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2015-03-01 08:34:50李倩
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采语段成语

□李倩

这是一节作文课,课题是 “让文采成为你的亮点”。

第一步: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给高三学生上课时,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每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做了两件事:一、课前准备。课前,画好一个花:花心是一个圆,外加五个半圆形的花瓣。中间写上“文采”二字的金文字样(金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钟鼎上的古老汉字)。学生一看到这就感到很奇怪,他们一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来这两个字,于是充满了好奇。二、讲一则大家陌生而又熟悉的故事,陌生的是故事情节,熟悉的是这个故事所包含的一个成语:故事讲完后学生就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毛遂自荐。然后我又引入了《史记》中记载的毛遂向平原君自荐的文字,这段古文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学生却找出了他们非常熟悉的成语:脱颖而出。在有了对这个成语的感性理解后,我提出了问题:这个成语中的“颖”如何理解?这是一个难点,很少有同学知道,于是有些同学开始查字典,班里有一个博学多才的男生在未查字典之前举手说出了这个答案:麦芒;东西末端的尖锐部分。然后我又将这个问题引向深入,颖的特点是什么?是突出。

第二步:赋予意义。然而,如果仅仅以猜成语游戏的激趣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是绝对不会有效的,没有意义的兴趣对高三学生也太奢侈、太小儿科了,这样为了兴趣而兴趣,也不会真正地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只有让这个有趣味的引入产生意义,这个激趣才是有价值的。接下来我就提问:

这个成语和我们今天要讲的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我说: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几十万,阅卷老师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同学们想不想让自己的作文从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要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突出之处,要有不同之处。那么这样的突出之处的色彩应当是明亮的还是黑色的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明亮的。

那么这个明亮的突出之处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什么呢?

明确:亮点。

然后据此引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发展等级是作文获得高分的关键。而在发展等级里有明确的要求:有文采。

这样,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懂得了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对于他们的高考作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有了对如何实现“有文采”的强烈欲望。

第三步:按照认知规律教学。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认知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具体:文采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文采?怎样才能做到有文采?

什么是“有文采”,高考是怎么定义的?

大屏幕显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然后,返回到空白,考查学生的瞬间记忆。

这是高考当中对于文采的定义。文采,连起来解释应当是用词藻和语句来达到修饰目的的一种形式。至此就明确了“文采”的内涵。

接下来要探讨“为什么要有文采?”

我们古代的圣人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有人说,没有文采的文章,即使内容再深刻,也只能是 “有如一个相貌丑陋而心灵伟大的女人”——可以尊敬,但不可能喜欢。

接下来要探讨“怎样实现有文采?”

引入三段有着明显区别的文字,然后请学生比较有文采的那一段文字用了怎样的手法?

明确:排比、比喻和引用等。

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富有文采的语句的一些基本特征:富有节奏感、富有情韵、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富有意蕴。

把这些特征一一写在开头板书设计的花瓣里。这样板书中的花芯和花瓣里的文字将文采这一重要的概念极其鲜明地表现出来。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看到让自己的作文充满文采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内心里一定有尝试的欲望。这个时候的学生肯定也很想知道实现文采的更多的途径、方法。

第四步:有效训练,点评优劣,提高能力。提出更多的让文章有文采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三种,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我给出了八个话题进行训练。练习分三轮,第一轮让每个人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来写一段文字,然后请同学互相指出所写语段的优缺点。再分小组讨论进行第二轮的练习:每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话题,当场写。然后推荐一个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在听后给予点评。第二遍已经没有了第一遍中出现的大问题了。第三遍是两组同写一个话题。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同学写出更出色的语段的热情。第三遍的练习出现的优秀语段质量要更好。经过这三轮的训练,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住三种实现文采的方式了。

第五步:范例欣赏。我把一些高考佳作中有文采的句子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齐读。(学生对于优秀作文中的范例还是很推崇的,所以读得声音很响亮。)

第六步:必要的提示。两个重要的写作提示:一是要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二是要反对 “唯文采”的形式主义倾向。最后鼓励学生:勤积累,多运用,争取在平时的训练中炼就出属于自己的一支生花妙笔!然后用这支神奇的笔为自己写就一个锦绣的前程。

第七步:以精彩板书作结。写“生花妙笔”于黑板上,省略花字,以图来代替,完成板书。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这种有趣的引入和学生要学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这个激趣变得富有价值;通过引入对高考阅卷的经典分析和评论以及对考纲的准确解说,让学生对所要学的课程产生一个真切的认识:这节课的学习对提高他们的高考成绩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这样就实现了“以兴趣和意义激起求知欲望”的教学目标。

然后,按照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阐述这个教学内容是什么开始,追根溯源,尽可能准确地阐述这个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概念的内涵,然后通过优秀的范例来阐述为什么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只要掌握住正确的方法,也能做到出色、优秀;然后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在课堂上选出最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几种方法,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训练,每一轮的训练都要有必要的点评,每一轮的训练都要比前一轮有进步。这样经过两三轮的训练,学生就能比较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的运用。同时这个过程中,必要的提示也是很重要的。何更生先生所著的《作文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作文“课堂教学按照‘规-例-练-规-例-练-规-例-练’的模式展开,突出例文的多样性和变换性、练习的连续性和灵活性”。本节课依照这样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有效的训练。

猜你喜欢
文采语段成语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拼成语
意林(2016年21期)2016-11-30 17:32:21
猜成语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4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
军事志文采探微
军事历史(2004年3期)2004-11-22 07: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