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飞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伦理思考
王艳飞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一直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具普遍意义的问题,但是课堂上教师的管理行为违背了其应具有的伦理性:管理理念存在偏差;管理方式简单;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面对这些非伦理性的表现,需要通过完善教师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促进管理方式的和谐、改进教师管理的具体策略,来实现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伦理性的应然追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多样和谐的管理方式、规范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关键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伦理
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管理是否符合伦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何以具有伦理性?首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对象是人。伦理主要是研究如何帮助人、最终成就人的学科。[1](P1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其最终目的也在于帮助学生、成就学生。其次,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伦理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伦理思考,通过从伦理的角度审思学生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接着论述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伦理追求,进而提出实现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伦理追求的四个方面的策略。
一、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伦理审思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违反课堂规则、不同程度地干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它破坏了课堂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连续性,这样的行为主要包括干扰其他学生学习、破坏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违反纪律、对抗教师或学校的合理要求、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以将学生理解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为前提,通过“认定——分类——确定教师干预程度——采取策略——教师反思”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程序来帮助学生改进问题行为,形成正确的行为。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上,教师在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将学生异化为物。把人当做‘物’来处理,人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的自然,人就是非人了。[2](P9)课堂管理呈现了如下几个非伦理性的表现。
1.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教师的管理理念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及其与新观念的冲突等影响,出现了偏差。首先,教师有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认识的误区。课堂上,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很少进行认定和区分、思考其程度如何、规范及纪律的适用性,也很少确定教师的干预程度、对于这类学生究竟以什么程度的干预对其帮助是最有益的,急于采取制止或惩罚的措施,对学生的行为强制性地制止或纠正,甚至有的时候也将学生的非问题行为当作问题行为进行管理,对其大加批评或进行惩罚。
其次,教师对“管理”认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存在偏差的教师观——教师在课堂中拥有绝对权威,有权对学生进行控制。因而在面对学生问题行为时,教师采取的是一种规训式管理,强迫学生顺从或服从命令,将学生异化为物。另一种误区是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需要学生自己来负责自己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一种完全放手的态度,这种缺乏教师管理的课堂导致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无法准确判断,也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下降。
2.管理方式简单
多数教师在处理多样化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大多凭借以往的经验,方式比较简单。首先,许多规则与规范的制订、执行和监督,将学生的需要排除在外,对学生来说,这些纪律、规范是一种外在于他们自身的控制力量。这种重外在控制的管理忽视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教学环境,不能得到学生的支持。同时,以控制为宗旨的方法很少能帮助教师找出课堂上问题行为的原因,帮助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作出调整,以防止学生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行为。
其次,在大多数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中,许多教师过度依赖惩罚。惩罚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维持适当秩序的手段,对于惩罚来说,最为重要的将是惩罚确实阻止了不适当的行为。[3](P31~35)然而,很多教师一方面很少分析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类别等,而直接进行惩罚;另一方面,教师几乎很少认真思考惩罚的适用性,即惩罚的程度与问题行为严重程度是否相称,造成了惩罚的程序不当。程序正当性的一般观点是,人人都应遵守程序,以避免所作的决定前后矛盾和随意武断。[4](P214~274)就惩罚而言,就是对行为的惩罚的判断标准前后一致,惩罚方式、程度与学生的问题行为严重程度一致,否则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师生关系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里显得非常疏远和紧张,因为在学生们还小时,教师过多地依赖了自己拥有的权力(奖赏和处罚)。[5](P256)
3.管理制度不规范
管理制度在有效地处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课堂规范以及纪律缺乏伦理视角的考虑,主要表现为狭隘化和形式化。课堂规范及纪律的狭隘化主要是指其功能的狭隘化——对学生高分数的追求。课堂规范及纪律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功能?许多教师对课堂规范及纪律的认识较模糊,认为它们只是为了约束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将其作为惩罚学生问题行为的依据,从而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帮助学生取得高分数。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学生的成绩,从而忽视了课堂规范对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促进作用。
课堂规范及纪律的形式化主要是指其制订、内容和实施。就其制订而言,一方面,课堂规范及纪律制订是依据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而非学生需要;另一方面,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学校的领导等。就其内容而言,一方面内容大都比较笼统、含糊,教师和学生对规范和纪律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的把握不准,致使统一规范和纪律在执行过程中前后不一致;另一方面,有的内容的合理性有待考究,可行性不高。最后,课堂规范和纪律的实施,其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体会到作为课堂上的主体的责任与自由;同时缺乏对课堂规范及纪律实施的监督。
