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洲,董 燕
西柏坡时期石家庄地区红色文艺及其精神价值
杨 洲,董 燕
(石家庄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石家庄地区红色文艺的主要样式有文学、戏剧曲艺、电影、音乐、美术等,华北地区红色文艺的中心地位逐渐形成。此阶段的红色文艺具有重要精神价值,体现了人民性、现实性、新闻性、传承性、创新性,在精神气质上明朗刚健,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
西柏坡时期;石家庄地区;红色文艺;精神价值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西柏坡,刘少奇、朱德率部先行进驻,并指挥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1948年5月中旬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在这里,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主要指的这段历史时期。西柏坡时期石家庄地区红色文艺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
(一)文学
西柏坡时期,在石家庄地区出现的红色经典作品首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948年4作家丁玲在宋村参加完土改后到达正定的华北联合大学,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进行修改定稿。1948年8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由东北书店出版。这部小说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是丁玲创作的里程碑,于1951年荣获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在农村反封建土地制度的伟大斗争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的觉悟在提高,是他们创造了新的社会与时代。这部作品因忠实地记录社会巨大的发展变迁而具有诗史的品格。
在战争年代颇具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的是军旅诗,尤其是老一辈革命家所写的诗歌。例如在朱德与聂荣臻指挥下,解放军攻克石门,朱德写下诗歌《攻克石门》歌颂其勇顽强攻的历史业绩:“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这首诗镌刻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上。朱德在1948年2月写成的《贺晋察冀军区歼蒋第三军》一诗中,用“革命高潮连海外,民军蜂起接滇边”的句子描述解放全中国的美好前景即将到来,抒发了满怀胜利的喜悦与信心。
(二)戏剧曲艺
西柏坡时期,长期在北平坚持进步戏剧活动的祖国剧社与演剧二队,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秘密转移到石家庄。1947年底,华北联大文工团到石家庄演出《白毛女》、《血泪仇》、《一百万》、《李顺坦白》、《一场虚惊》、《大报冤仇》等剧。1948年以后,华北平剧院、晋察冀抗敌剧社、群众剧社、工人剧社、冀中火线剧社、前线剧社等解放区著名文艺团体都先后进驻石家庄,开创了革命文艺工作的新局面。鲁煤、刘沧浪等集体讨论鲁煤执笔的话剧《红旗歌》创作于1948年8月,由于真实反映了城市工人生活而广泛流行,周扬在《论〈红旗歌〉》一文中认为它是第一个描写工人生产的剧本。与之齐名、反映解放后工人生活的剧作《不是蝉》相当流行,作者魏连珍是在石家庄工作的工人,作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当时人民群众中流传一句话“农民戏看《白毛女》,工人戏看《不是蝉》”可见其代表性。当时群众中流行的演出剧目还有《宝山参军》、《全家忙》、《农民当家》等,主要是土改后人民当家作主以及积极参加解放事业保卫土地改革成果的内容。
1948年6月,抗敌剧社去西柏坡为党中央演出《不要杀他》、《喜相逢》、《大庆功》。以上大多是新编的现实剧作。不过,一些优秀的旧剧也为大家所欢迎,例如1948年底,华北平剧院、石家庄革新剧社到西柏坡演出《打渔杀家》、《长坂坡》、《拾玉镯》,毛主席总是带头在台下鼓掌。演出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曾到后台亲切接见演员,鼓励大家多为工农兵服务,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演出《杜十娘》,会议期间逢“三八妇女节”,康克清讲话,不少女演员头一次知道有自己的节日。当晚演出现代戏《四劝》,剧中有妇女解放的内容。
1948年初,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成立,后更名石家庄市文艺工作委员会(市文联的前身),派出专业干部排练很多革命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如《兄妹开荒》、《白毛女》、《九尾狐》、《王秀鸾》、《河伯娶妇》、《逼上梁山》、《闯王进京》、《农夫与蛇》、《正气图》、《陈胜王》、《红巾起义》、《李舜臣》等。这些作品配合当时的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48年春,晋察冀野战军开展“兵演兵”活动,战士们创作、演出了大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的快板剧、小节目,例如67军战士创作了《张金剑入党》、《一块白洋》、《团结爱兵》等作品。“兵演兵”成为活跃连队生活、战士进行自我教育的有力武器,具有很强的时事性、现实性。
(三)电影
作为新兴的一种艺术方式在此时期记录了重要的历史,例如1947年7月,党中央在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华北电影队把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积极支援前线的动人场面摄入镜头。
1949年3月,摄影师苏河清、程默等拍摄了晋察冀前线、七届二中全会、党中央北上进京、开国大典等珍贵电影资料。
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土改与解放,反映这些内容的艺术作品自然受到百姓的喜爱。电影在当时是新事物,1949年2月《人民解放战争新闻第三号》在石家庄制作完成,3月,影片在人民影院首映,受到广大群众热烈的欢迎。
