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226010) 郁菊香
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越来越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在“动”,但是动的效果如何呢?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整个课堂像音乐教室一样,多姿多彩,声色具备,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哪些是用来欣赏的。听过几节英语公开课,感觉像是走进了电影院。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室拉上厚厚的窗帘,把阳光隔在窗外,心情非常压抑。整节课像是老师在表演“连环套”,看不出学生学到了什么内容。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反省。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时都会有新的问题生成,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公开课上,老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总是避而不答,只是根据自己的预设计划不断往前赶。其实公开课是老师准备最充分的课堂,老师完全可以轻松驾驭,即使出现什么“意外”,老师也可以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及时改变课堂方向。
如《A new student》有个对话是向新同学“Nancy”介绍我们的教室。老师已经布置好了教室物品的摆放,但是在对话中一个学生把句子“Can you show me around our classroon?”说成了“Can you show me around our playground?”因为不在预设之内,所以老师及时纠正“No!It’s classroom”,学生只好改过来。其实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介绍一下操场的体育设施,则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项目的单词,这应该是一个很美的课堂意外。
即使是公开课,教师也要放松心情,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状况,把意外生成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师要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而忽视了这些“意外”,将是很大的遗憾。
公开课中如果不用信息技术,可能会被评为不合格,因为电教化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备的辅助手段。但是也并非整节课都跟着课件走,尤其是像“看电影”一样的课堂更不可取。有的教师从单词教学到句型练习,都用多媒体来展示,学生动的只有“眼睛”,课堂结束后,大脑里只是残存了一点点的印象,还需要下节课再进行强化练习才能记住要学习的内容,那么这节让教师费尽心思的公开课岂不是浪费时间吗?
如教学《At Christmas》,上课时老师就用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导入,然后大屏幕展示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图片,了解圣诞节的习俗。最后教师把Jim一家过圣诞节互赠礼物的对话做成课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整节课学生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大屏幕,没有实践训练。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应用,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进行交流,发挥其恰当的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
很多教师也都能够理解教学改革的“精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的开展全部用“学生活动”串起来。课堂上非常热闹,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在主宰课堂,但这样的课堂不会是高效的。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让学生一直进行实践活动,则没有了“消化”的时间。英语课堂效果考查的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交际中。如果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模仿句型对话,没有自己的创新因子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繁荣,实际教学效果并不高。
如教学《Our animal friends》,教师导入新课时带领学生一起唱英文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body parts do you know?”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接着组织游戏“Quick Response”,学生热火朝天玩起了这个游戏。虽然在游戏中学生也可以巩固刚刚学习的单词,但是大半节课过去了,单词的学习才由人的身体部位向动物过渡。此时学生玩累了,气氛不够热烈,教师为了调节气氛,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室又成了“动物园”。最后匆匆完成句型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不实用。
公开课暴露的这些问题既有教师在认识上的偏颇,也有课堂框架模式的限制。因此,教师要认清浮华背后的原因,静心来思考课堂改进的方法。课堂需要的是返璞归真,让学生切实学到新的内容,而不是一场声光电的“视听盛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深刻理解知识内涵,而不是一味追求热闹气氛的表象。教师不要被公开课的“精彩”所迷惑,要致力于探索英语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