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好校园,传承学校文化

2015-03-01 13:19:42何文辉汤林英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绿化教室校园

● 何文辉 汤林英

校园文化是立体、开放的,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相互关系。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我校秉承“为了特殊需要儿童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来”的办学理念,践行“平等、共享、博爱”的核心价值观,本着“扬长教育”的思想,高标准规划、建设校园,使学校文化有根可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一、精致绿化,有效渗透“种绿、护绿、爱绿”理念

学校坐落于山水城市温州永嘉,建设之初即已将生态型学校作为目标之一,绿化工作努力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教学化、大众化,形成绿化、教研、教学为一体的校本资源。如设置绿化时,注意各种植物的搭配,在草坪地上种植高大乔木的同时还间种、套种灌木、花草等植物,使有限的空间发挥了最大的效益,增加了绿化覆盖率。

另外,结合残疾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在绿化工作中也突出了一些特色。比如,针对智障儿童,我们主要种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植物,如葱、姜、蒜等,以帮助他们认识自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对于听障儿童,我们制作了植物铭牌,不仅详细说明了植物的名字和种属,还介绍了他们的原产地及主要的用途。对于盲生,我们主要种植了一些容易触摸、花香比较浓郁的植物。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通过管理、观察、记录某种植物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的过程,既学会了知识,又增强了绿色环保意识。

学校还以绿化工作为载体,结合教学开展科研,提高师生的科研能力。以班为单位认领果树,实行产权归学校、使用权归班级的管理办法,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了解植物、认识植物、研究植物。依托学校操场的自然草坪,科学组师生共同开展了课题研究“适应温州条件的生态草坪养护管理与效益的研究”,聘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园林专业的专家指导设计灌溉系统,使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在养护方面,学校生态型植被尽量不施现代化肥,而是采用“草渣发酵法”,将草渣沤成肥料以养草和树木等。这样,就使得校园的植物系统形成了一个新的食物链,进而达到整个校园的生态平衡。

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学校在职高阶段开设了园林养护专业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教给学生本地常见绿化植物(冬青、毛鹃、水蜡、红叶石楠、加拿利海枣、水杉等)的种植、修剪、灌溉、施肥、除草、盆栽等技能。学校还鼓励职高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学校的小山坡、小土坡进行复绿,直接参与学校绿化工作。目前,学校“星光花房”培养的花卉不仅能满足教学需要,有的还可直接用来美化校园环境,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精心设计,超前规划,建设无障碍校园

一是整体规划,实现明晰的功能分区。作为一所占地185 亩、学生数近千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从规划设计之初就非常重视从特殊儿童的需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学校采用了相对独立的四合院式设计,三类特殊儿童被一些公共区域相对隔开,而同一类型特殊学生的教学区、康复区、生活区相对集中。比如学校只开设了一个食堂,却设立了多个餐厅,智障、听障、视障学生分别在自己区域用餐。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又可以使学校很多资源得以共享。

二是精心设计,处处体现有爱无碍的人文关怀。特殊学校的无障碍建设,不仅仅体现在遍布校园的盲道及各建筑入口处的无障碍通道上,更体现在特殊学生生活学习的细微之处。为了让行动不便的学生及社会人士能够到达学校的各个区域,学校的每栋建筑中都安装了电梯。考虑到学校是十五年制(从学前到职高)特殊教育学校,于是在所有走廊都增加了一高一低的双层扶手。启智低年级学生如厕有一定困难,学校就在每一个低年级教室都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卫生间。

三、以生为本,配置高标准功能室和设施设备

为了使“扬长教育”思想得到硬件上的保障,学校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添置教育教学设备,大量采购先进的教育教学仪器和用具等,先后设置各类学生所需的功能教室和特色教室。目前,启音部设置了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瓯绣等民间工艺教室,缝纫、制鞋、干洗等职业教育教室,美发、编织、国画等社团教室,以及言语康复个训室等。启明部拥有全国首个低视力示范教室以及按摩室、点字制作室等。启智部拥有多感官功能教室、感统教室、大运动教室等。80 多个高配置功能教室,保证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各类学生的个性需求,合理安排相应的活动场所。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各部教学楼里都设有休闲阅读角,每个阅读角根据学生阅读年龄和阅读水平摆放丰富多彩的图书,并不定期更换书目。此外,由于学校地处偏僻,大部分学生住校,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对外界社会的了解,开拓他们的视野,学校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星光电视台,每个月制作两期富有学校特色的节目,供学生观看。

为了聋生的夜间安全,学校聋生的宿舍门口安装唤醒器,若发生紧急事情,只要有人在门口按铃,里面的床都立刻会震动,把人唤醒,方便及时撤离,确保安全。

四、传承发扬,使学校文化有根可寻

一所好的学校,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底蕴,以浓重的历史感让所有的学生、教师及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了让全校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了解当初创建学校的艰辛以及历届老校长和教师们走过的艰辛历程,学校用3 年左右的时间策划筹备,精心建设了“特殊教育传承馆”,展示办学70 多年的历史资料,如过去使用过的课本、教育教学工具以及过去师生学习生活的珍贵照片等。这些展品背后都有着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展示,加强了学校师生对校史的认识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为了传承温州民间工艺,学校近几年先后引进了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瓯塑、瓯绣等项目,邀请高公博、郑央凡、邹绳珠等工艺大师作为项目顾问,不定期来校指导学生学习。大师们的艺术道路和各类作品,学生学习非遗项目的精彩瞬间和优秀作品,传承馆都进行了展示,这样既营造了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又让所有师生产生将特色文化传承下去的热情。

五、数字化建设,让校园焕发新的活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学校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走上了电子信息化办公之路,营造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丰富了校园文化凝聚、传承方式,让校园焕发新的活力。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成与使用,使所有的请假、报修、申购、书籍借阅、资产管理、宿舍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随时随地无纸化办公。既提高办公效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又践行学校低碳绿色的理念。

校内电视广播系统将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多机位拍摄,由教师进行专业化编辑处理,最后制作成视频,共享在校内网站上,可供更多的教师随时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对学校新闻及栏目进行整理、编辑、光盘刻录,并发布在校内多媒体一体机、视频网站上,加强了学校的宣传力度,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

数字化教师发展平台系统集成了教师档案袋、网上评课、教研组专栏、校本研修专栏。其中教师档案袋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学科任务统计工作、教学优质资源共享都有重要作用。此外,充满书香和闲情逸致的电子书吧,与温州市教育装备中心电子阅览系统直接相连,教师们只需登录学校账号,即可轻松畅享海量的数字化书籍。

猜你喜欢
绿化教室校园
“313”教室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8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4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25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28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沙湖立交绿化
锋绘(2016年1期)2016-05-13 09: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