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第七小学(362400) 黄水英
阅读教学中“点”的思维
福建省安溪县第七小学(362400) 黄水英
面对语文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改变教学策略,通过发现、掌握教学的各个关键“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好区分点思维、切入点思维、关键点思维和结合点思维,能更有效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教学 思维 效率
当下,经常听教师们抱怨:“一周六节语文课太少了”“一篇文章这儿必须讲,那儿不能丢;这儿要合作,那儿要探究;这要背诵,那要拓展……”面对这“太少”与“舍不得”,我们有必要改变教学策略,通过发现、掌握教学的各个关键“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点”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区分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找准着眼点。每篇课文都有其区别于其他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区分点思维的运用,既要根据学段目标、教学规律,更要着眼于课文的具体特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其自己的教学策略。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说,有的课文侧重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的课文侧重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是一组选自古典名著的选文,有选自《史记》的《将相和》,有选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有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还有选自《西游记》的《猴王出世》。它们的教学要求都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在考虑每篇课文的区分点时,既要考虑这组课文的共性——都是选自古典名著,都有同组课文的共同学习要求,还必须考虑不同课型——精读课与略读课的不同特点,考虑每篇课文的具体特点。《将相和》《草船借箭》教学的共同点应该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人物特点,不同点是《将相和》在情节的发展中感知人物形象,蔺相如的智慧与人格魅力是在一次次重大事件的危机处理中表现出来;《草船借箭》则要从多维度感知人物形象(诸葛亮的智慧表现在知天、知地、知人上)。
切入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选好体悟课文的切入点。文本的解读,可以有多个切入点。比如,可以从文本的内容切入,人物、事件、景物(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切入点;也可以从文本的突出特点切入;还可以从初读的感受切入。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匆匆》一文,全文600多字,就有11个问句,其中6个问句集中在第四自然段。教学时,可以从问句切入,在速读全文找到11个问句后直接切入第四自然段:“这么多的问号,字里行间弥散着作者怎样的情绪呢?”也可以从朗读切入,通过多层次朗读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先自由放声诵读,接着指名接读,然后听录音赏读,最后听录音学读。在“四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体验文本的思想感情。
关键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把握住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点。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白杨》一文,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特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怎么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呢?教学的策略一是揣摩文本的空白,从文中小孩子感受的空白处揣摩爸爸为什么把幼小的儿女带到边疆来,从而体会到边疆建设者的特点;二是比较,把白杨的特点与“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比较,体会课文借物喻人的特点。关键点思维往往能如电光火石,让学生思维顷刻被其照亮。
结合点思维的基本要求是找准结合点。结合点就是将对立的乃至不同的事物统一起来,或者整合起来。找准结合点,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化的处理,比较快地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比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同样是切入重点句段的教学,可以问:“课文哪些句段表现了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也可以问:“李大钊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你?”后者就是对课文的情感化处理,能够把学生带入与课文的情感中。在初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之后,要及时将“情”与“思”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这一课,接下来的教学,就是对描写李大钊被捕前的坚守岗位、被捕时的镇定以及法庭上的沉着冷静的关键词句的思考、理解,感受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亲人的挚爱。最后,可以是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体味情感;也可以是倾诉,抒发情感。比如,这一课,“读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李爷爷说,请把你们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被李爷爷所深深感动,表达景仰之情很自然地从心底流淌。
文本内容是丰富的,教学现象是复杂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好区分点思维、切入点思维、关键点思维和结合点思维,能更有效地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能发挥短期效应,即时改善阅读教学,又能从根本上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