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
(第四军医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西安 710032)
【哲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多重挑战与战略机遇
张立
(第四军医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西安 710032)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新媒体引发的话语权分解与转移空前拓展了意识形态存在的时间与空间,大大颠覆了意识形态的传统构建方式,主导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面临安全性挑战、结构性挑战、选择性挑战、调节性挑战、认知性挑战;但同时新媒体有利于打破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垄断格局,拓展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空间和载体,助推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范式的现代转型,成为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催化剂。
新媒体;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与机遇
新媒体不再仅仅是一种生成和传播信息的媒介,而是更加深入到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开始扮演主导角色。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19.阿尔温·托夫勒等人认为:“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将生存下去,为我们的后代塑造未来。而那些拒绝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的人将被冲进历史的阴沟里。”②[美]阿尔温·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时至今日,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称为web1.0阶段,主要是以Web门户网站为核心的“大众用户”传播模式,比如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作为信息的采集者与聚合者,第一阶段的网站有着与传统媒体基本相似的“点对面”的传统传播模式,即向需求各异的众多网民提供内容一致、统一的信息资源,网民对门户网站的依赖性特征突出。第二阶段称为web2.0阶段,传播模式是以搜索引擎为基础和代表的“定向索取”,如google、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为网民快速找到自己所需信息提供了工具,但其本身并不生产信息。这个阶段的传播模式使网站传播编辑的意图淡化,网民的主动性得到加强,信息获取的目标更明确、定向性更强。第三个阶段就是当下媒介融合技术下的web 3.0阶段,这个阶段新媒体应用日新月异,本文所论述的新媒体即指该阶段。新媒体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景观,主要有五个特征:
(一)技术特征:媒介融合
新媒体最早表现出来的是技术属性,当移动互联网、便携智能终端、云计算①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三大核心技术普及后,它作为大众媒介的属性逐渐突出。当前,全球互联网正处在快速变革融合的发展时期,随着新媒体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变迁促进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新媒体的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2012年,“宽带中国”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电信业与互联网、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融合,“宽带中国”将上升为国家战略,移动互联网发展提速,三网融合平衡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步入实践。
(二)传播主体:自主开放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给予每一个个体成为自媒体的可能。博客、播客、微信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能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充分体现了人本性的特点。个人门户式的蓬勃自由式发展与广泛传播,在对信息生产与消费带来直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态度、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三)传播方式:实时交互性
从传播方式上讲,新媒体既不是最古老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似印刷时代传统媒体的扇形传播(one to N)、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one to N+N),它是一种类似原子爆炸的无核裂变传播(N to N+ 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交互传播。
(四)传播内容:智能主动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传统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媒体可以做到更加细分受众,服务面向每一位个体。每一个新媒体用户终端最终接收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人完全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和接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五)传播载体:多媒体与超文本
新媒体传播将声音、图像、文字三个知识信息的表现完美、和谐、有机地统一融合起来,实现了人们阅读的移动性阅读、检索性阅读、点播性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同时也使阅读由传统的、单一的印刷文化逐步过渡到新媒体的视听觉文化,从而推动人类的阅读行为进入到“后现代阅读”时代。
(一)话语霸权扩张带来的安全性挑战
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密切,美国著名学者J·希利斯·米勒甚至认为“媒介就是意识形态”。社会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将意识形态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无限扩展,不同意识形态的交锋竞争与冲突对抗愈发激烈。“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垄断了传统媒体格局中的国际传播话语权;在网络时代,它们仍想凭借技术、资本、标准等诸多优势而企图操控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秩序。”②刘瑞生.美国之音为何“停”而又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4近年来,美国政府特别重视所谓的“网络自由”,把新媒体看作是美国发动政治攻势的“冲锋枪”,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的变化速度要快得多,因为进入的门槛更低。建立一支海军需要昂贵的代价,而散播一套有关世界秩序的新思想却几乎不需要花多大力气。”③布鲁斯地·詹森特,史蒂文·伟伯.美国的强行推销.