二、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伦理追求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对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的伦理追求的基础。在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中,要真正体现其伦理追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生本化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对学生的人性肯定。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同时他们的社会性表现又不足,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但依然具有社会性。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他们在认知世界时,是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认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必须尊重学生的人之为人的人性,不能割裂其中的一部分。第二,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支点。这方面强调尊重人、解放人、成就人。尊重人主要就是对所有学生的尊重,特别是对课堂上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学生。他们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什么原因,教师都应该对他们表示应有的尊重,避免用讽刺、挖苦、辱骂、体罚等这些不尊重学生的行为来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因为尊重是满足学生自尊的基本需要。解放人就是要帮助学生从课堂的附庸中解放出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规范和纪律是由他们参与制订、用来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行为,而并非用来束缚他们、使他们失去课堂自由。成就人,是指教师通过课堂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来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行为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2.多样和谐的管理方式
多样而和谐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对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的针对性以及程序的正当性,而且各种方式之间的和谐运用还可以提高方法之间的兼容性以及效果。目前,在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用得比较多的是控制性质比较强的“管”,主要是惩罚、禁止性命令和规训式的方法,方法比较少,而且很少考虑各种方法之间的兼容性。方法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从宏观方面来讲主要包括行为矫正策略、心理辅导策略、目标导向策略、规范纪律策略、需求满足策略等,但是在每一个宏观的策略里面又可以细化为许多具体的策略。例如,在行为矫正策略中,包含了强化目标行为、订立契约、代币制、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等。另外,这些策略除了单独使用外,还可以相互交叉、相互结合使用。例如,行为矫正策略中的订立契约的策略便可以和规范纪律策略相结合使用,订立契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哪些行为该做、哪些行为不该做、做了不该做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内容达成一致。但是契约的内容是以规范和纪律为基础,这样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不仅要促进方法的多样性,还要实现方法之间的融合与和谐,避免方法之间的不和谐造成的不良后果。
3.规范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课堂规范以及纪律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一种要求,其有一套系统的规则,要想发挥应有的指导学生行为的作用,就必须规范化。规范化一方面是方式的开放,主要是指其制订和执行,制订的参与者必须包括学生,可以通过班会、座谈、访谈、问卷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参与。执行的过程中将不仅要将学生作为对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监督者,学生成为监督者不仅可以提高课堂规范和纪律的规范性,还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指其内容要具有明确性、合理性、可执行性,体现这个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改变一成不变的陈旧规范。最后,课堂规范与纪律内容要体现尊重与宽容。课堂规范和规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以尊重与宽容学生为原则。
三、实现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管理伦理性追求的策略
赵汀阳先生在《论可能生活》中说到:“伦理学的真正问题是,如何做一个幸福的人,或者,如何使生活有意义。”[6](P43)而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拥有活力的人,在课堂上同样需要追求其作为一个人的幸福。学生在课堂上幸福的一个表现就是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而并非“物”来管理,面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的管理应是人性化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因此,面对教师在对学生课堂管理中出现的非伦理的表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伦理意识以及践行伦理行为的能力。
1.完善教师管理理念
教师持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要不断完善教师的管理理念,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课堂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是一种“人——人”的系统,管理者是人,管理对象是人,管理目标是人,通过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进而形成正确的行为,形成自己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应有正确的认识。第一个是了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什么,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第二个是学生出现这些问题行为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来确定教师干预的程度及措施。教师这方面理念的完善,一方面需要依靠教师的培训,在教师培训中增加这部分缺失的内容,同时教师也要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了解这部分内容;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平时的观察、反思和积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认真思考和调查,积累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了解。
2.促进管理方式的和谐
由于学生存在着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样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教师的管理方式也应是多样而和谐的。
(1)帮助教师理解管理行为的正当程序。正是由于教师关于管理的理解偏差,造成了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惩罚问题,可以通过案例培训法增强教师对惩罚问题的认识。在培训中,经过分析具体的实际案例中“教师的惩罚行为是否恰当、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借鉴”等,加深教师对惩罚的思考和运用的谨慎程度。帮助教师认识到,惩罚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它本身存在诸如“只能让学生感到责备,却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等消极影响,因此,应该要慎用。因为惩罚的意义在于平衡正义的尺度,即“以牙还牙”。[7](P148~156)
(2)促进教师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正如高尔顿所说的:“唯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自制。”[8](P195~196)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这个目的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一方面可以在教师培训中增加这部分内容,增强教师对这一部分的理论上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进行生动的案例学习,将如何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细化于具体的案例中,直观、形象,增强教师理解的深刻性;最后是教师之间的观摩,教师带着问题去观摩彼此课堂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通过观摩及课后的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讨论,互相提升对学生自我管理的认识与了解。
