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思考与实践①

2015-03-01 07:08吕红军
现代教育管理 2015年12期

吕红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思考与实践①

吕红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和新建本科院校的迅速崛起,实行学院制改革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趋势。学院制符合大学的内在发展逻辑,有助于增进学科间联系,有助于实施有序管理。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有其理论来源、依据与原则。结合办学实践看,学科组建、政企校合作组建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组建二级学院的主要模式;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制度化运行机制、注重能力提升是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改革

一、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历史使命,而实行学院制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举措。首先,学院制有利于推进民主管理、教授治学。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要走内涵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其管理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实行学院制,建立学校宏观调控、学院自主运行的机制,将更易于推进师生民主管理、教授专家治学。其次,学院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多数新建本科院校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学科门类、专业设置越来越多,师生人数不断“扩容”,学校管理工作量也不断增加,致使原有的“校系二级建制,校系两级管理,以校为主”的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适时性降低,管理质量问题凸显,因此,分层和分权管理十分必要。以学科为分类基础的学院制管理体制更加适合当前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制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的主要运行模式之一。[1]

(二)整合优化资源,构建应用型学科体系的必由之路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高校,强调知识的应用,这就要求构建起应用型学科体系。既要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又要比之前更加重视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实力及其成果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门类多以应用类型为主,但可以说多数院校尚且未能有效构建起合理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应用型学科体系要求在各学科之间形成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构架,这不仅关系到以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以保障,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形成应用型科研团队。而实行学院制模式将有利于打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将相近的、具有相互支撑的学科或专业容纳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单元,并促进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和横断学科的发展。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兴起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这些院校不但是“新建的”本科院校,更是“新型的”本科院校。[2]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其使命的新建本科院校,其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具有“跨界性”,要求宽博教育、广泛适应,要求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厚实学识基础,如是,有利于分化综合、具有较大学科包容性的学院制更能适应这一培养要求。而且,相比较而言,实行学院制管理体制,分权分层,权责一体,更有利于激活高校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克服职业倦怠,能够更主动地关注人才市场需求,更主动地审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方面的不足。

(四)借鉴国外大学办学经验和加强国际教育交流的需要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了一种趋势,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将有助于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经验,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引进先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放眼世界,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大学都实行学院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大学的领跑者。为此,学习和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加强国际教育交流,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一)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实行学院制改革的理论来源

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换言之,这是一种由纵向、横向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其独特之处在于垂直领导职能与横向项目系统职能的同时实现。具有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多应用于企业,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引入这一组织结构形式构建二级管理体制提高办学效益,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矩阵式组织结构首先能够保证垂直领导的有效性,即学校的管理目标通过由系部组成的学院一级实现,如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顶层设计的贯彻渗透。此外,还可借助其扁平化的特点,通过合理设置横向管理机构即学院一级的权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激发组织活力,使之能够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地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办学。可以说,这一模式能更好地理顺校院系之间的行政领导关系和协调横向学科群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组织理论是设计学院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现代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系统权变性的组织理论,其中心思想是把组织看成是开放的理性模式,认为组织是开放的、有机的、权变的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要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因此,没有一种适用于一切的组织结构模式。现代组织理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集权和分权问题与决策过程密切相关。由于地位、职责的不同,在认识角度、信息来源和知识、经验等方面,高层领导者应该具有对整个组织的决策权,但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即使是高层领导者,也不可能“洞察一切”,而且过于集权,会使最高层领导者疲于应付琐碎的事务,而忽视学校的战略性、方向性的大问题。因此必须实行适当的分权,让相关专业管理层参与决策。现代组织理论的系统权变性及集权、分权观点为新建本科院校设计学院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借助这一理论,现有的一级管理体制虽然具有高效统一的长处,但其弊端亦显而易见,如对最高层领导者个人素质依赖性太大,且主要领导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而无暇顾及组织的长远发展,同一层次各部门缺少横向沟通等。

