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白白教作文
—— 评郑桂华教授课例《人物对话描写》

2015-12-03 06:50端木春晓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想象力教授作文

◎端木春晓

明明白白教作文
—— 评郑桂华教授课例《人物对话描写》

◎端木春晓

在细读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课例《人物对话描写》实录时,我联想起了余华先生迄今为止唯一一本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在这本书里,余华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文学创作是需要“洞察力”和“想象力”的。我肤浅地认为,这里的“洞察力”是洞察社会和生活的能力,“想象力”是选用最为合适和艺术的手法、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想及此,我觉得一堂“明明白白的作文课”,执教者同样也需要有“洞察力”和“想象力”的,只不过,这里的“洞察力”是指发掘教学资源的能力,而“想象力”是指选择合适且具有艺术性教法的能力。郑桂华教授无疑是这方面的专家和榜样。

郑桂华教授提出的“明明白白教作文”,归根结底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明确教什么”,即梳理和开发写作知识,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教学目标;二是“知道怎么教”,即开展写作教学指导活动。一堂课弄清了这两点,就可以实现“明明白白教作文”的愿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教授是如何开展作文教学的。

一、规整的写作知识彰显了敏锐的洞察力

人物对话描写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得什么?这是关键点,也是作文教学中真正难题之一。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描写对话者的神态,二是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这些固然非常重要,也是人物对话描写中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仅仅这样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对话描写是远远不够的。在郑桂华教授这节课里,一共整理出了0个对话描写的知识点,并分别以“引号内”“引号外”清晰地分为两类。“引号内”人物语言对话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的四种方法:(1)用上一些表达人物语气的标点;(2)用上一些特殊句式,如“不——是——我——”;(3)在句首加上叹词;(4)在句末加上语气词。“引号外”人物语言对话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的六种方法:(1)描写说话人的神态;(2)描写人物对话的环境;(3)描写对话人的心理;(4)描写说话人的外貌;(5)变换不同的说话方式,如“说”转化为“喊、吼、叫”等等;(6)直接描绘声音。当教师和学生把人物对话描写的这些基本要点弄清楚后,学生理解起来和运用起来,就会有章可循。能够如此清晰和规整地洞察、发掘这些写作训练的教学点,教师除了需要丰富的写作学知识外,还需要丰富的写作实践经验,否则是很难做到如此精准的。

二、科学的教学方法彰显了丰富的想象力

当发掘了作文教学资源之后,如何开展高效的作文教学?有什么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人物对话描写?这同样考验着教师的智慧,这急需教师的想象力。郑教授在这节课里,给了我们很多深刻的启示。

郑教授这节课教学方法的“想象力”主要体现在三个主问题上。

问题一:“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比较自觉地要用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要求?”

问题二:“人物描写的核心是什么?”

问题三:“回忆一下,引号里面也就是人物说的话。人物的话,人物语言是最直接的,我们怎样才能写好呢?”

先逐一看看这三个问题的妙处。

问题一,非常巧妙地“问”出了学生的写作基础,即“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的教学展开寻找到了最佳逻辑起点。

问题二,是最重要的教学矛盾所在,即学生能感觉到自己在人物对话描写方面有改进的空间,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发力。教师精准地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讨论和研究,实际上就是为解决矛盾而寻找最佳发力点,而这恰恰又是学生进一步写好人物对话的关键点,实际上也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问题三,当学生寻找到写好人物对话的关键点后,再引导学生一起探寻攻克这一难点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才发生了作用。再综观这三个问题,它们又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学生的基本认知(人物对话描写方面)开始,搭建提高学生能力生长的“支架”,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发展,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精彩的课堂生成彰显了旺盛的生长力

郑桂华教授的课堂生成性非常强,是课堂生长力极其旺盛的课堂。我认为,郑教授的课堂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长力,主要源于她准确地捕捉到课堂教学生长点。下面是我从教学实录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教学过程,其课堂上的学生生成、教学生长的路径体现得非常清晰:

师: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比较自觉地要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会比较注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师:好的。小学老师、初一老师还教了大家什么?

生:还可以从神态和外貌两方面来描写。

师:还有吗?

生:我们可以用人物的动作来衬托人物的心情。

师:我们已经讲出了三大类方法。

生:还有一种环境描写,也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师:好的,这也是一种办法。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四位同学的回答差不多都用到了一个词,用这些描写来——

生:衬托。

师:这些办法都是用来衬托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氛围的。

(注:上面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进行了提炼整理)

这段教学过程非常精彩。教学的生长点是什么?是“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比较自觉地要用什么方法?”;课堂上生长出了什么?生长出了描写人物对话的种种间接方法,如“心理、神态、外貌、环境”等描写方式,同时也生长出了这些间接描写的作用——“衬托”。这样的教学,教学起点源自学生,过程中教师巧妙递交支点,教学落点再次回归学生,在这一个回合当中,学生轻松、明白地掌握了人物对话描写的方法,提升了写作能力。像这样的教学环节在郑教授的这节课以及其他的很多课例里,比比皆是,这或许也是众多一线教师喜欢她的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物对话描写”这个课例不仅仅体现了郑教授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股贯穿课堂始终的“生长力”,这三“力”形成的合力,使得课堂教学既顺利又高效,既科学又有艺术感。这样的作文课,教师教得“明明白白”,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参会教师也听得“明明白白”。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518000)

猜你喜欢
想象力教授作文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刘排教授简介
打开新的想象力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