《参考消息》,2008-11-27(3)2011年,美国广播理事会(BBG)推出《应对创新与融合的影响——2012~2016年战略规划》中特别指出:“要加强对中国的传播,专门强调要重视对互联网、社会化媒体以及手机的利用。”④Broadcasting Board of Governors:“Impact through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BBC Strategic Plan 2012—2012”.http://www.gwu.edu/~ipdgc/news/gregory-resources/ 059bruce1211.cfm.2011-12-21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在全球中的第一意识形态渗透对象。美国意识形态传播战略转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意识形态的“移动化”渗透。针对我国和一些国家手机用户激增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美国政府极为重视意识形态的手机传播,如美国之音建立了20个手机多媒体网站,专门针对中国和伊朗创建了供移动装置接收的音视频网络内容系统。美国之音专门制定了指标,2012年在新媒体和手机方面,在我国每月增加50万用户,2013年每月增加100万,2014年则达到每月增加200万。
二是重点研发突破中国网络审查的技术。针对我国等一些国家的网络审查制度,为了扩张意识形态霸权强推“网络自由”,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开发突破这些国家网络审查的新媒体新技术。近年来,美国广播理事会(BBG)一直在手机设备、审查技术、突破封网方面增加资金投入,美国不断与实力强的公司合作,研发能够突破网络审查和封锁的软件。此外,美国还资助诸多海外反华势力开发多种突破网络审查软件,不少网民能用各种西方提供的技术和软件浏览美国之音等网站。
三是扩张意识形态霸权。以互联网在非洲的发展来说,谷歌目前在提高非洲业务拓展速度的同时,还帮助一些非洲国家政府进行信息数据化发展,这使得非洲的网速提高急迅、资费持续降低,也就是说,谷歌没有任何成本地就占据了非洲巨大的市场数据份额。“假如非盟和非洲各国政府没有意识到其后果,不对此进行有效管控,非洲整个网络生活将在20年后极有可能被谷歌‘一家独大’。”①唐烨.谷歌:“掘金”非洲.http://tech.ifeng.com/ 2012-06-09.“国际传播正在演变为一种新型权力宰制的前沿——‘新殖民主义’”②丹·席勒(Dan Schiller).互联网时代,国际信息新秩序何以建立?常江译.中国记者,2011,(8):39.,革命性的新技术对国家主权提出了额外的挑战。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③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19.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
(二)话语格局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空前的混杂性、异质性是新媒体信息空间的显著特征,不同的利益、目的、标准与价值交织杂陈,话语格局加速,分化加剧。除了因为网络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而使中国从相对封闭的状态转变为开放的状态外,社会转型对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社会世俗化、利益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不同于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一般是突变,是社会性质的转变;社会转型一般是渐变,是社会形态的转变。社会转型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例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工人阶级、农民阶段、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演化形成为农民、工人阶层及其他阶层多元共存的社会分层结构。三是指社会形态的变迁,例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等。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以构建和发展市场经济为核心内容的总体社会转型,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从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现代化会伴随着政治权威的转型,这个转型过程可能会出现社会成员对现有政治权威认同的减弱,甚至引发认同危机。我国当前群体结构的复杂性催生和裂变出新的利益区隔,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份额处于此消彼长的矛盾之中。通过新媒体,愈来愈多相同身份、利益、价值观念的人们集合起来,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争取权益,表达诉求,社会群体之间的摩擦和纠结日渐增多。“国内一些错误观点时有出现,有的宣扬西方价值观,有的专拿党史国史说事,有的以‘反思改革’为名否定改革开放,有的否定四项基本原则。”④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8-19.如何在个体价值追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生活处境多层化、文化选择多维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引导个体围绕社会核心价值形成具有价值多元共存、意见观点彼此理解、社会舆论和谐包容的公共话语生态,已成为当前新媒体传播秩序建设的重要课题。
(三)话语实践主体转移带来的选择性挑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居于媒体言论场核心位置的党报言论在新媒体环境中处境困难,话语主导权有所削弱,社会影响力相对萎缩,党报言论在媒体言论场中的地位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话语实践主体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促使受众信息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互联网提供的海量空间和便利发布方式使得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带来了舆论传播受众的根本变化。新媒体所具备的互动性特点,使信息传播从单向被动变成了双向互动,大众化变成了分众化。
二是新媒体极大突显出公众个体在传播中的主体实践地位。新媒体在传播主体方面打破了“媒介接近权”的原有格局。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传媒机构垄断的传播主体格局正在消解,新媒体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真正全民化、的媒体。作为新媒体用户,不再是单向地接收信息,而是成为能够自主生产传播内容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自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公众最有效的话语表达渠道。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已经超过70亿人,互联网用户超过24亿人,手机用户接近60亿人,新媒体为每个人提供了全民化、自主化、影响他人、影响社会的传播平台。