1948年4月,石家庄市电影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几经周折带回10箱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以及《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宣誓》、《敌后游击队》、《健美雄姿》等10部苏联影片。这些影片,在西柏坡、石家庄、邢台、邯郸、德州、济南、阳泉、太原等地多次放映。1948年5月15日,华北军区政治部电影队携带苏联早期影片《丹娘》、《打败日本》、《自卫战争新闻第一号》等从石家庄向晋南,为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上述影片的放映鼓舞了军队的战斗精神和群众在支前中的生产热情。
(四)音乐
最能反映底层民众对社会评价和向往的莫过于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民歌。当时的不少民歌描写了人民群众对党的领袖发自内心的热忱敬爱与拥护,例如西柏坡群众自编民谣歌颂朱德总司令一方面为军事指挥日夜操劳,一方面关心着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彰显了总司令的平民本色:“总司令,人人尊,既是官来又似民,日夜用兵打江山,家里地里也操心。”本时期民歌的另一重要内容是为支援解放军打败蒋介石、鼓励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例如 “五月里,麦梢黄,大麦小麦上了场。快割快碾快快扬,支援前线打老蒋。”“二月里来呀好春光,翻身人家种田忙。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多打五谷支援前方。”
当时很多民歌直接反映土改生活对于解放区农民巨大的历史意义,揭示了土地改革使农村生产力极大解放、农民积极参军支援解放战争的情形。例如平山西柏坡民歌:“晴天霹雳一声响,布棚下面创辉煌。打土豪,烧地契,喜笑颜开分田地。共产党使咱翻了身,咱要报答共产党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西柏坡村恶石沟口打麦场上,布棚下面,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诞生。美国人韩丁在他写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感叹:“新发布的《土地法大纲》在1946年至1950年中国内战期间,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1861至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土改后,当时农村流传一句话:“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战争打到哪里,车轮就推到哪里。”辽沈战役中老百姓支援了1.38万副担架,3.67万辆大车,9.6万民工随军行动。淮海战役中,200多万民工执行各种战勤任务,提供担架7.3万副,大小车辆41.4万辆,粮28 500万公斤。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后勤部就是老百姓。新中国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五)美术
解放战争以来,画报、新年画、连环画、新洋片、墙画、传单画、街头展览,因为形式上的适宜传播、内容表述上的通俗易懂与时事性,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成为解放区美术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
1948年3月,冀中年画研究社迁入石家庄改名为大众美术社,年底出版了30多种木版新年画,几个月时间,印制60万份,冯真的《娃娃戏〈打老蒋〉》、李琦的《四通八达》、洪波的《参军》反映了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政治生活、生产土改以及解放,其中部分作品在北京中山公园展出曾受到徐悲鸿先生的赞赏。《娃娃戏》是当时最受群众喜爱的年画,在新中国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今天的河北美术出版社的前身、“大众美术社”成立于1948年9月,其前身为“冀中年画研究社”,是由抗敌剧社和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共同组建的、以武强年画从业人员为基础的年画研究社。是新中国最早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机构。这一时期,共出版木版年画、宣传画50余种,发行60多万张;出版图片100余种,发行50多万张(套);出版画册20多种,发行200多万册。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受到北方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文化战线上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1948年8月,华北文艺界协会成立,数以千百计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云集石门,标志着延安、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国统区文艺工作者的空前大团结。当年在石的著名文艺家有田汉、丁玲、艾青、汪洋、郭兰英、贺敬之、王朝闻、江丰。
华北文艺界协会成立大会上,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发表讲话。周扬、李伯钊、沙可夫、贺绿汀、马彦祥、周巍峙、丁里、赵树理、陈荒煤、成仿吾等20人被推选为华北文协理事。
1948年5月,华北局宣传部长周扬主持了在平山编辑的《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收集延安座谈会后解放区的优秀文艺50多种,有小说、诗歌、戏剧、曲艺等体裁,解放后由北京新华书店出版,其中有许多经典作品例如《白毛女》、《刘胡兰》、《兄妹开荒》、《王秀鸾》、《血泪仇》、《红灯记》、《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宝山参军》等。
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回忆说,如果说延安时期只是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轫之地,那么石家庄则成就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第一次真正的大繁荣。
华北地区,包括西柏坡与石家庄在内,成为中国红色文艺的中心。中心地位的形成与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有着天然的联系。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诸多决策,成为新中国各项国家政策雏形,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发行,众多高校在这里建成,《人民日报》在这里创刊,电业、军工业火热开展……华北的中心城市石家庄,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与“新中国第一城”。
