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聂晓凤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杨军聂晓凤
【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48例,占96.00%,重残者2例,占4.00%;而对照组患者恢复30例,占62.50%,重残16例,占33.33%,死亡2例,占4.17%。2组患者恢复率和重残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 3/5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 7/4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血量大于50 ml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其远期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显著降低了患者重残率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手术
作者单位: 714000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脑部并发症。一旦发生,发病十分迅速,患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已经占据脑卒中发病患者的20%~30%[2]。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手术的方式较多,且临床报道其效果均不相同。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分别进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2组治疗方法的优越性,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均排除由恶性病变,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出血性疾病患者。将98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 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 56.6±7.4)岁;高血压病程5~28年,平均病程( 12.3±5.7)年;出血量>50 ml有28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 57.4±7.6)岁;出血量>50 ml有25例。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以及高血压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麻醉满意后,将血肿的中心设为中心点,选择穿刺点的时候需要避开脑皮层及头皮的重要血管。在每次抽吸血肿后间隔一段时间再继续抽吸,每次抽取时间不宜过长,且第1次抽吸血肿的总量要在40%~60%,随后适时适量进行抽吸。
1.2.2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患者常规麻醉后,选取血肿量最大层面进行3~5 cm直切口,逐层切开头皮、皮下组织至骨膜,随后对颅骨予以钻孔,用咬骨钳扩大骨孔至直径达2~3 cm小骨窗,“十”字形剪开硬膜后,用穿刺针穿刺血肿抽取液化血肿;充分止血后,利用脑压板将脑组织至血肿腔进行分离,在直视状态下对血凝块和陈旧性血液予以清除;术后放置引流管予以引流。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1年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的比较[3]。
1.4疗效判定
1.4.1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参考神经内科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4]。Ⅰ级:患者可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患者生活能力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Ⅲ级:在借助外力的支持下,可行走;Ⅳ级:卧床但意识清楚;Ⅴ级:植物人状态。其中Ⅰ~Ⅲ级视为恢复,Ⅳ~Ⅴ级视为重残。
1.4.2患者生存质量评分:采用SF-36[5]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健康指数、情感指数及心理指数等3方面内容。
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珋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2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恢复48例,占96.00%,重残者2例,占4.00%;而对照组患者恢复30例,占62.50%,重残16例,占33.33%,死亡2例,占4.1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
2.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后对照组因术后2例患者出现大出血现象,导致患者死亡。观察组患者出现再出血1例,脑积水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00%( 3/5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 ( 7/ 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
2.32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后发现,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珋x±s
2.4按出血量分层比较两种治疗方式预后本研究还发现,对于入院时出血量大于50 ml患者,2组治疗方法预后显著不同,观察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脑出血后,血肿在凝结和液化分解过程中产生很多毒性物质,可引起继发性脑损伤以及感染的发生[6]。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手术进行血肿的引流,清除血肿,缓解血肿形成的颅内高压,进而防止其产生的毒性物质对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有效的控制颅内活动性出血,使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危险期[7]。
表4 按出血量分层比较两种治疗方式预后 例
目前开展的手术包括常规骨瓣开颅、离体定向血肿抽吸、小骨窗开颅和单纯钻孔引流等。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时间长,失血多,脑组织暴露时间长,脑损伤较为严重。单纯钻孔引流,其主要缺点是钻孔小,引流不彻底,引流管堵塞现象。立体定向血肿抽吸由于抽吸时的负压造成周围组织的损伤,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8]。本研究就此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经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小骨窗开颅手术,按照神经内科功能分级来看,观察组患者恢复48例,占96.00%,重残者2例,占4.00%;而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恢复30例,占62.50%,重残16例,占33.33%,死亡2例,占4.1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微创手术是在借助显微镜的情况下,进行微创的一种治疗方法,与开颅手术相比,显著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应激性溃疡、再次出血等并发症较。已有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是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9]。若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应激性溃疡,可能加剧脑部症状,迅速导致循环衰竭,导致患者死亡。研究报道,这可能与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后导致胃泌素分泌亢进是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原因之一[10]。从本组研究来看,对照组出现了2例应激性溃疡,与上篇报道类似。这说明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引起的血肿清除不彻底而引发血肿降解产物诱发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也从提高了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
本组对出血大于50 ml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减少了患者再次出血的可能,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经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显著降低了患者重残率和治疗后
的并发症的发生,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宁波,张修宝,王国军,等.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7,47: 55.
2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等.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河北医学,2013,19: 695-699.
3李满强,朱春雷,黄秀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亚太传统医药,2011,7: 111-112.
4余鹏,张可帅,祁国英,等.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比较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 73.
5方积乾主编.生存质量测评方法及应用.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6赵鹏洲,罗江兵,吴敬伦,等.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11,17: 1630-1633.
7陈劲松,倪恒祥,王军,等.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 850-852.
8龙鸿川,吴云,陈隆益.小骨窗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36例疗效观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 166-168.
9Zheng JS,Yang F,Xu QS,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rough keyhole transsylvian approach.J Craniofac Surg,2010,21: 1210-1212.
10王振宇,黄光富,李志立,等.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48例临床效果观察.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 136-138.
·论著·
收稿日期:( 2014-08-06)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4.032
【中图分类号】R 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 2015) 04-05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