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课的灵魂

2015-03-01 08:34:50胡孟启
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读书声语文课语文课堂

□胡孟启

(作者系安徽师大文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黄岗镇瓦庙小学教师)

本应充满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已经难觅踪影了。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不重视朗读的环节。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其他的都是不被倡导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实在是不可取的。

朗读是理解的前提条件,在锻炼学生语感的同时,可以读准字音,读懂文字,读通文章。学生在梳理文章脉络的同时,也会在朗读中感悟作者,提升自我素养的水平。

如何提高朗读的效果呢?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水平。加强普通话训练是基础,理解作者和文章中心,能够在节奏上做到抑扬顿挫,情感上有喜怒哀乐,而不是简单的复读机式的读书。

提高朗读效果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朗读能力。因为大多数学生对于朗读有一种畏惧和害羞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拦路虎”。

克服这些困难的主要阵地还是要回归课堂,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利用齐声朗读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渐渐地就会从“不愿读”变成“一起读”,最后到“我来读”。中小学的语文课堂也就可以实现一次华丽的蜕变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朗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正如俗语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明确要求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从而有所感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清晰,流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直至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一般来说,一节语文课上会用到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朗读,不仅可以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得。

例如在朗读朱自清的《匆匆》时,为了融入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想紧紧抓住它但是又有心无力的无奈,老师可以通过领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这种内心的纠结也完全可以通过节奏上的抑扬顿挫和无奈的表情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仿佛带着学生一起在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时间的流过,不由得会回想起他们自己的往事,这时老师可以适时地谈一谈自己的往事,抛砖引玉让学生自己也谈一谈,此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这时的朗读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

在朗读《观潮》时,教师运用激情有力的范读和钱塘江大潮的奔流之美相结合,抑扬顿挫的节奏会让学生切实从人的力量迁移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从而激发向上的意志,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中小学语文朗读的理想境界,是将语言文字通过声音,声情并茂地转化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正如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所以,若想让课堂感染,熏陶人的话,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这一重要环节。朗读那些富有营养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既使学生了解了文化知识,领悟文化之美,又可以陶冶美好的精神素养,提升高雅的人文情趣。

[1]《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李灵辉:《语文教学“读”领风骚》,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0)。

猜你喜欢
读书声语文课语文课堂
午读
中学生报(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5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青春正能量 琅琅读书声
中学生(2015年21期)2015-03-01 03: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