三是新媒体促使话语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容易旁落。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议程设置功能”可以影响公众对该议题的关注和感知,促发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高度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舆情成为社会稳定的制高点。新媒体极大释放了个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的意义,日益丰富多样的信息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自媒体”的传播形式在给大众带来更多权力和极大自由的同时,也由于缺乏规制和管理,造成了自由过度的问题。因过度自由产生的信息无序传播等问题,使得新媒体时代的“信息迷雾”“信息污染”等弊端成为世界性难题。
(四)话语场域性分离带来的调节性挑战
传统主导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表现为意识形态理论更多地成为一种政治工具,失去了对人精神世界或者意义世界的关照,从而造成了意识形态工具性与价值性的分裂,造成了话语场域的分离,也就是常说的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分。主流媒体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导向和风向标作用。与此同时,社会化、市场化纸媒以及网络、流媒体、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在大众人际传播中形成了另外一种舆论场。两种舆论场并行不悖,虽时有交叉,但传播的内容、方法、角度却有较大的差异。话语场域的分离带来的发展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长期积袭的诟病导致话语“场域”分异。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依靠政治权力、群众运动、标语口号式的方式来进行。由于缺乏文化因素,语言单调乏味,思想陈旧僵化,很难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陈旧、解释力减退、传播效率下降、吸引力减退,行政化、官僚化的学术体制以及空洞乏味、无病呻吟的八股文风等都是目前我国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挑战的重要原因。
二是传统的主导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和结构亟待创新,某些领域出现话语权真空。长期以来,政治话语、文件话语、权力话语成为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主体,由此形成一种基于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形而上学的话语体系,其特征是唯理性、预设性和控制性。在这一话语体系中,政治话语、主流话语遮蔽了个体话语、生活话语,那些模式化的话语占据了大量空间,形成了一个先在性的话语框架。
三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不能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甚至在当下,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只是把互联网及互联网所创造的种种传播形态(如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视为传统社会传播链条上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这其实是我们基于传统观念的战略操作上的严重误区。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意、不擅长甚至害怕利用网络处理信息,认为新媒体不是主流媒体,非常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方互动的能力,不会利用新媒体来解决问题,引导舆情;从现实情况看,新媒体中几乎引起网民围观的突发公共事件背后,都会找到由于领导处置不力而引发事件短时内发酵。
(五)阅读习惯变革引发的认知性挑战
一是表浅碎片化阅读特征。大众阅读方式从纸媒体时代、电子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一路变迁,一方面以网络为主导的屏幕阅读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传统纸质阅读率则持续大幅下降走低,新媒体时代浅阅读的盛行主要归因于现代社会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契合,人们可以在分割的细碎时段内随时随地进行快速、零散、浅表化的阅读。
二是阅读文本符号的多样化。海德格尔曾有预言,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世界图像时代”。新媒体时代,不同的阅读符号常常会出现在同一个阅读对象里,视觉文本完全实现了阅读符号的多样化。文本符号的变化及其载体形式的变化,不但改变了阅读的内容组成,更改变了人们阅读的模式。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将是信息传播者所传播的信息最终完全由信息接收者决定其将以何种面貌呈现。
三是阅读行为被赋予更多的随意性和娱乐性。新媒体传播媒介在使人们对信息的索取信手拈来、任意选择的同时,以往传统铅字文本的神圣感被消解,人们阅读的动机和观念也随之发生更变。新媒体主导时代,人们除了寻求信息来达成社会认知之外,人类本性中还潜藏着对休闲娱乐的渴求,这一特征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尤为突显。
(一)新媒体有利于打破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垄断格局
随着新媒体的勃兴和迅猛发展,传播技术及传播模式的改变为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信息传播秩序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尽管西方在新媒体格局中依然占有极大优势,但新媒体也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定的话语权。意识形态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新媒体浸透到各个领域,使得意识形态成为一件低成本的事情。降低传播成本,提高应对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有效传播,成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很值得探索的大战略。
目前,不少国家都把发展新媒体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后发国家,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中国正在奋力由新兴媒体大国转向新兴媒体强国。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将稳步实施,移动互联网与无线宽带结合使我国在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将不断推进。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充分说明,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一个关乎国家全局的制高点,有利于建立一个意识形态具有一元为主的异质性多样化世界。
(二)新媒体给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
