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 许露
(李晓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与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许露系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1928年建立的国立安徽大学,历史悠久、才人辈出、名誉远扬,1948年的全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的国立大学一共有31所,国立安徽大学排第13名。
1950年8月,国立安徽大学在芜湖、安庆、合肥和扬州四市举行自主招生考试,招考范围面向安徽和苏北,这次招考为国为皖选拔优秀人才,意义深远。在自主招生考试的众多试题中,“国文”一门是各个专业的必考科目,该科考试试题以作文定高下,选拔正取生和备取生。据档案记载,命题由朱清华、宗志黄、敖世英和吴遁生四位教授从几个方案中选出,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国文”的招考试题为“怎样做一个新中国的学生”。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文章内容围绕这个话题展开,题目自拟。看似简单易懂,实际上想要得到高分,并不容易。四位教授制定的评分标准包括“探骊得珠、闳中肆外、蹙金结绣、格高意远、扬葩振藻”[1]五个方面。这份简单的评分细则对今日仍然有很大意义。
首先,探骊得珠与文不对题相对,典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颚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相应是指切题。切题包括迎合题意和文体两个方面。
1.迎合题意。既然要迎合题意,作者首先就要准确地审题,顺着作文题目的指引,客观全面地思考。一方面思考文题所阐发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思考文题潜藏的言外之意;虚实结合,内外兼顾。无论是心浮气躁,出现跑题;抑或是长篇累牍,博士买驴,都会输在起跑线上。“怎样做一个新中国的学生”,出发点是“学生”,以“学生”的视角看问题;着重在于“做”,究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2.迎合文体。写作之前,依据题意,明确地判断写作范围和具体文体。一旦选择了一种文体,必须因循这种文体的规范。当时的答卷中,主要的文体是记叙文和说理文。记叙文要叙事聚焦,反映的是叙述者和所述故事的关系;要么第一人称,要么第三人称,人称混乱会产生低分。还要讲究叙事顺序:顺序、倒叙和插叙。顺序混乱也不会得高分。说理文提出看法,分析事理,需要丰富的学识和缜密的思维。论点要得当,新颖更佳;围绕论点,罗列证据;如剥笋衣,演绎推理,层层深入;重申结论,首尾呼应。
其次,闳中肆外是对文章内容的要求,内容要丰富,文笔也要淋漓尽致。那么如何达到要求呢?既要做到言之有物,又要做到言简意赅。
1.言之有物。要求表达内容真实、自然,实实在在,完整具体。不仅排斥矫揉造作,还要杜绝无病呻吟。题目要求从具体的事例入手,阐发新中国“新”的真意,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新中国出现的新气象等。事例还要符合学生的身份和学识,反映学生受到的影响,突出学生认识的成熟。但是,有的考生却事无巨细,一应俱全,使得文章拖泥带水,重点不突出。这就需要言简意赅。
2.言简意赅。这是对写作“毒草”——牵丝攀藤的反制措施。有的学生无故东拉西扯许多内容,在视觉上,显得十分充实,但在批改过程中,既给阅卷教员带来负担,也削弱了文章的价值。言简意赅要求中心明确,语言扼要。有些学生,居然把“怎样做一个新中国的学生”,写成“新中国是什么样”,这样反而画蛇添足。
再次,蹙金结绣是对文章形式的要求,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具体而言,就是要求语言得体,结构完整和书写规范。
1.语言得体。其一,遣词力求准确,要准确地理解成语和俗语,并在恰当的情境中使用;其二,造句力求通畅,句子的表达应该符合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表意明确,而非模棱两可;其三,语篇要求连贯,无论是“组合关系”,还是“联想关系”都要连贯,这样才能将语篇的各种关系理顺。
2.结构完整。作文想要达到结构完整,理应条理清晰,有主有次,前后呼应。以议论文为例,常见模式:第一段引论;接着从三个或者四个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分论点特点突出,逐步递进,引人入胜;最终巧妙收尾。另外一种常见模式:第一段引论;第二部分从正面论证,提出正面的观点,组织正面的例子,从正面说理;第三部分从反面论证,提出反面的观点,罗列反面的例子,从反面思考;最终巧妙收尾。
3.书写规范。当时,改卷教员对书写看得很重。卷面应该干净整洁;大家以繁体字书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文字书写并无方框限制,全由作者自己把握。因为是繁体字,稍稍不留神,就会写错别字。如“干涉”、“乾糧”、“幹部”,“夥計”、“伙食”,“經歷”、“日曆”,“台鑒”、“樓臺”,“準則”、“准許”等,這些词绝对不能混淆。
最后,格高意远和扬葩振藻。格高意远是对高分文章的要求。怎样达到格高意远呢?一方面,应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果“做一个新中国的学生”是一种现象的话,那么本质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发挥,重要的是有新意,有深度。另一方面,应该把握因果联系,普通学生对于因果联系的把握,仅仅局限在“一件事”引起“另一件事”;还可以丰富为“一系列因素”引起“一个结果”;或者“一个因素”引起“一系列”后果,通过揭示这种前因后果的关系,给人一种崭新的启发。
扬葩振藻[2]也是对高分文章的要求。修辞手段起着有效的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及传递信息的作用,所以要善于运用修辞增添文采。依据答题卷,当时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对偶、排比、设问和引用。其中,有的引用非常巧妙。不少人引用古文,如《论语》“见贤思齐焉”;《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孟子》“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等。有的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满怀希望,选择引用“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3]。不同的引用,为文章主旨服务,提升了文章的质量和档次,也对学生个人的文化修养提出较高的要求。
1950年国立安徽大学举行的国文自主招生考试,距今已65年了,当年学子已多为耄耋老人。随着高考语文提高对作文的要求,如何写好作文关乎学生前途,研读那时的评分标准,对于如何写好文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探骊得珠就是切合题旨。下笔前要好好地揣摩题意,题目指定的方向是什么,题目究竟要求我们写什么,题目能否暗示一些深刻的启发。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青红皂白,奋笔疾书。闳中肆外就是内容详实。平时多多积累素材,无论来自课本,还是来自课外,只要有用,分类整合,择要记忆;从而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蹙金结绣就是形式得体。应该进行适量的作文训练,或者是班级随堂练习,或者是私下练笔娱乐;通过训练,熟悉常见文体,搭建文章结构,锤炼遣词造句,做到有的放矢。格高意远和扬葩振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来自平时努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
作文有章可循,正如《儒林外史》的评价:“(科举)不过是揣合逢迎的考校”[4]。只要考生有信心,有耐心,通过合理优化知识结构,训练科学答题技能,一定能够写出高分作文。
[1]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藏:《档案资料·“1950年国立安徽大学招考试题(国文)”全宗》,全 15 件,编号:1950—JX—13。档案原文顺序为“格高意遠、探驪得珠、X中肆外、揚葩振X、X金結X”,因行文需要而调整顺序。“X中肆外、揚葩振X、X金結X”的字体并不清楚,经查阅字典,私自以为是“闳中肆外、蹙金结绣、扬葩振藻”。
[2]李延寿:《北史·文苑序》,中华书局1999年,第1842页。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413页。
[4]吴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第6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