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松涛小学(364300) 王如发
小学体育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点滴
福建龙岩市松涛小学(364300) 王如发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忙于工作,更多的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所表现出的不良心理特征不够重视,更谈不上给予及时疏导。然而,日常学习中易让学生和家长们忽视的体育课,对促使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作用。
心理健康 小学生 体育课
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是他们的共性,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体育课的优势,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以往的体育课教学“军事化”现象较明显,体育教师严格按照《大纲》要求授课,无论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多大、心理承受能力如何,体育项目的测试标准都按统一要求进行,一部分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比赛和测试时往往产生恐惧和自卑感,因此导致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有的甚至发展为不喜欢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授课时的情绪往往左右学生的情绪。教师的心情好,学生也表现得很出色,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也很高;教师情绪不稳定、心情不佳,学生上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也比较多。因此,体育教师上课也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严格要求学生时应该严肃,融入学生的活动中时则应该轻松,教师要把愉快带给每一个学生。目前正进行课改,体育教师精心安排好体育课的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多选择安排趣味性强和参与人数多的团体项目和游戏内容,提高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消除学生不良心理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体育活动和竞赛经常出现对抗与竞争,在运动场上比高低。在体育项目比赛和竞争性游戏中,有的学生只能赢、不能输,说明这部分学生敢于竞争,有上进心,不甘落后,这是好的方面;但体育教师如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味任学生只能赢、不能输(特别是中、低年级),遇到比赛这些学生可能会太想赢,从而出现“欺软怕硬”的情况,赢了弱者趾高气扬,碰到强者不敢挑战。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不善于与人合作,耐挫力较差,遇到挫折就可能消沉下去,产生心理困扰。有的学生天生个子小,体质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竞赛中输的几率较多,经常这样他们可能对任何竞争性比赛和游戏都不愿参加,自认为反正是输,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针对以上情况,体育教师应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质状况分组进行游戏或竞赛。如在交换物往返接力游戏中,可将男生分成实力相当的4个小组进行比赛,避免有的组太强、有的组太弱,让全体学生体验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输赢要靠大家努力,使每个小组都有赢或者输的可能。对在游戏和竞赛中失败的学生,教师应留心观察他们的表情,如有不良心理产生,须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输与赢,多查找自己输的原因,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与长处。
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注意个体差异。体育教师一般任教班级数较多,而每一个班级一般都有几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特征是:对事物和自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上进心和自信心,更严重者表现为自卑。对这类心理素质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给他们一份关爱,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特别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并经常性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性的表扬,让他们感到教师相信他们会做得很好。曾有一节课我安排400米跑,有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跑不下来。”我诚恳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能跑下来,而且还会跑得很好,如果你实在跑不动,可以跑慢一点。”结果那位学生跑得非常认真,当他冲过终点时,我和其他学生一起鼓掌向他祝贺。其次,在各类项目的练习过程中,可以悄悄对此类学生适当地放宽标准,就算成绩并不出色,只要他们尽力了,就及时给予表扬。第三,下课时间可以多找这些学生谈心聊天,从而拉近师生关系,让他们在教师面前能够轻松自如,拥有平和的心态,这样,他们内心有任何想法都会愿意向教师说。第四,在班上选出几位各方面较为出色的学生与他们结成搭档,使他们在对方的的带领下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得到锻炼提升。总之,良好的氛围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当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
体育教学除了教会学生应如何更加科学地锻炼身体,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更加健康地生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掌握各项体育技能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应教会学生如何承受各种压力,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各种挫折。部分学生意志力和自信心都相对较弱,而体育锻炼却能培养一个人顽强的意志力和提高一个人的自信心。例如: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里进行长跑锻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力,同时也考验了他们的毅力;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各类体育比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又能体验到团队精神。因此,在每次体育或教学竞赛后,体育教师应针对比赛的胜负及时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正确对待挫折时应有的心态。此外,进行竞赛的内容和项目尽可能地安排小学生喜爱的类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从而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可引导小学生向残疾人奥运会参赛选手学习,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精神,克服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利用雨天室内课或在课前、课后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指导一些自我心理健康的简单方法,特别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方法,如学会放松。教师要让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参加体育活动和听音乐等方法调节放松。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当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求助。例如在学校可以找教师谈心,在家可以找长辈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公众的心理咨询室等。教师要告诉学生无论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体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学会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感受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遇到不高兴的事或者难过的时候,找同学或者好友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羽毛球、登山等,可以尽快消除内心的不愉快,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体育教师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内容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进心理健康。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当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和引导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学习和培养锻炼,从而更好地做好有心理障碍倾向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特约编辑 陈兮琰)
G623.8
A
1007-9068(2015)15-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