“你的文章,以一波三折、跌宕有致的记叙和真诚的情感紧紧抓住了我的心,如果你能够将自己期望父母的认同、父母一次次冷落自己、父母终于认同自己等细节以形象的语言写下来,那么,你的文章将升格为为一类作文,将会感动更多的人。我想,你一定非常愿意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是吗?”这种商讨式的评语,避免了直接指摘是非的评语给人的生硬感,以民主的口吻向学生提出习作的不足并指出修改的意见,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迅速调整作文的思路,努力克服各方面的不足。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说,“要作文先做人”。从这个角度讲,批改学生作文时,面对的当然不只是文章本身的问题,还有学生思想情感的问题,如困惑、苦恼、困难、渴望、心理障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同学生用笔谈心。
要把写作文评语看作与学生不见面的谈话。诚于内,才能行于外。因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心灵来阅读学生的习作,以真诚的语言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写一篇演讲辞”的写作活动中,某学生在演讲辞中写到因为家乡坎坷不平、坑坑洼洼的路让以摩托车载客为营生的父亲受尽艰辛,因此有了要为家乡修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的梦想。我阅读后,很受感动,写道:
你的梦想让我感动,你的孝顺让我敬佩!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的体谅、担忧和关切。我知道,你是在用心书写自己的梦想,我知道你一直在为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学习。我相信,你是一个很有潜质的孩子,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祝你好运!
其次,要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对学生习作流露的情感、态度等问题,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写下作文的心语。心语的内容主要是:一,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二,和学生一起探讨习作涉及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三,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予以引导,肯定学生积极的进取热情,开导学生的苦闷、彷徨、痛苦、困惑,鞭策、警示学生的失望、消极情绪等。如在评改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毕业寄语”时,对学生的习作《写在十六岁之旅》中的思考、疑虑和恐惧,我写道:
你对十六岁的思考很深入,你的疑虑很真实。你问我,十六岁是什么。我想对你说,孩子,十六岁就是我手中这一篇用心写就、用情凝注的文字,十六岁就是你躁动之后逐渐安静踏实的情怀。亲爱的孩子,也许十六岁的包袱会很重,十六岁的肩膀会很痛,但无须畏惧,请挺起你年轻的胸膛,举起你美丽的梦想,你会拥有更加美丽的十七岁、十八岁……乃至年年岁岁崭新而娇艳的太阳。
这种以“你”字开头的心语,既唤醒了学生的意识,又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好像在面对面交流,心与心对话。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心语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用情感化、个性化、美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导向、鼓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心与心的交流中,以往为大家所畏惧的作文渐渐受到大家的喜爱和盼望。教师以满腔的真情,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写下自己最真诚的阅读体会和建议,对学生在习作中流露出的思想、情绪给予真实的体谅,不仅能及时化解学生心头的情感淤积,祛除其心理负担,而且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由衷的钦佩和信赖,可谓一举两得。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教育局教研室;5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