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环节和五对关系
——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2015-03-01 11:13边洪伟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课标预设命题

边洪伟

(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环节和五对关系
——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例

边洪伟

(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

从教前三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启蒙”时期,初出茅庐的教师应该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以思想政治学科为例,新老师应在备课、上课、听课、评价、提升等五个环节处理好“课标、教材与教参、预设与生成、借鉴与创新、解题与命题、积累与反思”这五对关系,度过“磨合期”,走上科学的专业发展之路。

新教师;专业成长;思想政治

一、备课环节:处理好课标、教材与教参的关系

一般而言,从教第一年的新教师必看三样备课资料∶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它们在政治课教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是从课标中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下称课标)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方向标,它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目标、课程实施和评价建议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依据,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评都能在课标中找到方向性的答案。研习课标是新教师的“教学第一课”,却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有些新教师把研习课标这一环节省略了,看似“抄了近路”,实则“失了航标”,就有可能偏离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二是从教材中找规范。研习教材是新教师最重视的一个环节,政治学科的特点要求教材用语必须规范。从教学用语看,教材内容及表述是课堂教学用语的标准,应该鼓励新教师规范教学用语,按教材规范表述。从应试要求看,试题主要考查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运用,试题答案主要参考教材内容表述,所以应该注重应试表述规范。从逻辑结构看,教材内容编写符合一定的逻辑原则和认知规律,应努力认识教材内在的逻辑结构,正确理解和运用教材。教材是范本,应为我所用,从“教教材”逐步走向“用教材教”。

三是从教参中找资源。教学参考用书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专业教学报刊等,这些教参或为备课提供素材,或提供思路和角度,或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例,是新教师备课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看,课标、教材也是“教学参考资料”,课标、教材也是为教学服务的。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参的价值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体现,而这种价值既体现在为教师的“教”,也体现在为学生的“学”。

此外,课标、教材与教参还应与生活融合,教师也应善于从生活中找教学的灵感,尤其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体现生活化教学理念。

二、上课环节: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上课是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教师综合专业技能的环节,有的新教师备课充分、预设精妙,但上课时学生偏偏不按老师的套路思考,甚至有时还会因为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而无所适从,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跟教学专业技能诸方面有联系,其中能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是预设要“有所备”。预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教学理念和旨在达成的教学目标,预设要有效必须“有所备”。一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要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参外,“备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新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学生个性有差异、学情有不同,预设的难度、广度和深度不宜一概而论,可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提问、试题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等评估学情。“备学生”的关键是“心中有学生”,预设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试图用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视角来看待学生。二是“备教师”,新教师授课不能仅考虑自己能不能讲出来,更应该考虑自己能不能讲清楚。对于新教师而言,预设的问题要问得好,科学设计课堂提问,学生乐于参与问题的思考或讨论;课堂的知识要讲得对,规范表述教材知识,学生易于准确理解;预设的任务要“hold”住,尽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设计教学任务,既利于生成,又利于掌控。

二是生成要“求甚解”。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预设旨在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生成则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堂生成资源产生于教师预设之外,课堂生成能否成为资源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1]新教师应对课堂生成首先不要回避,积极回应,因为生成本身是对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如果当堂无法解决生成问题,可以在下节课再解决而不宜敷衍了事,错过自身发展和学生进步的机会。其次刨根问底,生成的价值不仅在于要关注生成了多少问题,形成了多少创新观点,而且在于对问题的科学解答。如果没用信服的解释正确解决问题,不求甚解,那么生成对于课堂教学就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预设促进生成,生成实现预设。预设与生成并非是孤立的,预设要有生成性倾向,生成要有目标取向,让预设和生成都成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听课环节: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听课,是新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方法。但是有些新教师把模仿当成成长的“捷径”,人与亦云,容易陷入专业成长的陷阱。新教师要把握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一是如何借鉴。听课并非简单模仿,而应本着学习的目的,带着思想进课堂。新教师要想在听课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首先要有准备,即熟悉教材、研读教参、对课堂教学有初步的想法;其次是有目标,即听课到底听什么、学什么。一个优秀的成熟教师应该有秉承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坚守的教学规范。新教师容易重“形”轻“神”,如果机械模仿,反而会适得其反。借鉴应该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对老教师的经验要有“取舍”,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来选择和认同教学理念、借鉴和参考教学方法、学习和践行教学规范。

