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润如 刘鹏图
(中山大学 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网络教育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规划、建设好网络教育资源,成为各高校、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研究的重点课题。早在2001年,中山大学就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研究试图对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理念、成果进行阐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趋势进行有意义的探讨。
很多学者、专家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作了界定,虽然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核心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普遍认为教育资源是指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或者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务的、以数字化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传输的各种资源[1]。按资源的形态划分,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教育环境资源、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和网络教育人才资源。在本研究中,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指网络教育环境资源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广大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理念:
网络教育资源作为是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不但要处理与数字化校园各个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资源建设与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统一管理门户系统,真正从系统观出发,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网络教育资源才能避免重复建设。
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造成资源的不易管理和利用。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各类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促进各类资源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网络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制订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中山大学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学习元数据规范(CELTS-3)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结合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中山大学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中山大学网络课程技术规范要求》、《中山大学网络课件技术规范》、《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试验研究规范要求》和《立体化教材建设规范要求》。
资源共享是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化,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山大学的教师、学生和校友可以用中山大学的网络身份证(NetID)登陆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网站,访问、点播、下载网络教学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将逐步向社会开放,网络教育资源公平的开放和共享,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教育资源的建设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它和整个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信息资源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网络教育资源的传输、储存、管理和应用,必须依靠网络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在网络教育资源统一管理门户系统的框架内,中山大学引进和开发了六大数字化学习平台。这六大数字化平台,构成中山大学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了网络教育资源的传输、储存、管理,为中山大学的数字化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中山大学数字化资源库是一个由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资源集合而成的公共网络教学资源管理中心,其内容广泛,资源的类型主要包括有:媒体素材(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教学课件(网络版和单机版)、文献资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教学案例和试卷等。中山大学数字化资源库的资源由学科老师根据教学需要建设、更新和管理,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支持。
目前,中山大学数字化资源库拥有文本类素材60489条,图形/图像类素材24551张,音频类素材2626条,视频类素材3892部,动画类素材362部,教学课件235课时;文献资料554个;教学案例188例;试题库30个。
中山大学于2005年引进了BlackBoard数字化学习平台,采用负载均衡架构技术,把该平台分为本科、研究生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分别用于在校本科、研究生校内跨校区的远程教学和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远程教育。目前,BlackBoard数字化学习平台校内本研系统上线网络课程1347门,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远程教育系统上线网络课程468门。
中山大学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中山大学逸仙网络大讲堂是一个集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的视频点播、实时直播平台。目前开设的栏目有:中外优秀文化讲座、文理医拓宽视野名师系列讲座、博雅讲座、名师名家讲坛、医学名家讲座和院系讲座等,内容十分丰富、精彩。目前,中山大学逸仙网络大讲堂有各类讲座1090部,点播超过165000人次。
中山大学知识社区旨在为中山大学的师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活动为中心,师生可以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可以将个人的想法、技能、观点和经验等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归类、管理,建立个性化的个人空间,向人展示,与人分享。
2010年8月25日,中山大学正式登录苹果iTunes U。中山大学通过iTunes U平台,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免费的下载内容,包括教学讲义,语言课程,学术讲座和演讲,校园新闻和学生活动等,用户可以一次下载iTunes U的音频和视频作品,也可以订阅整个课程,订阅下载项目可以自动推送更新,从而获得实时可用资源。目前中山大学上传了教学视频约260个课时。
2014年9月30日,中大梦课平台正式上线,中山大学一批12门优质课程已经立项,课程资源也在开发过程中。不久的将来,将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和共享优质课程。