新媒体为主导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新媒体对于塑造党的形象,传播主导意识形态,提高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正起到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新媒体将更好地服务于执政党建设,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新媒体全时性多级传播模式的传播性价比大大优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由于受时空和物理载体的限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的财力及时间成本都很高。然而新媒体打破了时空藩篱,从时间上讲,从发布到受众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实现了瞬时或称即时性传播;从空间上看,由于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宣传无处不在。二是裂变传播模式可根据受众反应快速准确地调整传播内容。由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向呈现单一性,因此传播内容的效果和受众的反应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反馈,更没有办法有效及时地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式方法。新媒体互动式的传播模式使受众对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自主式选择,传播者依据受众信息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及整理预测,通过及时调整宣传内容,在第一时间增强传播对受众的效果。三是受众接受亲近度高。受众在传统媒介环境中,被动地接受信息,处于传播链条的末端,由于被动、无选择容易产生排斥、不配合及逆反情绪。但是新媒体却让受众参与其中,信息传播者通过设计新媒体内容,互动选择,引导受众自发自觉得出分析和判断,做出符合预期的选择。
新媒体为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第一,新媒体是文化工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凝聚起中国人民迈向复兴的巨大力量。新媒体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工具,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第二,新媒体是问政工具。问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了解民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新媒体之所以能赢得世界上众多政治家的青睐,是因为它有强大的问政功能、广泛的民众基础,它对政治的影响举足轻重。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网络沟通促进了政府工作创新,善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执政的新方式。第三,新媒体是党建工具。新媒体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2010年初,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开通,习近平同志通过该系统向全国100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发出问候短信,引起了良好反响。科学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党建水平、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与时俱进地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方法创新,都离不开对新媒体的运用。
(三)新媒体有助于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范式的现代转型
美国科学史家托马斯·塞缪尔·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认为,每一个科学发展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内在结构,当前范式科学的既有概念、方法、标准和理论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时,经过竞争和选择,就必须对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重新整合和创新,以建立新的常规科学,用以解决累积的问题。因此,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现实困境催生其话语范式的转换,范式的转换又催生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理论自觉。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范式的转型必须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话语理念的创新。长期以来,大众的主体地位被遮蔽和误读,主导意识形态被简单解读为主体—客体二元对立模式,大众被理解成为社会精英主体教化、灌输和改造的群体化客体。新媒体中大众的现实生活实践构成了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活力源泉。新媒体时代,主导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理念应回归确立为以关照人生终极意义和关注个人现实生活需求二者相统一的理念,把语言创新置于真实的人和社会生活背景下,彰显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及“平等”“和谐”“尊重差异”的人文情怀。新媒体文化中主导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构,必须发展交往实践观下的大众性意识形态,扬弃单一传统灌输性的意识形态,使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成为大众的生存方式、生活艺术和文化哲学。
二是话语内容的创新。新媒体文化的崛起改变了主导意识形态话语存在的生态环境,对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产生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挑战主导意识形态的道德标准、理想信念及价值信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与此同时,新媒体创造出现实世界中属于大众的意识形态,控制性、抽象性、灌输性、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被悄然消解,新媒体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契机。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要融合“生活世界”和“意识世界”,进而向传播受众设计出能听得懂的、可以相互理解的语言,以实现主体间可通约性的自由交流。
三是话语表达的创新。符号学研究表明,不同的能指指向不同的所指,编码方式不同对意义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话语形式的运用是话语权善变的表征,“福柯设想通过提示‘谁’在说话,以什么方式、有什么目的‘说话’,来揭示人们的历史实践隐含的意义。”①陈晓明.解构的踪迹:历史、话语与主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从新媒体中文本的表达个性来看,由于评论者身份的隐匿性,减少了实名发言的诸多顾虑,语言文风活泼、形象生动、图文并茂、个性突出。主流媒体的表达方式也在逐渐嬗变,一向以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在2012年11月6日,首次使用了在互联网上走红的“屌丝”一词,并用“屌丝心态”来形容当下社会中的一种集体心态,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四)新媒体是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催化剂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体中的政治传播已经成为极为重要、各个国家异常重视的政治战略问题。政治传播研究的奠基人、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公共舆论》一书中指出,“当代意义最为重大的革命不是经济革命或是政治革命,而是一场在被统治中制造同意的艺术的革命。”②张晓峰,赵鸿燕.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新媒体是中国社会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一块基石,在人类政党政治的发展、政党关系的构建变迁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新媒体认识和理解应从工具论上升到价值论。
