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情,歌言志
——从美学的角度解读诗歌

2015-03-01 09:30赵素青
现代语文 2015年26期
关键词:情动杨花草色

◎赵素青

诗言情,歌言志
——从美学的角度解读诗歌

◎赵素青

一、力求翻译“信”“达”“雅”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镇江市2015年中考模拟卷诗歌赏析题目: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土凫雏傍母眠。

试描绘“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所展现的景色。一部分学生理解为“直径不足一厘米的杨花铺满大地”、“米粒大小的小路铺满杨花”。显然学生并未理解诗歌内容。

怎样能准确理解诗歌内容?首先要认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

(一)独体单音

一个字只占一个空间,只有一个音节,比如汉语中“草”只有一个声音,英文“grass”占三个音节,所以在翻译时要单音节转换为双音节。如“糁径杨花铺白毡”中“径”本义是小路,又如“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香径”,花间小路。

(二)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是描绘诗歌画面的前提。前人力求翻译要“信、达、雅”,何谓““信”、“达”、“雅”?

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意义不违背文意,即译文要准确,不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雅”则指译文用语要得体,追求文章的简洁优雅。“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不需要一字一句逐字翻译,诗歌为了表达的需要形式上不同寻常。如“糁径杨花铺白毡”,“径”是小路,应理解为像米粒般大杨花应铺满小路,从创作技巧来看,诗人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像米粒大小的杨花。

二、借助审美想象的翅膀

美学中指出审美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广阔性。“古人云:行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深思之为谓也。”(刘勰《文心雕龙》),强调了艺术的思维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这种审美往往超出常情、常理,采用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譬如“诗仙”李白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里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又如“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是人间的悲情,抒发了痴情男女的离愁别恨。解读时需想象织女是如何摆弄织机和梭子札札作响……

我们只有展开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思。

三、诗歌“吟咏性情”

“孔子在《论语》中说‘盍各言尔志’,‘志’是理想、志毅的意思。”(朱自清《诗言志辨》)。汉代《毛诗正义·序》提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内心有一种情感的触动,需要借助诗歌来吟咏性情。

南朝钟嵘《诗品》中有,“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自然阴阳运行之气触动了万物,感动了诗人,譬如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秋风萧瑟的秋天,诗人看到木叶的飘落,诗人的内心就悲哀了;春天来了,看到那历经严冬绿意萌生的柔条,诗人的内心无比喜悦,劲秋落叶和芳春柔条使诗人“情动于中”。在理解诗言志言情特质后,笔者以韩愈《早春》为例:

早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师:春雨和小草各有什么特点呢?

生1:细雨濛濛、丝滑,从“润如酥”可知小雨的柔滑如酥油,仿佛从牛羊奶中提出的脂肪一样。

生2: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酥”写出了春雨的可贵,“春雨贵如油”啊!(鼓掌)

师: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读诗歌,真棒!诗人含蓄的描写了春雨的可贵、丝滑、润泽。

生3: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草色淡淡。

……

师:“气之动人,物之感人,故摇荡心情”,是蒙蒙细雨、淡淡草色使诗人性情摇荡。

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师小结:请牢记“诗歌吟咏性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物之感人”,诗人看到眼前景象,不觉兴发情怀。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列子吗?(生头脑风暴)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引导学生景、情关系可以较准确地理解诗意。

四、窥意象而运斤

“窥意象而运斤”(刘勰)何谓“意象”通俗而言就是文艺创作中由现实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譬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组萧条的意象,来表达游子内心的愁绪,而“小桥”“流水”“人家”等意象组成一幅温馨、明丽的画面,定会勾起游子日暮思乡之情。

总之,“学贵有法”诗歌的学习,贵在积累、重在感悟,当然更需要掌握欣赏方法。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欣赏水平的提升需要含英咀华,需要对中国的传统诗学理论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皮朝纲.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

(赵素青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212000)

猜你喜欢
情动杨花草色
惊蛰
清明为父上坟
“情动”理论的谱系
爱情抄底
杨花柳絮
缀文须情动,情动而辞发——谈考场作文基础等级之“感情真挚”
书铺站读,情动老人
杨花萝卜花
早春
情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