三、学院制在国内外大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大学学院制的发展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学院制在发达国家的大学发展得尤为成熟,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东京大学等著名大学均采用了学院制的内部管理模式。其中,英、美、日三国的学院制管理体制最具特色。英国90%的高校实行了学院制,形成了高校“委员会决策下的部门负责制”的学院管理模式。此模式下,学院的实体性较强,学校对学院的管理以宏观控制为主,学院是学校学术管理、行政管理的中心。历史发展较短但高等教育却非常发达的美国,学院制模式的设置通常采用以传统的综合性文理学院为主体,辅之以专业学院。文理学院一般由语言学、哲学、数学等系或专业组成,专业学院则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一般包括商业管理学院、医学院、建筑规划学院等。日本在二战后借鉴了欧美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虽然采用了“拿来主义”,但其在发展中充分考虑到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和文化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以第一所国立大学东京大学为例,学校的组织分为三层:最高权力机构为评议会,下设文学部、法学部、理学部等10个大学部;学部是按学科、专业门类组成的校以下一级组织,各学部设有学部长和教授会,其中教授会由全体教授组成,并吸收部分教职工代表参加,选举学部长和决定学部一些重大事项。

(二)国内大学学院制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学院制相较于欧美而言,起步和发展都较晚,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如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可以设置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等八类学院,设立三类学院以上的方可称为“大学”,学院是成立大学的必要条件。到20世纪40年代,学院制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取消的学院制再度兴起,这是因为在学科发展综合趋势下,学院制的建立有利于实行科学和高效的管理、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实现教育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是近10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校生规模成倍增长,各个高校更是纷纷实行了学院制改革。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尤其是知名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基本上都实行了学院制的管理模式,即使校名仍然是某某学院的高校,也在内部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学院。据统计,2007年我国近750所高等院校中,实行学院制的有460所,近60%以上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了学院制改革。

四、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与学校顶层设计相对应原则

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学院制体制是为了探索一种更为合理、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求得发展。求发展是实行学院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先行。新建本科院校在顶层设计确定之后,建构二级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两级管理”的内部管理模式。与办学顶层设计相对应的原则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二级学院的组建或设置要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来确定。从目前已经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高校来看,其二级学院多是以若干个相关学科合并组建而成,但具体又各有不同,有的围绕一级学科,将与其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二级学科组合为学院;有的则是以围绕一级学科构建学科群,形成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综合性学院;还有的是围绕某个新兴学科或特色学科,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多学科而组成学院。

第二层含义是指每个二级学院的发展目标都应当围绕着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来确定,并且必须明确具体,既要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也要有具体的分步实施方案。与学校顶层设计相符合原则还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行学院制改革时,要避免盲目追求形式的倾向,一定要切合自身实际,经过多方论证,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校的每个教职工都理解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色,理解实行学院制的意义。

(二)权责对等原则

权责对等是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中又一个重要原则,这是构建学院制运行机制的灵魂,是确保二级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权是指管理的职权,即职务范围内的管理权限,责是指管理上的职责,即当管理者占有某职位,担任某职务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实行学院制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学校要下放权力到院级,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财,一个是人。只有把财权和人权真正地下放给学院,学院一级管理者在规定职权范围处理有关教育教学事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以学院为管理实体的管理模式才可能真正地推行下去。从目前来看,有不少学校只放“事权”,不放“财权”、“人权”,二级学院有名无实,依然履行原来系的职能,难以发挥实体作用,不仅挫伤了学院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校整体运行的效益。

(三)协调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学院制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时,必须注重二级之间、同级之间的相互协调,即纵向协调和横向协调。学校实施二级管理使学校层级的管理方法发生根本变化,由原来以过程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目标管理为主,学校只需对二级学院的目标和关键过程进行宏观上的监控,这种纵向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具有足够的执行力,取决于校院二级的权责关系是否合理、资源分配是否公平,信息是否对称,有关程序设置是否科学,换言之,纵向关系是否协调。同时,二级学院的管理目标能否达成,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二级学院之间、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之间能否相互配合、合作,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教学与实验等教育资源的相互支持、协作十分重要。

