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中学,221138)
规避体育教学安全隐患“七方法”
王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中学,221138)
体育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学是否安全,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是关键。然而,部分体育教师缺少责任心,制订教学计划时出现教学内容选取不恰当,教学环节预设不合理,器材选取不合适,练习密度、强度过大等问题,为课堂教学的安全实施埋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体育教师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重视“教学计划”,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流程,规划场地、器材,预设练习密度、运动负荷与安全预案等要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凸显体育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等特性,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差异学生会因动作不熟练、身体素质不够、练习难度过大等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出现抵触、动作变形等问题,导致伤害事故发生,作为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心理适应能力,在学习跨越式跳高前加强力量、协调、柔韧等素质的练习,学练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设计跳跃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增加辅助器材、采取保护帮助的方式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关注个体差异学生的学练需求,确保教学的安全实施。
体育课堂教学是合理利用场地、器材进行的有组织、有目标的身体活动,往往会因为场地和器材的安全隐患造成一定的伤害事故。如:场地不平整、面积过小、器材老旧破损、固定不牢、使用不当等问题。作为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难易度、学生人数等因素,在课前充分检查场地、器材,做到四步,即:一看、二摸、三试、四记。一看,观察排查场地的大小、平整度、材质、物品摆放和器材的种类、数量、新旧程度、有无破损、固定程度等;二摸,对场地、器材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用手去触摸,捡拾场地内的杂物,确保篮球架、跨栏架、单双杠等器材的稳固;三试,针对预设教学内容所需用的场地、器材,教师亲自到场地,运用器材演练,试试场地、器材的实际使用情况,能否安全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如:在单杠“引体向上”素质练习中,体育教师应实地查看单杠的新旧程度,摸一摸固定得是否牢靠,亲自做几个“引体向上”,试试实际使用的效果,确保出现意外伤害情况时,有据可查,同时,也是对一看二摸不确定的因素进行有益补充;四记,就是对课前场地、器材的检查情况及时记录,填写场地、器材安全隐患检查统计表,做到有记录可以查询,确保师生运动安全。
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人数、服装、身体、心理状况等都直接影响着体育课堂的安全。那么,如何规避呢?落实好课堂常规是加强安全教育和提高自我防范的有效手段。课堂常规包括集合整队、清点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宣布上课内容、提出要求等,这些为体育课堂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要求每个学生熟背“常规三字经”:“夏稍薄,虽不短,冬适厚,仅衣衫;衣宽松,服运动,鞋合脚,运动舒;己物品,善保管,软着绊,硬着伤;铃声响,排队列,不迟到,不早退;身有恙,必告师,有不适,及呼之;认真听,仔细想,讲文明,守纪律;活动前,充准备,愉身心,保安全。”如:有时学生会把钢笔装在口袋内上体育课,这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但当学生在背诵到“课堂常规三字经”中的“己物品,善保管,软着绊,硬着伤”时,就会及时发现所带的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并交给教师保管,规避了安全隐患。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关节、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充分预热,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提供有效的身体保障,防止因身体活动不充分而引起扭伤、摔伤、挫伤等事故发生。“1+1”准备活动是指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是通过慢跑、游戏、准备活动操等形式进行的,使学生身体的各部位,如:头部、上肢、躯干、下肢得以适当的活动;专项准备活动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运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容易受伤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热身活动,适当的专项准备活动,特别是结合本节课场地、器材、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充分准备和调整。如:在快速跑教学中,一般性准备活动仅是使身体得到基本的热身和韧带的拉伸,对于快速跑时大腿肌肉群的快速拉伸要求而言,强度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如果能够再做一些半高抬腿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跨步跳等专项练习,就可以提高在快速跑中大腿肌肉所需强度的适应性。因此,一般性准备活动的热身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的铺垫,为安全有效实施基本部分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课堂教学中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学习运动技能的核心环节,也是运动负荷安排最强的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求过高,学生缺乏安全意识,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按要求进行活动等都会导致课堂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规避安全风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观察引导”,对有安全隐患的苗头及时劝阻,如果“教学计划”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或安全风险,可采取辅助练习、分层教学、降低难度、练习目标和强度,甚至可以终止练习,并及时反思、总结找出安全隐患的原因,调整本课乃至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如:在肩肘倒立学习过程中,负责保护与帮助的学生不能在侧面运用规范的动作对练习者进行保护与帮助,只起到“摆设”的作用,这时体育教师应及时提醒,询问原因,是不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还是责任心不强等,针对问题及时引导,确保保护与帮助的实效性、安全性,杜绝因保护与帮助不当造成安全隐患。
课堂安全只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骨干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安全员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及时制止、汇报的形式,以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小组安全员牵头,建立学生个人的安全评价机制,并根据学生课堂安全的表现:守纪情况、自我防范情况、合作保护情况、安全效果等,预设一定的比例分值,对每个同学进行打分,及时总结评比。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安全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起到很好的安全带动作用,而且使每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具体该如何自我保护,达到了安全教育的效果。如:在每学期教学的开始阶段,把学生安全表现的守纪情况、自我防范情况、合作保护情况、最终安全效果的四个方面,设置比例为5∶2∶1∶2,注重对课堂纪律的考评,在学期的中期设置比例为2∶2∶4∶2,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合作意识和保护能力的培养,不同的阶段侧重于不同的评价,以不断提升评价机制的引导、激励作用,使规避安全隐患制度化、长效化。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突发的或者预设不到的,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可以适当布置一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相关的课外练习,提出相关要求,并提供相对应的练习方法、手段与安全注意事项等,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系数的提高。针对个别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安全隐患,应在课后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寻求根源,对症下药,及时疏导、规范,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其对健康安全行为的认知,以促进体育课堂的安全实施。如:某学生因家庭贫困,怕其他学生看不起他,在课堂上总是做出稀奇古怪的动作,希望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认可,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让他明确这样做不但会适得其反,而且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教学中多创设一些平台,给他表现的机会,增强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安全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