在学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等多个部门和广大师生的支持下,中山大学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资源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或有待改善的地方,总结如下: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运行的教育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给资源的搜索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每个资源平台都有自己的资源搜索功能,但对于广大师生和校友、甚至将来面向广大的社会大众,这样的资源搜索功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基于中山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五个统一的理念,建立一个网络教育资源门户网站,中山大学博学网(http://study.sysu.edu.cn)把多个平台上的教育资源信息集中起来,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这样可以解决教师和学生资源搜索难的问题。网络教育资源门户网站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了一起,为教师、学生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服务。网络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的建设,可以参考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http://www.thegateway.org)的经验[2]。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并不积极,或有参与,但不积极维护和更新资源。教育资源的建设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知识的更新。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认为从事网络教学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要比传统教学的多。在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美国公立与赠地大学史隆全美在线学习委员会(APLU-Sloan National Commission on Online Learning)2009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64%的教师认为从事网络教学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比要比传统教学的多;涉及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开发时,更有85%的教师认为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3]。为了调动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要对症下药。对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额外付出,应该建立稳定的长期有效的补偿和激励机制。另外,要关注教师在从事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时的额外付出消耗在哪里,如何通过技术支持和更加周到服务尽量减少的他们的额外付出。只有通过提供技术支撑、优质的服务,以及长期有效的补偿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中山大学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2005年开始采用项目制的方式推进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出台了《中山大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先后投入约500万元建设教育技术“博学工程”项目,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由于各种原因,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或原本属于优质的资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了。为了保证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情况。在资源的建设上,从内容到形式要作更进一步统筹规划,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真正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在资源的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评价与审核。只有严格按照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和审核标准对资源进行建设、修改和更新,网络教育资源才能真正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优质资源。为此中山大学出台了《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应用考核评估方案》,定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检讨。
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人们根据发展的需求,可以建设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等,其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社会主要类型。教育信息化为学习型社会提供物质基础。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加工厂”,人才的“集散地”,而且还是知识仓库,高校的网络教育资源除了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学历教育中发挥作用外,还将在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职业培训和行业办学。今后,高校将会与劳动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联手,发挥高校知识仓库的优势,结合社会需求,共同开发更多适合职业培训和行业办学的非学历网络教育资源。
在网络教育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和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更应注重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资源服务体系,使用户获得更加完善的服务和深层次的、专业的技术支持。这些服务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资源查询和技术答疑等。另外,网络教育资源服务还可以面向团体用户,如学院和科研机构等团体机构,提供完整的数据库内容服务,也可面向个人,根据用户需要,定制个性化资源服务。
谈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想到网络课程、网络课件、教学资源库等“软”的资源。其实网络教育资源还应该包括网络交流支撑平台,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网络交互手段有异步方式(如电子邮件)和同步方式(如QQ、视频会议、虚拟课堂等)两种。随着网络教学活动的增加,以上网络交互手段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通过网络,真正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面对面”的网络交流,兼容桌面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多用户双流(视音频和多媒体数据)传输的同步网络交流支撑平台——媒体即时通讯平台将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另一发展趋势。
多媒体即时通讯平台是一个基于视频会议、多媒体数据传输和类似QQ、MSN等多种即时通信技术,融合Web 2.0建设思想,集IM、音频、视频、SMS、E-mail、Web LiveContact等各种通讯手段于一体综合性应用平台[4]。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交流,或者学习小组、班级之间的交流就像传统课堂的面对面交流一样完整、彻底,完全突破时空限制。
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信息化理念及发展水平相近的大学将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联盟,在联盟协议的框架下,统筹协调,挖掘各自院校的学科优势,共同开发、管理和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并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正确处理资源的知识产权。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及上海西片19所高校签订MOOC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由深圳大学发起并成立、40多所高校加入的地方高校MOOC发展战略联盟已经运作[5],中山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共建和共享优质课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联盟化将是优质资源的发展方向。
网络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资源建设理念,使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更加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联盟化是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
[1]刘清堂,王忠华,李书明.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7.
[2]The gateway to 21 st century skills[OL].
[3]Online learning as a strategic asset volume II: The paradox of faculty voices:views and experiences with online learning[OL].
[4]郭清顺.视频融入数字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08, (11):13-14.
[5]赵海霞,谢舒潇,刘永贵等.高等教育MOOC 的发展路径、战略影响及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