二是如何创新。新教师创新应该从质疑精神开始,因为明晰的思考或者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或者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2],应经常提出问题,如“他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不是那样来组织?”“我的教学方法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不能简单地借鉴老教师的做法,需要去进行实践尝试,以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出创新的想法。从质疑到问题,从问题到尝试,从尝试到新观点的过程是新教师创新的基本路径。

新教师不仅要听课,更要开课,用心打造“精品课堂”,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教学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某节课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意义是在借鉴中保持批判的精神,在学习他人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走向优秀的成熟教师。

四、评价环节:处理好解题与命题的关系

新教师会面临学生应试成绩压力,学生成绩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如何教会学生应试技巧是一个重要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新教师应该从解题和命题两方面下功夫,以此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促进教学进步。

一是解题重在“法”。政治考试的解题考查的是考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这其中既包括教师们非常重视的解题能力,也包括常常被忽视的学生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3]作为新教师,应该迅速提升解题能力,而解题能力的关键是方法得当。解题方法的取得既可以通过“悟”,对试题进行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寻找共性,发现规律性;也可以通过“引”,可以引用政治课教学相关的专业报刊上一些对主观题与客观题的破题之道;还可以通过“辩”,在一些有争议的解题方法上与同事争辩探讨,以求更好的解题之法。

二是命题难在“选”。政治选择题主要由题干、选项和参考答案构成,主观题主要由题干、问题和参考答案构成,不管是命制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难点都是在“选”。如何选择题干、选项、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对于新教师都是挑战。“选”题干主要是选择命题的背景和情境,应该考虑时政化、科学化、生活化等学科特点,不回避热点,多走进学生生活。“选”题目主要是选择命题的立意,旨在解决“评价什么”,是命题的核心,应该考虑学生情况、考查内容、设问角度与难度、拟解决的问题等。“选”参考答案主要是选择命题的知识指向,重在解决问题,题目的设计目的、逻辑思路、解决之道和表述规范性都应在答案中有所呈现。

如果说解题是专业基本功的入门训练,那么命题就是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命题是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审视考试评价,而解题是对命题的“证明”过程,同样也是评价的过程。解题和命题都应是对教学评价的积极探索,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提升环节:处理好积累与反思的关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通过一个案例提出了“用一辈子来备课”的理念。新教师中普遍存在重积累、轻反思的现象,而专业提升既离不开长期的积累,也离不开对教学的积极反思。

一是积累中成长。学科专业积累是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包括专业发展的理念、素养和路径学习。教学中积累是专业积累的重要方面,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服务于教学实践。教学不足的积累可以避免少走弯路、举一反三,促进高效教学。科研中积累,通过阅读专业报刊、书籍及进行相关拓展性阅读,参与教学课题研究,科研中积累先进理念和方法,提升专业素养。生活中积累,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把社会生活热点转换成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生活中的人与事,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教学资源。生活即资源,在生活中积累教学资源。

二是反思中进步。教学反思是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自我反思强调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它力图回到问题的原点,顺藤摸瓜、探根究底,而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它不满足于既定的结论,而是敢于对那些“习以为常”的“道理”提出质疑。[4]知识层面的反思,涉及对知识是否理解科学、解释透彻、逻辑结构清晰、知识运用合理、知识整合有效等的反思。理念层面的反思,一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涉及教学理念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否适应现实教学实际和发展,是否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对教学中呈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思,涉及是否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层面的反思,涉及教学实践是否符合自身风格,是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是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和个性成长。教学反思可以通过教学小结、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或专著以及课题形式呈现。积累与反思相辅相成,积累促成更深刻的反思,反思本身就是专业积累,在积累中反思,在反思间积累是助推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三年内的新教师有其特定的专业发展阶段,结合自身实践和学科专业特点,正确处理好五个环节的五对关系,为走上成功的专业成长之路铺垫。

[1]杜煜.“四问”生成资源的利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1)∶43.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21.

[3]冯兆红.正确解题∶政治教学不能回避的课题[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3)∶83.

[4]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02.

[责任编辑:陈学涛]

G451.2

A

1002-1477(2015)05-0078-03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05.020

2014-11-12

边洪伟(1981-),男,江苏无锡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标预设命题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语用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作用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