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学者王竹立的最新力作。作者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通俗的文笔,描绘了一幅网络时代教与学的“清明上河图”,内容涵盖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网络学习、包容思维、知识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方方面面,对当前教育信息化诸多热点话题均有独到点评。
1被打碎的花瓶:复原还是重构
2学校教育:课内还是课外
3网络教育:希望还是泡沫
4网络学习:如何整合碎片
5信息超载:连通还是建构
6包容性思维:如何统合歧见
7学习与创新:如何开启心智
8知识嫁接:如何重塑教育
【评论摘抄】
邹景平(台湾著名教育科技专家):王老师以身作则,用“新建构主义”的原则,写成了这本书。它跟一般教育科技书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作者从切身经验出发,兼具理性与感性,对很多教育现象有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以朋友分享的心情来述说,而非一般教科书充斥许多抽象干枯或过时的理论,也不是经由抄编、翻译或组合他人的文章而成书。……王老师的书,教我们如何在碎片纷至沓来的环境下,培养出自己的、独特的知识大榕树,以致连绵成为知识森林。……这本书表面看起来文字浅显,其实外圆内方,是非常扎实的原创作品,富有生命力,有很高的含金量。
陈向东(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前新东方执行总裁):传统教育模式正处在千载难逢的变革之中,《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探索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新模式。这些教育教学新模式正在改变世界千千万万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那些致力于推进教育变革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能够让你汲取灵感的书。
郭文革(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著名在线教育专家):在一片喧吵中,到哪里去寻找真知?亲爱的读者,作为局内人,我的建议是,不要去找那些声名显赫的学术大佬,而要去听那些喜欢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稍显边缘化的学者。作为这个时代的成功者,大佬们都是灵活的顺应形势的人,在顺应中得到了今天的声名和利益。他们应该对今天中国教育的问题负责!而那些执意跟凌乱较真,追求喧嚣后面的真知识的人,才可能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观点。在我眼里,王竹立就是这样一位跟凌乱较真,追求真知的学者。所以,我要向读者隆重推荐他的这本新著。在这本书里,竹立老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电子书包、微课、精品课程、教育资源、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第二人生”、网络公开课、TED视频、慕课、连通主义等热点话题,都有分析和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他一点都没有人云亦云,他提出的观点,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一手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钟志贤等亦对该书进行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