五、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模式选择与路径构想

(一)学科组建、政企校合作组建学院是新建本科院校组建二级学院的主要模式

近十年我国高校实行学院制并非是行政主导下的改革,而完全是一种“自发性”的摸索,因此,呈现了学院制模式多样化的局面,甚至有一些高校的学院制流于形式,设置原则模糊,权责不清,内部管理的实际状态依然基本上是校级统一领导。也就是说,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并没有稳定、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从目前主要学院设置类型来看,有以下四种模式:其一是由系部直接升格为学院。这种类型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可以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发展新专业、改革教学模式,成为具有活力的实体学院,但如果没有发展目标或者主要管理者领导能力不足,则极有可能“院虚系实”。其二是以学科组建学院。这种组建方式多是利用已经形成的多学科优势,按照预期目标将相同或相近或相关的学科组配为学院。其三是按照产业或者行业的集合组建学院。这种组建模式多建立在已经形成应用型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产业性、实用性很强,如同济大学成立的高等技术学院。其四是与地方政府或企业或国外知名大学组建学院。这种方式实际上是校政企协同创新的结果,如东南大学与南京汽车工业总公司联合组建的“汽车工程学院”,上海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开办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更具有借鉴意义。

借鉴第二种模式,以学科组建学院。鉴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已经形成多学科,且以应用型学科为主,因此,可以选择其优势学科为中心组建学科群,形成二级学院,这种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整合学科力量,发展为学科群优势,提升办学竞争力。

借鉴第三种模式,协同创新,校政企共建学院。新建本科院校多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通过校政企协同创新共建二级学院,是构建学院制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思路。校政企共建二级学院有利于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真正的面向行业,面向实业界,形成办学特色,形成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在组建学院时,要应用目标管理、制度引导等手段,一方面整合资源,另一方面则是开拓新资源。整合资源,即基于现有的学科、数量和特色,遴选已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已有合作关系的政企单位联合办学,共建以某个优势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如以优势专业为核心选择已经是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已开设“订单式”培养班的企业共同组建二级学院。或者是围绕已经获批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利用既有资源,如教学团队、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等多方力量组建学院等;开拓新资源,即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带头人走出去,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主动寻求新的与政企合作的机会,根据政企的用人需求校政企共同组建二级学院,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

(二)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制度化运行机制,注重能力提升是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学院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1.借鉴目标管理理论,实现高效运行管理

新建本科院校在建立学院制体制时应当借鉴目标管理理论,以此为体制设计指导。目标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就是管理人员努力把组织成员的注意力导向组织共同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中的普遍认知,使组织成员在熟知组织目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分解,并转化为个人目标和责任。目标管理强调各层级要完成自己的目标,负起自己的职责。学院制体制建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以往的过程管理、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定位,明确其阶段总目标,并将之逐级分解到校内各二级单位,确定二级单位的发展目标,并转化为二级单位管理者的个人目标和责任,从而使二级单位在获得相应教育教学资源和授权的基础上,生成自主管理、自我调控、自觉自为的内在驱动力,构建起个人目标、二级单位目标和学校总目标三者之间环环相扣的目标链。

应在构架二级管理体制模式时,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阶段目标,注重目标管理,在将总规划与目标逐级分解的同时,授予二级学院适当资源和自我调控权力,促进学校总目标、学院目标、个人目标的有机融合。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厘清校院两级的权责利及发展方向。学校与二级学院各司其职,学校主要负责学校层面的各项规划、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的制定,并负责宏观层面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向二级学院“下任务”;二级学院则根据学校的各项规划、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制定本学院的各项规划、办法与制度,具体完成学校的各项目标与任务。由此,可以说通过二级管理模式的运行,进一步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内部结构,加强了队伍建设,凝练了学科与专业特色,有助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与此同时,学校在应用目标管理时,还特别注重了办学特色的培育,将办学特色作为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在设计二级学院整合学科、专业及教学资源时就特别注意到要以有利于培育办学特色为核心,确保二级学院的办学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呼应,相支撑,而且,还将突出办学特色作为各二级学院的管理目标,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乃至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细化目标,明确要求。学校努力将目标管理这一效果显著的管理方式,广泛运用于内部管理之中,并已经初步取得了良好效应。