一是新媒体的功能不断延展。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个性化,将对公共信息处理与执政能力的“升级换代”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日益呈现网络化、全球化、全民化、移动化、融合化、社会化发展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势的媒体,并深深“植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新闻舆论等诸多领域,功能不断延展的新媒体与社会的融合在深化,已经成为“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新媒体文化对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构,必须扬弃以往灌输性的意识形态,充分发展新媒体中交往实践观视野中的主导意识形态,使其成为生活艺术、文化哲学和生存方式。
二是新媒体成为正能量持续放大的平台。近几年来,新媒体已毫无质疑地成为大众交流观点、获取信息的主导渠道之一。新媒体中的微公益成为发挥温暖人心、弘扬正气、济危扶弱的强大力量,其在传播过程中彰显的人性的温暖和高贵,以及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表达,将持续推动网络正能量的释放,帮助人们找寻这个时代最可贵的精神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血脉。依托新技术而诞生的微公益所释放的“正能量”如马太效应一样,可以更大地凝聚着社会价值共识,彰显着公平与正义。
三是新媒体成为密切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重要媒介。要认识到新媒体在主导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导向,不仅把其当做工具,对运用新媒体进行党群工作的意义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运用理性和创新的态度看待新媒体,不仅要发挥媒体在党建工作中传递信息的强大优势,更要利用其牢固占领执政党的舆论阵地。广泛联系服务群众、掌握社情民意可以积极利用QQ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公众喜爱熟悉的新媒介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地在线直接解答咨询、交流思想、回应诉求,向群众询计问策,协调并监督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争当新媒介环境中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公益服务的志愿者。
(五)新媒体成为主导意识形态话语实践的重要平台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治理具有了全新的政治逻辑和路径。新媒体作为未来占绝对主导的媒介首先应提升公共性空间,强化言论平台,主动担负起对社会主导意识的建构功能,寻找社会阶层差序价值观中的普遍共识,缓解阶层隔阂,推进社会和谐与民主增量。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在大众传媒中沟通方式的间接性以及媒介接近权的不平等性等不足和缺陷,新媒体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在使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的同时,也空前拓展了群众的监督渠道、方式和空间,张扬了公众的表达权,政治沟通方式更直接。新媒体时代,每个受众通过媒介传播都能够成为记者、编辑、撰稿人,可以进行现场连线和现场直播。2013年11月,一份关于《2013年,政务微博这一年,有哪些长进?》①人民网微博事业部.2013人民微博政务影响力报告http://t.people.com.2013-12-12的调查显示:网友们对政务微博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整体对政务微博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同时,网友们认为政务微博在关注民生、亲民、便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新媒体不仅能带来便利的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途径,而且还能形成一种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与此同时,各级政务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员一定不能小视新媒体,而要主动运用新媒体,借助新媒体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理念。
[责任编辑 兰一斐]
M ultipl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or Dom inant Ideology Discourse in the New M edia Era
ZHANG Li
(School of Marxism&Humanism,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2,China)
China has become the biggestuser of the newmedia at present.Decomposition and transfer of discourse power by the new media has expanded the existence of ideology in time and space unprecedentedly,overturned greatly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method of ideology.The dominant ideology of themainstream is facing security challenge,structural challenges,selective challenges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 and cognitive challenges;but at the same time,newmedia is helpful to break themonopoly situation ofwestern ideology discourse,to expand its space and carrier,to boosting themodern transformation its paradigm and become the catalyst of dominant ideology discourse identity.
the new media;dominant ideology;discourse pow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D64
A
1008-777X(2015)02-0068-07
2014-12-28
全军军事科研“十二五”计划2014年度课题(14QJ004-093):“新媒体视阈中军队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立(1973—),女,陕西子长人,第四军医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