3.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及人性化
制度的规范化是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伦理化的重要支撑之一,因此必须要促进制度的规范化。
(1)改善教师对课堂规范及纪律的认识。课堂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中,课堂规范和纪律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有效的课堂管理都离不开课堂规范和纪律的支持。正如埃默、埃弗森等在《初中课堂组织与管理》中写到的:“尽管优秀的课堂管理者所采用的规则和程序因人而异,但没有哪个管理有效的课堂能离得开规则和程序。”[9](P84~89)学校应该采取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对课堂规范和纪律的认识,要帮助教师认识到规范和纪律的制订和执行不仅是为了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依据它们对学生进行惩罚,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是为他们帮助学生改进问题行为提供参照,是给教师提供机会来帮助学生掌握与人相处的一系列行为标准,帮助学生接受这些标准和培养他们对自身行为的感受性及实行自我控制的控制。
(2)促进课堂规范和纪律的规范化以及人性化。规范化、人性化的课堂规范和纪律无论是从制订的过程、内容还是执行、监督都会允许学生的高度参与,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行为和实现自我控制,伦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帮助人与成就人。从规范和纪律的制订角度来说,应鼓励学生参与,当学生参与了规范的制订,在课堂上,学生会觉得自己是主人,他们体验着集体生活。同时这些规范和纪律还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减少了规范和纪律中不合理的内容,提高其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匹配度。[10](P254~260)规范的课堂规范和纪律的陈述必须清楚,尽量避免学生难以把握的笼统的话语,同时要表达出一种适当的行为期望,这样学生才能明白自身的问题行为究竟是什么。规范和纪律的施行和监督是分不开的,需要加大学生的监督力度,有了学生的监督才会帮助教师不断反思方法是否得当、程序是否正当等,从而提高教师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4.改进管理的其他策略
以往的强制性的“管”有悖伦理性的要求,要提高对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的伦理性,必须改进教师的管理策略。
(1)增强前瞻性地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库宁将研究的注意力从应对性的惩戒策略转向前瞻性、预防性的课堂管理,最有效的课堂管理是预防问题的产生。无论是目前的教师培训还是职前教师所受的教育中,都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因此亟需加强教师的这方面的训练,要求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师范教育中增加这一部分缺失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不同学校、不同区域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来不断促进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和区分,从而确定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程度以及干预程序,以保证教师的干预合情合理。
(2)督促教师对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管理的评估及反思。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管理行为的效果究竟如何,需要教师对自己的管理进行评估。从学校方面来说,面向教师和学生可以分别设计出类似于问卷调查的调查方案,由教师和学生作出实际的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对自己的管理作出评估。另一方面,校本研究,同校之间的教师对本校师生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了解,教师之间可通过互相参观课堂,在课后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师的管理作出评估并提出建议,帮助教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管理行为。最后,教师可根据评估进行反思,反思之后进行改进。通过预测学生的问题行为以及“管理——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评估教师的管理——教师反思——改进”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帮助教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基于学生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伦理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朱文辉.教学伦理性的后现代重建[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金生鋐.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美]肯尼思·A.斯特赖克,乔纳斯·F.索尔蒂斯.教学伦理[M].洪成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美]Vernon F.Jones,Louise S.Jones.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方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陈宏.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美]Edmund T.Emmer,Carolyn M.Evertson,Murray E.Worsham.中学课堂管理[M].王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8][美]Raymond M.Nakamura.健康课堂管理[M].王建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 张金福,等.新课程与课堂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11] 胡斌武.教学伦理探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Vol.19, Sept. 2015
Ethical Reflec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
WANG Yanfei
(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Noa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Abstract:Classroom behavior is always the most significant sec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the fact, most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is unethical:some of them hold the wrong management idea, some of them handle it carelessly, and some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s are informal.Confront with these unethical phenomenon, we ought to perfect the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concept,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s, harmonize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improve the teachers’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thical pursuit of classroom behavior management, that is, human oriented management concept, diverse and harmonious management mode, and standardized and humanized management systems.
Key words:students’classroom problem behavior,management of the classroom,problem behavior,ethic
作者简介:王艳飞,山西晋城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