2.建立约束、导向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院制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设计学院制管理体制时,应该制度先行。学校要根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以及办学实际,找出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就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工作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二级管理体制在运行中有章可循,真正实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引导行为,让制度走在问题前面。

第一,针对实行学院制管理中纵向的多层次性和横向的多部门性,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职能与功能,确定职权范围,在保证二级学院管理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的同时,又能保证二级学院承续学校的管理制度,把二级学院的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系统之中,从而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成一种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

第二,针对实行学院制管理后容易出现的权力失控、各自为政等问题,要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规则,尽可能通过完善的制度构建起约束、导向机制。

第三,建立完善学院制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运用目标管理,建立一个包含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划拨二级学院奖励经费和财权挂钩,以激励二级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竞争氛围,从而不仅有利于二级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而且有利于提升二级单位管理者的能力素质。

第四,在学科专业建设与管理方面,学校负责制定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相关考核体系与奖惩制度,并负责配置资源,组织协调学校重点学科、专业的申报和校内审核工作;学院则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本学院资源分配,并根据学校有关办法开展本学院学科、专业的检查与评估工作,以及本学院重点学科、专业和各级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和推荐工作。

第五,在教学工作管理方面,学校负责制定学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改革模式和目标规范,对全校范围内教学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和管理,制定跨专业、跨学院的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指导工作量的考核办法与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认定学校教学成果,组织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师的评选,负责制定全校教学评估标准,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评估工作,负责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的各类国家级考试以及每学期的公共课考试,负责学生学籍管理以及学籍、学位信息注册;学院则负责制定本学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制定和组织实施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组织本学院所辖学科、专业面向院内、外的各类课程教学,负责组织开展本学院教学改革和质量监控工作,负责组织本学院学生参加的各类国家级考试以及每学期的本学院专业课考试,负责本学院学生报到注册,向学校上报本学院学生学籍异动信息。

第六,在学生工作管理方面,学校负责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制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规章制度,统一领导全校学生工作,对学院的学生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负责组织全校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并指导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负责组织开展校级各类评奖评优工作,负责学生违纪的处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学生的工作,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相关政策。学院则负责制定本学院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细则,负责组织开展本学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本学院毕业生就业、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学生的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本学院学生的评奖评优推荐工作,以及对本学院违纪学生提出处理建议意见,负责组织实施本学院班导师、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负责做好本学院在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行班导师制,构建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3.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建立学院制管理体制可能会面临管理者能力素质不足的问题。学院制管理体制有效运转并发挥积极功能,不仅需要有相对健全的二级组织机构,还需要有较强履职能力的二级学院及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换言之,二级单位管理者应当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宏观调控能力或者说领导能力。否则,随着学院制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关权力的下放,管理重心的下移,就有可能出现管理失控、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学院制管理体制牵涉到责权范围的划分、竞争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需要二级管理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共同参与,人的因素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

为了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解决传统用人机制的弊端,如学校应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干部任期制、轮岗制、竞聘制以及一年一度的无记名民主测评制等。有效地构建完全竞争化的人员淘汰机制,管理人员潜能开发机制,真正的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目的,不仅激发了全体管理人员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保障管理队伍的素质、积极性和管理的效率,而且,还推动了学校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提升了管理水平。

[1]刘新民,李佳佳,李芳.学院制模式下大学运行机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5,(3):62.

[2]陆正林.新建本科院校战略规划机构设置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4):51.

(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于翔)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System in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V Hongjun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Dalian Liaoning 116052)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rise of the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reform of implementing college system has become a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ystem conforms to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logic and contributes to enh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es and orderl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The reform of college system of the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ts theoretical source,basics and principl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practice,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authority,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be the leading mode for the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up secondary schools.To institutionaliz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focus on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will be the path choice for the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wly-found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ystem;reform

G647.1

A

1674-5485(2015)12-0056-06

①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民办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G13ZXY15);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省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2013年度开放课题“民办高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研究”(2013LMJK001)。

吕红军(1962-),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