1.人民群众成为创作、表演主体以及主要表现对象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是西柏坡时期石家庄地区红色文艺的创作主体,有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但也有着数量众多的普通人民(例如民歌和广泛存在的广场剧以及部队中士兵的演出),文艺创作的内容也主要围绕工人、农民、战士的生活。这些创作源自普通劳动者和士兵的内心的真实情感,对新社会的向往和创造新社会的热情成就了文艺的时代特色。
2.传承与创新
毛泽东曾经提出清理古代文化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在关于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问题的讲演中,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联合一切可用的旧知识分子、旧艺人、旧医生,而帮助、感化和改造他们。为了改造,先要团结”。1945年4月24日,他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再次指出,我们“对于旧文化工作者、旧教育工作者和旧医生们的态度,是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他们,使他们获得新观点、新方法,为人民服务”。
党在政策与实践上有改造旧文艺的传统,延安时期有对陕北民间文艺的改造。西柏坡时期继承了延安优良传统。例如1948年11月在石家庄成立了华北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1948年11月13日的华北《人民日报》)发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并审定一批“现时准演及准备暂时停演的剧目”(共计433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是党对戏曲工作带有指导性的一篇重要文章。
3.现实性、新闻性
土改与解放的内容是红色文艺在解放区的时代性特色,这是时代所形成的文学、文化的生态。不论是小说、戏曲曲艺、音乐、美术、诗歌,大量涌现的作品中以反映现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文艺成为时代的号角,很多作品甚至根本就是时事的直接反映。在快速、直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并对现实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力方面,这个时期的文艺可以说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4.在精神气质上明朗刚健,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
战争文化博大精深,为了信仰、荣誉的追求、理想的实现和人生意义最大限度的提升,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闪烁出的英雄主义光辉,令人景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英雄主义的结合,使这时期的文艺呈现出崇高美学,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战争文艺。在解放军节节胜利的背景下,广大中国人看到了百年乱局即将结束,独立自由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从心态上看更加积极乐观与明朗。此时期的文艺作品大多充满着一种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和洋溢着胜利在望的欢乐感情、一种明朗、乐观、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激昂的旋律和有力的节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1]朱德.朱德诗词集(新编本)(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张志平.难忘的岁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4]王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石家庄,奠定新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基石[M].燕赵都市报,2009-09-29.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吕玉英)
Red Arts and Spiritual Values in Shijiazhuang Area W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yed in Xibaipo
YANG Zhou,DONG Yan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China)
W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tayed in Xibaipo, there were various "red arts" in Shijiazhuang area, including literature, opera and folk art form, film, music and painting, etc. Thus, the central status of red arts in the North China was gradually formed. In this period, red arts had important spiritual values, which embodied grass root participation, realness, authenticity, heredity and creativity, and characterized as forthright and vigorous, manifest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period w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yed in Xibaipo; Shijiazhuang area; red arts; spiritual values
I206.6;G124
A
1008—6129(2015)02—0089—04
2015—03—22
2014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驻西柏坡时期石家庄文艺发展及其精神价值研究”,项目编号:WH1418。
杨洲(1973—),女,河北行唐人,石家庄学院马列部,副教授,博士。